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大越叛逆?放輕鬆,3個方法讓孩子沒有叛逆期

一、盼著孩子長大,卻發現他越來越叛逆

繪本《不,我不要》中的布奇,是這樣一個孩子:早上上學,他不要穿媽媽準備好的休閒鞋;中午吃飯,他不要媽媽給他洗碗;和朋友一起玩,他不要小米碰他的波波熊;甚至是媽媽沒有經他的同意進入了他的動物園,他也會大哭大鬧……總之,凡是別人幫他安排好的事情,他通通都不喜歡!因為:他覺得自己長大了,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安排。

這樣的情況,你是不是也覺得似曾相識?這樣的孩子,是不是會讓你惱羞成怒,火冒三丈?是呀,早上孩子上學大人上班,出門的時間就很緊張,給他準備好的休閒鞋不穿,非要自己找一雙皮鞋出來穿,哪有那麼多時間挑挑揀揀的?每天都有這樣的小事,分分鐘就能掀起軒然大波,這孩子,真是越來越叛逆了!


孩子越大越叛逆?放輕鬆,3個方法讓孩子沒有叛逆期

二、什麼是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是指人們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是該年齡階段青少年的一個突出的心理特點。

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所以,會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

由於青少年處在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階段,認識事物和看問題時常常出現認識上的偏差,不夠全面,容易與家長的意向不同。當意向不一致時,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就會與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所以家長會覺得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而孩子覺得爸媽根本不尊重不理解自己。

孩子越大越叛逆?放輕鬆,3個方法讓孩子沒有叛逆期

三、正確看待孩子的叛逆的心理和行為

隨著孩子對知識的積累和生活經驗的豐富,他們對人生產生了懵懂的認識,因環境、個人心理因素等的影響,對周圍的事情他們不能每次都做到完美無缺而因此感到無可奈何,有種挫折感,繼而煩躁、多愁善感、情緒不穩定,甚至頂撞老師。

其實孩子的叛逆是青春期的一個階段性特點,並不是孩子不懂事了、學壞了,只要我們正確的對待孩子特殊時期心理的變化,並多和孩子交流,用理智的心態去寬容孩子、容納孩子,你會發現他們只不過是個做錯事情的孩子。

孩子越大越叛逆?放輕鬆,3個方法讓孩子沒有叛逆期

科幻小說家,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在一次演講中說:

當你在小學或者是青春期階段,對父母說:我不要聽你的了,不管你說的對還是不對,我要聽我自己的,這個時候,恭喜你或者你的孩子已經有了戰勝人工智能的特點之一了。這種叛逆,這種不喜歡聽權威的指導,想要聽自己的,對自己獨立性有一個強烈需求的一種心理慾念,正是人工智能無法具備的。

面對叛逆的孩子,我們不要以種種罪名對孩子橫加指責,甚至對孩子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如:當著其他孩子的面批評他、奚落他,尤其是再請上家長對他們進行一輪又一輪的批評教育,這樣只會讓我們的孩子更叛逆更不好管教,稍不留心還會把孩子逼上極端的道路。

孩子越大越叛逆?放輕鬆,3個方法讓孩子沒有叛逆期

1、學會傾聽,給與愛和認可

包玉剛實驗學校是一所世界級的優秀學校,一直致力於將世界先進的教育引介到中國,校長吳子健講述了一個關於叛逆行為的故事:

“有一天上課,老師拿出一副畫,上面畫了一隻眼睛的大熊貓。老師問孩子們:這幅畫對不對?除了一個孩子說對,其他的孩子都說不對!孩子們之間發生了爭論。

老師沒有簡單的下結論,而是讓那個說對的孩子來做解釋。他說:有一次媽媽帶我去動物園,我就看到了一隻眼睛的大熊貓呀!他邊說邊在黑板上畫了一遍大熊貓,是熊貓的側面,的確是一隻眼睛。

孩子越大越叛逆?放輕鬆,3個方法讓孩子沒有叛逆期

這時候,老師說:同學們,熊貓的正面有兩隻眼睛,側面有一隻眼睛。這兩種回答都是正確的,就是看我們從哪個角度去觀察事物。”

我覺得這位老師太偉大了,很多時候,孩子觀察到的高度和角度與大人不同,遇到孩子有不一樣觀點的時候,我們不妨多問一問,多聽一聽孩子的想法,畢竟,大人更容易形成世俗的偏見,而孩子的思維還在萌芽中。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不可能碰到個性完全相同的孩子,如果我們希望他們獲得成功,就要呵護那些與眾不同的叛逆行為,從傾聽孩子的童言稚語開始,給與愛和認可,鼓勵。

孩子越大越叛逆?放輕鬆,3個方法讓孩子沒有叛逆期

2、加強溝通,換位思考

武志紅老師的《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說:

親人間的理解之所以很難,關鍵原因在於,我們習慣從自己的座標體系出發,去推測、揣摩、評價甚至抨擊另一個人,卻完全忘了,對方也有一個現象場,有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座標體系。

同一件事情,因為座標體系不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認識。家裡主要處理的是感覺,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

如果,你渴望理解對方,就必須學會放下你的座標體系,嘗試著進入對方的座標體系,這是抵達理解的唯一途徑。

孩子越大越叛逆?放輕鬆,3個方法讓孩子沒有叛逆期

青少年時期正是建立自身價值觀的時期,家長應該首先明白沒有哪一種價值標準是絕對正確的,所以應該尊重孩子個人的價值取向,如果你覺得不對也沒有必要強行灌輸,你應該儘可能的告訴孩子有哪些人持有哪些價值準則,這些人又處於怎樣的環境,在告訴他你所持有觀點,至於他應該怎麼做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應該由他自己解決。

如果你自己就表現出多元化的思維方式,那麼孩子也能理解他應該對你的建議採取何種態度,而如果你是一種極端思維的表現方式那麼你的潛臺詞就是:孩子,你別無選擇。越是唯一的答案,孩子就越不會相信你,家長本身就該知道不是自己就是對的,自己沒有權力強迫孩子。

孩子越大越叛逆?放輕鬆,3個方法讓孩子沒有叛逆期

青年電影女演員——譚卓,回憶起她和母親的關係說:

“我的媽媽在我心目中是個完美的媽媽,小時候,我偷懶不寫作業,她不會戳穿我稚嫩的小謊言;我打架,媽媽被老師叫到學校批評,但她不會在外面指責我,而是在帶我去買好吃的路上輕聲地問打架的原因,我說是因為保護朋友才打架的,媽媽會跟我溝通說,我的目的是好的,但是方式不正確”。

“上初中了,我和要好的同學晚上去迪廳玩,譚卓在去之前都會和媽媽說去哪裡,和誰去,但是媽媽都不會干預,儘管擔心,但是她選擇在家等待女兒回家,所以媽媽贏得了譚卓的信任,譚卓說,我的成長沒有叛逆期,因為不需要呀!我們可以溝通,我獲得了平等的尊重,所以沒有什麼事情是需要叛逆的”。

在生活中,家長也可以學習譚卓的媽媽,不用強行制止孩子的“逆反行為”。可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給孩子一定的活動範圍和空間,讓孩子盡情地探索世界。

孩子越大越叛逆?放輕鬆,3個方法讓孩子沒有叛逆期

3、給與尊重,學會放手

小時候看過一個動畫片叫《狐狸的故事》,印象深刻的是結尾:狐狸媽媽一次一次把小狐狸趕向大自然,讓它自己獨立成長。因為只有小狐狸自己可以照顧好自己,適應了大自然的法則,狐狸媽媽才能真正的放心。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只有這樣,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之後,孩子才能夠獨立地、健康地、自信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用我們的愛幫助他們長大,讓他們成為獨立,自立,自信的人。希望他們能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做到最好的自己。在教育這件事上,家長唯一能做的就是讓開位置,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

孩子越大越叛逆?放輕鬆,3個方法讓孩子沒有叛逆期

紀伯倫說:“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孩子越大越叛逆?放輕鬆,3個方法讓孩子沒有叛逆期

寫在最後

如果孩子有叛逆的行為怎麼辦?不妨像繪本里的布奇媽媽那樣,去理解、尊重孩子;像譚卓的媽媽那樣,不輕易干涉孩子的行為,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面對叛逆的孩子,我們要用正確、冷靜、寬容的心理去教育孩子,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和他們相處,給孩子一個走出青春期的時間和出口,用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孩子“回家”,不要讓彼此的心走得太遠。

畢竟,孩子總要長大,家長必將老去,我們所做的能做的就是容忍孩子犯錯誤,給他機會去體驗和練習。

孩子越大越叛逆?放輕鬆,3個方法讓孩子沒有叛逆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