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超前消費”現了形,到底是誰在騙我們花錢?

如果新型冠狀病毒沒有出現,往年的這個時候春節假期早就已經結束,所有人都已經恢復到了工作狀態,學生在家裡等待著開學,上班族已經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可是今年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現在大部分人依舊待在自己的家裡,雖然很多人高興自己擁有了一個這麼長的假期,但是更多的人都在為自己的工作發愁,因為不工作就意味著沒有薪水。

疫情讓“超前消費”現了形,到底是誰在騙我們花錢?


這場疫情讓很多人意識到了超前消費的弊端,很多人開始反思究竟誰在騙我們花錢?春節前夕疫情還沒有爆發,很多人為了讓自己能夠過一個好年,早就已經準備了足夠充足的年貨,甚至還有人用自己的薪水好好犒勞了自己。可沒想到年後一直等不到上班的日期,有一部分人已經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錢繼續維持這樣不上班的生活了,不僅要為房貸車貸苦惱,同時也要發愁各種網絡貸款應該怎麼還。

疫情讓“超前消費”現了形,到底是誰在騙我們花錢?


現在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超前消費,各大購物平臺都可以輕鬆進行貸款,當月購買商品不需要花任何錢,只要等到下個月再將錢還上就可以了,甚至很多平臺為了誘使消費者消費還推出了分期服務,就算是這些錢一時無法還上,也可以將這些錢平攤到每一個月。很多人覺得自己每個月的薪水用來支付這筆錢綽綽有餘,卻完全沒有考慮到應對突發事件的風險,導致一旦沒了收入就沒了支付這筆錢的能力。

另外現在很多人已經習慣了網絡支付,因為錢不是從自己的口袋拿出去的,而是在網絡上看到自己的餘額減少了一筆數字,很多人對於這些數字沒有足夠的概念,因此買起來常常會忽略這筆數字減少的速度。這樣會讓大部分人下意識的大手大腳的花錢,一些理財能力不足的人常常會無意識的進行超前消費,等到月底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甚至已經預支了下個月的薪水。

這場疫情讓超前消費暴露無遺,相信在疫情結束之後很多人都會對理財有了新的認識,超前消費的情況也會有所好轉,大家會進行超前消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