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再现“巴铁友谊”有感,记录在巴国的日子


疫情下,再现“巴铁友谊”有感,记录在巴国的日子

费萨尔清真寺


前往中国的铁哥们——巴国,开工

2月8日,是大年十五,举家团圆的日子,老陈却要赶着去巴基斯坦。他远在巴国的天然气工地没有因为春节和疫情停工,项目上还有十几个同事、几十个当地工作照常上班。所以在回国的20多天,即使是在休假,每天在家也是不停的电话、邮件、会议。所以,在自行隔离期,他没有常人的无聊,更多的是在网上处理工作,忙碌不堪:因为疫情的影响,致使他们的设备在中国港口停留,无法发出,最大的损失会导致工期延后,涉及到国际赔偿,这样的金额将是数亿万计美元。所以他不断地和律师为了争取“不可抗力因素”下免责而周璇。

这次疫情波及全球,虽然世界卫生组织一再申明,这次事件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还是有不少国家中断了与中国的航班,并对中国人和物品进行严格检验。

老陈担心疫情升级,到巴国的航班也会中断,所以定在8日出发。

巴国是中国的友好朋友,深厚的友谊是经过几十年历史见证的,从印巴战争的军事支持到发展中的民生基建,两国间写下了无数感人的篇章,2014年春节,有幸去了一趟巴国,见证了老巴对中国的拥护和感恩,这种情感,不仅在行动上,还是写入了教科书,融入了他们一代代的血脉里。

老陈是2003年参加工作的,毕业后应聘到了一家企业国际事业部,一待就是15年,就干了巴国两个项目,如果说巴国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一点也不为过。

据老陈说,疫情扩散后,他们的工地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特意从伊斯兰堡派遣了一直医疗队到工地验血收样,对每一位在场人员,无论中国人还是本国人,都进行了验血检查。老陈的工地仅仅是中国在其中之一,随着中巴友谊的深化,巴国的很多基建都与中国合作完成,我相信,对于其他的工地,巴国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疫情下,再现“巴铁友谊”有感,记录在巴国的日子

春节、疫情继续工作的现场人员


面对疫情,巴国再次出手

在得知中国遭受疫情灾难后,巴国第一时间从公立医院库存调集了30万只医用口罩、800套医用防护服和6800副手套,却不知,此时的巴国也在经历蝗虫之灾。

最近,搜索了撤侨国家以及对中国入境有限制的名家名单,和想象中一样,没有巴国的名字。2月2日,巴国驻华大使哈什米重申了巴国不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中国撤侨的决定。2月3日,巴国总理卫生顾问米尔扎表示,在此困难时刻,巴国政府和人民坚定地与兄弟国站在一起,坚定支持中方防控病毒的努力,愿为中方抗击疫情提供一切帮助,支持中巴双方正常人员往来

,相信中国政府、中国医疗,对中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回忆 我在巴国受到的礼遇

写到这里,让我不禁想起2014年春节去巴国的经历。

因为受邀奔赴巴国,所以巴国给予了很高了礼遇,也许像我这样的平凡人,一辈子都难忘的,且以作为中国人而自豪。

去巴国有两条航线,一条途径新疆,另外一条途径泰国。就路途舒适度来说,一般选择走泰国。从泰航落地卡拉奇机场后,就被一名乘务人员单独引导出机场,直接引到一车队前。此次接待,就是中国某公司驻巴的老陈。所谓车队,也没那么夸张,老陈和他司机的车,外加两辆当地警车,8名持枪警察。老陈看我一脸惊愕,解释说,这很正常,中国政府与巴国签署和受保护条约,凡是在巴国的受中国政府委派的中国人的出行,都要受到警局的保护和监管。于是,我在巴国10天的行程,就是在警察24小时的守护下进行的,意味着,无论走到哪里,甚至睡觉,警察都会在隔壁陪同,当然他们所产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由巴国政府自己买单。

因公务繁忙,抽空老陈还是带我去了几处地方:拉哈尔古堡、印巴升旗仪式、费萨尔清真寺。

——拉哈尔古堡:很多人知道印度泰姬陵,却对拉哈尔古堡陌生,其他们息息相关。

泰姬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于1631年至1648年在阿格拉而建的。

而拉合尔古堡,就是沙贾汗和泰姬的寝宫。古堡最为动人心魄的倒不是那些高大的宫殿,而是一段儿女情长的宫廷爱情故事。传说来自波斯的女子阿姬曼美丽聪慧,多才多艺,被沙·贾汗封为“泰姬·玛哈尔”,意为“宫廷的皇冠”,两人发誓同生共死、形影不离。

一天晚上,阿姬曼在古堡的宫墙上仰头观赏灿烂的夜空,并动情地对沙·贾汗说,她多么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座神奇的寝宫,即使躺在床上也能在一睁眼时便看见那满天的星斗。于是,对爱妃从来不说半个“不”字的沙·贾汗,下令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为泰姬修建这样一座寝宫。

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拉合尔古堡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在此,我希望巴国能做好保护和建设工作,古堡未来能和泰姬陵一样耀眼。

进入古堡是需要门票的,当地人30卢比,外国人200卢比,看我们是中国人,随行的警察与门卫咕噜了几句,就免了我们的门票。

疫情下,再现“巴铁友谊”有感,记录在巴国的日子


——印巴升旗仪式:这是每天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两国边界进行的升旗和降旗仪式,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到边界已经是下午了,所以,还是有幸观看了降旗仪式。

虽然,升降旗是每天的必做动作,却没有那么简单,气势、动作和方队都代表着两国在进行着较劲。不光礼宾队是主角,连看台的观众们,也在比拼哪国的呐喊气势能压倒对方。

也是因为我是中国人,且是有警察护卫的中国人,就直接被工作人员迎进了女士看台区(因为巴国是穆斯林,公共场合男女分开)最尊贵的位置,当然就是第一排了。

正式而严肃的国家级活动,被这些军人们演绎得忍俊不住。不是踢着大正步,就是甩着大胳膊,加上故意瞪大眼、怒睁的表情,惹得众人一片笑声和掌声。也许两国军队已经形成默契,这边一吼,那边一鼓的,配合得有声有色。

仪式结束了,又享受到了与军队们的合影留念。

——费萨尔清真寺

疫情下,再现“巴铁友谊”有感,记录在巴国的日子

我的背影


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在《追风筝的人》中,写到: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费萨尔清真寺,那里耸立着巨大的水泥柱和直插云霄的尖塔。看到清真寺,索拉博神色一振,趴在车窗上,一直看着它。

费萨尔清真寺是由沙特阿拉伯前国王费萨尔捐资兴建的,作为礼物送给巴国人民的。于1976年始建,历时10年建设完成的。

按照穆斯林的规定,进入清真寺必须脱鞋,赶上当天下雨,天气凉飕飕的,光着脚在净白的大理石上走着,不仅凉得钻心,还滑得如旱冰,我被老陈和司机架着,才逛完了。

对伊斯兰教了解不多,在巴国的那几天,听到每天从周边清真寺按时传来的诵经声,会被这一肃穆、神圣的声音感染,瞬间新生清凉。随从的司机告诉我,每天的诵经是他们例行的事情,无论是事情都得停下来。如果遇到斋月,他们将停止一切的工作,一心诵经祈祷。

老陈也给我讲到,中国在巴的第一个水电项目,曾遇到巴方营地的清真寺刚修建好,请阿翁在里面诵经,不知道遇到了什么事情,一名负责后勤的中国人与巴国人发生了争执,打翻了《古兰经》,引发了该地区巴国人大罢工事件,几十辆卡车的穆斯林赶来,围住了营地,让营地交出此人,按照教法处置。此人吓得屁滚尿流,经过中国政府协商,悄悄遣送回国。

可见,去巴国,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伊斯兰教及他们的注意事项。

——巴国的安全

巴国不是旅游地,再加上经常发生枪机和爆炸,常人去的不多,所以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些神秘。确实,巴国处处都是武装分子。记得,我当时出机场,就被机场周围持枪守护的军队吓得够呛,如果没有那8名警察的保护,也许,我也不敢轻易走动。

期间,我到伊斯兰堡拜访了水电局的朋友,他也是当局的驻巴代表,他带我去了伊斯兰堡的酒店和餐厅,当然都是五星级的,其中赛琳娜酒店,据朋友说是巴国最好的全球五星级连锁酒店。我们开车入场时,车身和人身要全面进行安检,尤其是车的后备箱以及发动机部分要单独安检。

可见,整个国家其实对于安全也是不敢松懈的。

听朋友说,2008年9月21日 伊斯兰堡的万豪酒店发生爆炸,已经造成至少50人死亡,多人受伤,至此后,全程主要酒店基本启动了人车安检。

对于巴国,还有很多值得回忆和写道的,以后有时间慢慢再写。此文写在老陈出行之际,一是向他疫情复工致敬;二是希望他在巴国平安。但老陈说,营地有很多军队守护,安全是放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