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另企业又用工荒,矛盾的现象咋解释?

多营936


关注就业,关注应届生!职场大刘很高兴来回答您的问题。

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874万,相较于2019年上涨40万人。

这种矛盾不仅仅是来源于疫情,也是近几年大学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不平衡的爆发。所以想解释清楚这种矛盾,我们需要了解大学和企业的矛盾。


大学扩招

每年高考结束后,我们都会比较最低划线分数。实事证明,由于国内大学扩招,最低划线分越来越低,就导致考大学越来越容易,入学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么扩招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1. 从经济角度。扩招可以迅速为社会提供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且不说教育程度如何,经过一系列文化洗礼总是没错的。
  2. 从政治角度。扩招意味着就业时间的延后,可以让社会的劳动力需求更有层次,从而避免劳动力冲突。
  3. 从学生角度。扩招让那些本来上不了学的学生可以上学了,让他们的人生价值有机会展示。

有人说“扩招让大学生素质整体下降”,这是没有错的,扩招确实占用了很多优秀资源。但是全民教育利大于弊,这是大学的责任,也是大学和企业的第一个冲突点!

企业存亡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动着中小型企业发展,用各种各样的政策去扶持各地方政府,就是为了“全民小康”、“遍地开花”!各式各样的投资者纷纷出手,竞争也就来了。

  1. 工作经验。企业不爱培养新人是人力圈子里不公开的秘密,不仅是经验,还要有人脉,渠道,资源,最好是能成为合作人等等。一般应届生不要说offer了,门都进不去。
  2. 实际技能。越来越多毕业生感觉大学里学的东西在工作时根本用不上,还有很多证书需求不达到一定毕业时间也根本考不了。

企业坚信即使要求再高,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应聘者来。这种优中选优就是大学和企业的第二个冲突点!

冲突升级

可以说,这次疫情就是两大冲突的爆发点。让本来就入不敷出的企业,更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新人进不来,老人被赶走。无论应届生和企业都在等着疫情过去,等人才爆发行回归!


总结来说,这种矛盾不可怕。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稳住,身为应届生不如沉住气再进修深造,或者考虑其他出路。

可以关注一下我的主页,有对今年应届生局势的分析和数据对照。如有补充,欢迎在评论区留下宝贵建议。祝题主事业有成,顺顺利利!


职场大刘


今年应届毕业生874万,确实是一笔大数目。这次疫情的关系,很多企业倒闭,有些行业也因此岌岌可危,减薪的,裁员的,有很多企业选择不再招募新人,再招的,面对这么大数量的毕业生,也用不过来呀

加上疫情的关系,很多行业不再招人,但不能排除找工作的有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而需要招人的企业,却又招不到合适的人,因为那些要招人的,又找不到对口专业的毕业生,也就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人

所以,这种矛盾存在,但是不可避免


TUDOU土豆


简单的来说,是学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而企业又竭力压缩成本,这就造成了供需矛盾。所以这对矛盾受疫情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

咱们从大学生和企业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大学生:

对自身期待过高。相信没有一个大学生认为自己只值两三千的吧,所以普遍大学生高估自己的能力,对社会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不愿在薪资低的企业委曲求全。

实践能力差。虽然个个都是饱读诗书的才子,但真刀真枪的干活就一个比一个差,达不到诸多企业的招聘标准。

拈轻怕重的思维作祟。大部分学生四年象牙塔的慵懒安逸生活过惯了,根本接受不了企业996的工作制。

自身迷茫。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何种职业。

然后,企业:

五险一金不完善。很多无良企业为了节约运营成本,不缴少缴员工的五险一金。

缺乏企业名片。

想要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必须打造自己的名片:企业文化好或者工作环境好等等

福利待遇差。部分企业虽然工资可观,但把人当作挣钱的机器,没有培训进修、没有带薪休假、没有团体出游等其他工资以外的福利。

对症下药,解决措施如下:

学生:

  • 积极了解行业及若在城市工资平均水平,对整个就业大环境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不要高估自己能力。
  • 大学期间少谈点恋爱、少吃两把鸡,多去干一些有价值的兼职工作,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 发掘自己爱好、发挥自身特长,寻求自己喜欢的和擅长的工作。

企业:

  • 完善自己的薪酬体系,为员工缴纳足额的五险一金。
  • 打造自身特色,孕育优良的企业文化、优化办公条件等软硬件设施。
  • 提升福利待遇,要让员工看见希望,提升生活和工作上的各方面待遇。

国家层面:

1.完善大学连续体系,实行严进严出,硬性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实力。

2.开设企业实践课和深层次就业指导课,以此提升大学的动手能力和择业能力,

3.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倒逼企业足额缴纳五险一金和合理工作时间。

只有国家、企业、学生三管齐下才能解决如今的矛盾。


西西西我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每个人和每个企业的一次全面大检查,打乱了所有人和每个企业的节奏,让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对未来不确定性充满恐慌,同时也必定是每个人快速自我调整和自我救赎的催化剂和每个个企业加速淘汰或加速升级的转换器。免疫力强的个人会快速改变,免疫力强的企业(个体)会被加速升级,反之就会被加速淘汰。强者愈强,弱者恒弱,依然是历史不变的规律,疫情催促我们全面调整自己。

一,关于大学生2020就业难

(一)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比上一年增加40万人,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就业形势似乎雪上加霜。

1. 受疫情影响,短期内劳动力市场需求将相应减少;

2. 本土和海归高校毕业生规模都在逐年增加;

3.据统计,2019年高校毕业生落实率为80%;

4. 2019年教育首次成高校毕业生占比57.2%最大行业(教育、制造、建筑、金融、软件)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

5.往年网络招聘仅是两成以上毕业生选择的求职渠道。

(二)疫情大环境下大学生需要快速改变和学校积极助力,寻找突围之路。

1.职场胜任力核心对大学生来说是自身学习力。

为什么有些毕业生能够找到高收入、高满意度的工作,而其他毕业生却无业可就或者有业不就呢?除了在求职方法、求职意愿和求职努力程度等求职方面有所差异之外,人力资本质量是核心的影响因素。一个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是快速找到理想工作的最快途径。

2.高校应出台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发生疫情后,各个高校纷纷将线下活动及时改为线上活动,对毕业生求职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签订三方也应该从线下改为线上(985院校往年已经是线上签约)。

二,关于企业用工慌

(一)关于用工慌这个词喊了很多年,优秀的企业从来都不“慌”,不好的企业每年都喊“慌”,每年都在慌。受疫情影响,不是没有员工,而是员工不能按时全面复工,有的企业为了复工给员工包专车,专机,接员工回公司上班。到公司后准备了所有该准备好的前置保障工作和物质,以及相应的薪酬福利,华为为在武汉研究所现场办公的同事每天2000员补贴,海外参与疫情保障工作的同事每天150美元补贴。有的企业确在思考:如何裁员,如何给员工少算工资,更别提应有的工资福利和劳动保障了,虽然这是一种断臂求生的生存方式,企业文化价值观里,员工和企业本身是一种利益交换的关系,给员工的感觉当然也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安全感的公司。这样的企业不慌,谁慌?

2.这次疫情确实对每个企业都是一种考验,不仅仅是考验响应速度,还要考验整体协作能力、内在免疫力,以及摆脱危机同时能否平衡发展的能力。而经此疫情危机,也一定是一个加速淘汰和加速升级的过程,那些能升级自己、提升免疫力的企业,将会化危为机,成为强者。在2003年的非典危机当中,我们很清楚,中国诞生了两家非常有影响力的公司,一个是腾讯,一个是阿里巴巴。受疫情影响不少知名企业,例如老乡鸡、兄弟连、K歌之王、魅KTV等餐饮、培训、娱乐的服务型企业均陷入资金困境甚至倒闭。他们都栽在现金流上,如果一个企业的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的确是很危险的事情,曹德旺说的好,捱不过三个月是你自己的事情,企业必须自救。”

3.危机来临时,企业需要学会快速调整策略应对危机,应对危机的能力给自身的免疫力有关,在未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下寻找自我救赎之路。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疫情过后,强者俞强,弱者俞弱。



清澈向阳


我遇到过的大学毕业生基本就两个套路,一是愿意为了职业发展甘愿在现阶段更辛苦一点,二是盲目的需求和自己现状不匹配的薪资。虽然企业用功荒会导致一部分岗位的薪资有所上涨但幅度不会很大,而且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今年上半年的形势都很艰巨。所以也不会为新人提供太对的薪资涨幅。综合来看,目前大学生毕业后能在接受一个心理低位薪资的情况下不妨先入职后多学习和锻炼一下。


瑞雨瑞阳和Rain


这是供求不平衡导致的必然结果。也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走在人才所需之前。也就是社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大学才开设专业培养,但总有一定的差距。



乡土爱人


所谓的用工荒,一方面是公司的环境,另一方面是公司的薪酬制度。大学生想找一个工资8000元的,用工企业只给5000元。

这样,大学生不好找工作,企业也找不到人来工作。归根到底,还是薪酬待遇等达不到一致的因素。


皮鞋宝典


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荒,其实是两个问题。
第一,大学生就业难,疫情影响了很多高尖端的行业,这些行业也恰恰是大学生求职的方向。
第二,企业用工荒,这个也是一直存在的现象,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从事重体力,耗时间的工作。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e3857b17a7d403f97f6e80d981c9427\

橙老师的Vlog


这样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下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好多人找不下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需要适合自己单位的人才,而我们培养的人才少之又少。


闫立新ylx


主要是因为供需不对等,疫情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请看视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4b622e7f32de4d24b41033946f9cb8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