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八一南昌起義的最早提出者,立三路線被批判30年

我黨早期從事的主要革命運動,一是工人運動,一是農民運動。

農民運動的領導者是毛澤東,工人運動的領導者則是李立三。


李立三:八一南昌起義的最早提出者,立三路線被批判30年

李立三夫婦


李立三,1899年,李立三同志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陽三石村。少年時代,他聰慧好學,立志救國救民,曾就讀於長沙長郡中學。1919年,受五四愛國運動影響,赴法勤工儉學,探索真理,追求進步。留法期間,他一面在鋼鐵廠做工,參加罷工鬥爭,一面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逐漸認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的道理。

1922年,李立三從法國留學返回,到中共湘區委員會報到,書記是毛澤東。當時的李立三還不叫李立三,而是叫李隆郅,毛澤東說:你的名字這“隆郅”名字太難叫,李立三馬上同意改名“能至”。後來安源大罷工的工友都知道,他們的領導者是“能人李能至”。

安源工運以後是上海工運,與鄧中夏同志參加工會選舉。鄧中夏講,“李能至”這個名字太斯文。李立三反問:那叫什麼好?正巧路邊上站著三個工人,鄧中夏說:“就叫‘三立’吧?”李立三說“三立”不好聽,倒過來叫“立三”。

大名鼎鼎的“李立三”就這樣被反覆改了出來,永久留存中國革命史。

李立三革命之堅決與脾氣之暴烈,盡人皆知。


李立三:八一南昌起義的最早提出者,立三路線被批判30年

李立三故居


1920年初赴法國勤工儉學,他幹別人不願意乾的爐前翻砂工,出大力流大汗。師傅是法共黨員,21歲的李立三從師傅那裡授受了共產主義思想,積極參加到學生運動和爭取 華工權利的鬥爭中,而且情緒極其激昂,敢闖敢拼,留學生送他綽號“坦克”。

1922年春節,李立三回家探親,其父李鏡蓉問兒子留學回來準備做什麼有事?李立三回答:“我要幹共產!”

李鏡蓉不知道,此時他的兒子正在安源路礦發動工人大罷工。

李父親暴若驚雷:“這純屬胡來,找死!人家督軍有那麼多兵那麼多槍,你們幾個娃娃,一千年搞不成器!”

李立三答:“軍閥有槍,我們有真理,有人民,我們死了不要緊,犧牲了一些人,一定有更多的人起來,革命一定成功!”


李立三:八一南昌起義的最早提出者,立三路線被批判30年

安源煤礦罷工


李鏡蓉後來逢人便說:“這個兒子算是捨出去了,只當沒生吧!”

不久前,湖南勞工會領導人黃愛和龐人銓剛被督軍趙恆惕殺害於長沙瀏陽門外。其實李立三也是一樣,如果沒有勞工保護,李鏡蓉的這個兒子也必被舍於安源了。

當時安源煤礦總監王鴻卿得知俱樂部主任李立三是罷工首領,出600大洋找人刺殺李立三。工人們得知,從早到晚把李立三圍住,必須出面時也總是跟隨幾十個工人把他圍在中間,使對方無法下手。

安源罷工的勝利,劉少奇說“實在是幼稚的中國勞工運動中絕無僅有的事”。

這一勝利對全國影響極大,京漢鐵路罷工失敗後,各地工會組織遭封閉,被迫轉入地下,唯有組織嚴密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工人階級勢力強大,反動當局不敢貿然鎮壓。鄧中夏在《中國職工運動簡史》中說,安源路礦是碩果僅存的世外桃源。

李立三為工人運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他並不飄飄然。後來在給要求他留任俱樂部主任的工人們的一封信中,他說:“群眾終有力量,團結終有力量,個人絕無力量,只要認識了社會主義就不需要認識哪個人了”。

成功的安源路礦大罷工使黨組織有了很大發展,1924年黨員只有900人,其中安源路礦的黨員達到300人。

1926年李立三又到武漢領導工人運動,當時人們說:只要李立三一聲令下,武漢三鎮30萬工人要進可進要退可退。

李鏡蓉少了一個叛逆的兒子,而革命卻多了一名猛將。

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第一槍的八一南昌起義,李立三絕不僅僅是一個參與者,更是這一起義的最早提出者。

大革命失敗後,他堅決主張用暴力對抗 回擊反革命暴力。

1927年7月12日,中央根據共產國際指示改組,陳獨秀停職,鮑羅廷指定張國燾、張太雷、李維漢、李立三、周恩來五人組成中央常委。

開始並沒有南昌起義計劃,臨時中央的主要工作是部署黨組織轉入地下和中央機關經九江撤退上海。為此李立三和鄧中夏被先期派往九江,部署撤退的同時,考察利用張發奎的“回粵運動”打回廣東以圖再舉。

李立三到九江後,三下兩下把籌劃撤退的任務變成了武裝起義。

7月20日,他與譚平山、鄧中夏等在九江舉行會議,認為依靠張發奎很少有成功的可能,即使回粵成功同張發奎的決裂同樣不可避免,我們應該搞一個獨立的軍事行動,“在軍事上趕快集中南昌,運動二十軍與我們一致,實行南昌起義,解決三、六、九軍在南昌之武裝”。


李立三:八一南昌起義的最早提出者,立三路線被批判30年

李立三第三任夫人李莎


這便是舉行南昌起義的最早建議。

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革命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不能不毅然拿起武器反抗國民黨血腥屠殺政策的武裝暴動,毛澤東描述自己當時“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李立三在此時此刻,決然提出南昌起義,率先實踐用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