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有禮的報復

1、鄭國的報復

當齊莊公欲聯楚抗晉,楚康王出兵鄭國以牽制晉國時,陳國作為楚國附庸也派兵參戰。陳國軍隊進入鄭國之後,凡是擋了其行軍道路的,如果是水井就給填平,如果是樹木就統統伐掉,對鄭國造成的破壞比較嚴重,鄭國由此深感怨恨。

彬彬有禮的報復 | 左傳拾趣

前548年六月,即楚、陳伐鄭的次年,鄭大夫子展、子產率領兵車七百乘討伐陳國。以當時諸侯國的兵力而論,鄭國軍隊此次怕是傾巢而出了。志在必得的鄭國軍隊兵臨宛丘(陳都)城下,一鼓作氣,連夜破城而入。

國都失守,陳哀公牽著太子偃師逃往墓地躲避,路上遇到大夫司馬桓子駕車疾馳而過。陳哀公喊道:"把我帶上!"司馬桓子擺手拒絕,說:"我要去巡城,你自己跑吧。"陳哀公只好繼續踉蹌而行。大夫賈獲駕車帶著自己母親和妻子路過,看見陳侯父子在路上跑,便讓自己的母親和妻子下車,將車子交給陳哀公。陳哀公說:"讓你母親上車來吧。"賈獲拒絕了,說:"男女同車,不祥。"然後和他妻子一同扶著母親往墓地方向逃去,事後這一家三人均得以倖免。

子展下令部隊不得進入陳侯宮室,他和子產二人親自把守大門。陳哀公派司馬桓子(就是拒載他的那位)帶上宗廟祭祀所用的器具(重器)去送給子展和子產,自己則身著喪服、懷抱神牌,叫百官將佐以及男男女女分開排列、捆綁,立於朝廷等待。

子展手握韁繩入見陳侯,向陳侯再拜稽首,手捧酒杯向陳侯獻禮。子展這一套動作,是當時軍隊將帥面見敵國國君的禮節。四十一年前,晉、齊鞌之戰,晉大夫韓厥趕上齊頃公的戰車,也是"

執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所用禮節與子展大同小異。

子產進入朝廷,清點完戰俘之後旋即退出。鄭國人向陳國的土地神禱告消災,鄭國的司徒歸還陳國百姓,司馬歸還陳國兵權,司空歸還陳國土地。做完這一切之後,鄭國軍隊班師凱旋。

彬彬有禮的報復 | 左傳拾趣

鄭國此戰目的只在教訓陳國,全然未以土地財產為意。當陳侯率百官投降,子展和子產僅從形式上受降,旋即又通過整套儀式將土地、人民和軍權全部歸還陳國,期間對陳侯也保持了足夠的尊重。上百年來,鄭國夾在晉、楚兩強之間,左右不得逢源,也算是受盡了欺壓和委屈。入陳一戰,不但出了一口惡氣,也多少讓人見識了子展、子產等鄭國能人的氣度和能力。

2、非文辭不為功

戰後,鄭大夫子產赴晉向盟主獻捷,身著戎服(軍服本非朝見之服)處理事務。晉人質問陳國何罪受討。子產應對道:"陳國先祖虞閼父曾為我周室陶正(主管陶器之官),我周室先王嘉獎他的工作,加之他是舜帝后裔,因此將武王長女嫁給他的兒子胡公,封在陳地,以示周室對黃帝、堯帝、舜帝后代的尊敬和誠意。所以說陳國本出自我周室,延祚至今,一直有賴於周德。當年陳桓公死後陳國內亂,蔡國人想立他們後代,我先君莊公擁立五父佗。後五父佗被蔡國人殺害,鄭國又和蔡國人一道擁立陳厲公。至於後來的陳莊公、陳宣公,都是在我鄭國支持下所立。陳靈公時陳國發生夏姬之亂,陳成公流離在外,後來也是從鄭國歸國繼位。這些都是晉君所知道的。現在陳國既忘周室大德,又棄我鄭國之恩,置姻親於不顧,倚仗楚國人多勢眾,入侵我國,猶不滿足,鄭國因此於去年向晉國申告請求討伐陳國,沒有得到晉國同意討伐陳國的命令,反而招來陳國隨同楚國一道進攻我國東門。那次戰役,凡擋了陳國行軍之道者,水井被填,樹木被伐,破壞極其嚴重。我鄭國生怕因國力消弱,不敵於對手,而使大姬(周武王長女)在天之靈受辱。這是上天誘導了我們的心,以使我們開啟了討伐陳國的念頭。陳國知罪,甘心投降。鄭國因此敢前來向盟主獻捷。"

晉人接著質問道:"鄭大陳小,鄭國為什麼以大欺小?"子產接著回應道:"先王命令,只要罪之所在,便應分別給予刑罰。更何況,之前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之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依此遞減。現在大國之地已多至方圓數千裡,如果不是侵佔小國,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晉人不依不饒,繼續質問:"為何身著戎服?"子產回答說:"我先君武公、莊公是平王、桓王卿士。當年城濮之役,晉文公率諸侯戰勝楚國,曾發佈命令說:'各復舊職。'命令我文公身著戎服以輔佐周王,接受諸侯以楚國俘虜向周王獻捷——我今著戎服獻捷,正是不敢廢王命之故。"

晉大夫士莊伯無法再質問子產,於是向趙文子(就是傳說中的"趙氏孤兒"趙武,此時剛剛接替士匄成為晉國正卿)覆命。趙文子說:"人家說得有道理,且言辭順暢,違背情理會不吉利。"晉國於是接受了鄭國的獻捷。

彬彬有禮的報復 | 左傳拾趣

孔子評論這事說:"古書有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意思是語言用來完成意願,文采用來完成語言)不說出來,有誰知道他的意願呢?言語沒有文采,則不能流傳至遠。晉為盟主而鄭國入陳,若非善於辭令則難以為功。因此,言辭一定要謹慎。"

上一篇:

END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