一場“疫情,”讓多少“超前消費”的精緻生活現出原形

超前消費,現在消費市場的主流消費模式。伴隨著互聯網的革新和發展,種種消費金融產品不斷推出,改變著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念。

一場“疫情,”讓多少“超前消費”的精緻生活現出原形


適應了奢侈,就無法適應平凡。

筆者有一個朋友,跟筆者一樣,90後,也是一名打工者,離開家鄉在外地闖蕩,每個月工資交過五險一金也就五千多一點,可是他每個月的消費甚至是他工資的兩倍多,有時候更多,剛認識他的時候,因為他是一位富二代,熟悉之後才知道,他家裡情況和筆者差不多,沒有多麼的富裕,頂多不缺吃穿而已。

可是他的消費觀念,卻讓人感覺出生在一個很富有的家庭,買衣服鞋子,從來不會買地攤大眾,每一次AJ出新款,他都會他那高額的信用卡的額度入手一雙,他還是一個iPhone迷,每一次出新款,他也都會入手,前段時間iPhone11發佈,他也是第一時間入手。

我曾經和他談過一次,關於他的消費觀念,我問他“假如有一天他沒工作了,或者在某一天他的資金鍊斷掉了,怎麼辦。”

一場“疫情,”讓多少“超前消費”的精緻生活現出原形


他卻說“我也想過這種事,有時候也會有擔憂,可是,我已經習慣了這種虛擬的奢侈,我適應了周圍人看到我穿AJ新款鞋子,拿著最新的iPhnoe的那種眼神,我沒辦法再次回到以前的那種生活,我也不想回去。”

對此,我也沒有再去勸他,我知道我沒辦法改變,可能這就是所謂由儉入奢容易,由奢入儉難吧!

就在昨天,他給我打電話了,找我借錢,因為疫情,他已經快兩個月沒有上班了,自己也沒有存款,他沒辦法再去還各種金融產品的借貸,只能找朋友去借,雖然我給借的不多,但也希望他之後能明白,“有物慾很正常,但是請別讓物慾膨脹。”

一場“疫情,”讓多少“超前消費”的精緻生活現出原形


《阿甘正傳》中有這麼一句臺詞,我特別喜歡。“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

這場疫情,就像人的味覺一樣,讓人們品嚐到了“提前消費”“超前消費”的苦楚。


一場“疫情,”讓多少“超前消費”的精緻生活現出原形

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

剛來蘇州時,經朋友介紹,跟別人合租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70多平,每個月一千出頭,合租的那個女孩是一個朋友的朋友,所以大家都比較放心,再加上剛來蘇州,也沒有工作,合租算是最理想的。

故事,恰好就在我合租的這個女孩子身上發生的,她在一家大型企業做策劃,也算是一個白領級別,薪資也不錯,月入8000+,和她合租了差不多一年,因為房子是她租的,所以就加了她微信,需要給她轉房租。

但是自從加了她的微信,我的朋友圈一下子“高大上”了,因為經常可以刷到她曬各種高檔餐廳的美食,各種名牌包包和化妝品,各種潮牌大牌的衣服,讓人感覺她好富有,生活的好精緻。

有一次在一起吃飯時她問我:“你有沒有存款。”我當時楞了一下,也沒有猶豫的說到:“有一點,但是不多。”

她一聽,就說到:“好羨慕你,我都沒有。”

我愣住了,怎麼會沒有了,看她朋友圈發的動態,存款應該不少,我就問她。

她跟我說了這麼一句話,讓我至今還記得。

她說:“我花的是明天的錢。”

一場“疫情,”讓多少“超前消費”的精緻生活現出原形


當時我還不瞭解,可是當我瞭解之後,才知道,她的所謂的精緻生活,就是各種信用卡,各種網貸產品加持下的光鮮亮麗。

我們合租了一年多,從沒見過她在晚上九點之前下過班,也從沒見過她請過一天假。她之所以這麼拼命的工作,不是說她有多麼熱愛工作,只是在“超前消費”的副作用下,她不得不拼命的工作。

在我搬走的前夕,她身體出現了問題,是因為勞累過度。

所謂的“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就是表面的光鮮亮麗,底下的苦不堪言。

當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然而這次疫情,讓多少所謂的“超前消費”的人面臨著無數的壓力和窘迫,錯誤的消費觀念在這次疫情之下顯露出了原來的面目,當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一場“疫情,”讓多少“超前消費”的精緻生活現出原形


筆者寫這兩則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並不是彰顯自己有多麼的明智偉岸,只是想讓大家知道在沒有足夠的經濟和過硬的技能時,做到收支平衡很重要,沒必要自己拿著五千的工資去過著薪資兩萬的生活。

與其想著如何讓自己生活更加精緻,倒不如去提升自我的技能,當你的自身才能得到提升,你的收入也會隨之增加,生活質量,也會隨著你的各方面提升而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