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法院线上调解打造无障碍司法服务 疫情期间全市法院调解案件超700宗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当事人不便出门怎么办?诉讼纠纷如何解决?东莞法官巧用微信、电话、视频调解,打造线上无障碍司法服务。疫情防控以来,截至3月2日,全市三个基层法院共线上调解成功案件785件。

在线助装修工快速化解合同纠纷

2月28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人民法庭(下称南城法庭)通过线上调解快速化解一宗合同纠纷,帮助当事人走出困境,获得了点赞。

东莞法院线上调解打造无障碍司法服务  疫情期间全市法院调解案件超700宗

南城法庭线上调解,化解合同纠纷

黄先生是一名装修工人,从事建筑装修行业多年。2015年5月,他与被告李某签订了一份装修合同,双方约定由李某支付工程款给黄先生装修其位于胜和社区的房屋,但黄先生按合同要求完成工程后,李某一直不支付工程款项。黄先生多次索要无果,遂诉至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要求李某支付22万多元的工程款和赔偿款。

考虑到黄先生当前急需用钱,调解是最优的解决办法。2月23日,南城法庭调解员翟佩芝拿到案件后,立刻开展工作。经了解,黄先生系湖北籍居民,受疫情影响,返莞后还处于居家隔离期,无法到庭参与调解。为尽快化解黄先生困境的同时确保防疫工作不出现纰漏,翟佩芝决定改用网上调解的方式,在零接触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化解这一涉疫情纠纷。

翟佩芝多次通过网络、微信、电话的方式分别与黄先生及李某进行沟通协商。翟佩芝一方面以调解员的同理心在线上耐心倾听黄先生的诉说,快速取得了黄先生的信任。另一方面,她又积极与被告李某进行沟通。一开始李某对翟佩芝的态度很不耐烦,甚至有抵触情绪,但是翟佩芝却不轻言放弃,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释之以法,劝说李某在疫情形势让大家揪心的情况下,不要因为拖欠工人工程款的行为导致大家寒心。经翟佩芝的不懈努力,李某由一开始的抗拒调解逐步转变为接受调解,并对拖欠款项的行为表示歉意,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的时机逐步成熟。

2月28日,经过前期的多次沟通交流,双方仅用了半小时就达成了和解协议,最终由李某分五期支付15万元工程款给黄先生。

当天成功电话调解2宗纠纷

2月13日上午10时半,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沙田法庭的法官詹杰拿起了一个劳动争议纠纷案卷宗。2020年1月7日,东莞市某玩具有限公司与员工郭某因劳动争议纠纷诉至法院。该案原定于2月18日开庭。但因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詹杰打算先跟双方口头沟通一下。

经几次电话沟通,玩具公司一方提出了调解方案。郭某因疫情严重,不愿意出门。经过反复考虑,下午15时多,郭某表示同意公司的调解方案。双方言和,无需开庭。

同日上午11时,詹杰开始处理一起货款纠纷案。1月8日,东莞市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状告客户郭某,追讨对方购买电磁炉拖欠的货款1万多元及违约金。本案原定于2月19日下午开庭。

詹法官去电郭某。此时郭某还在云南老家,表示希望延后开庭。经詹杰在电话里反复沟通,终于促成双方达成了口头调解协议。该案无需开庭。

视频调解帮湖北籍劳动者要回工伤赔偿

“你好,我现在还在湖北老家,开庭那天怕是赶不回来了。”2月10日,眼看法院传票上开庭的日子越来越近,滞留在湖北荆州的王某心急如焚,致电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桥头法庭的书记员说明情况。

2018年6月,王某在东莞某纺织公司上班时发生事故,并被认定为工伤。之后,经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庭裁定用人单位须向其支付工资、工伤赔偿款等近12万元。但用人单位认为赔偿金额过高,于2020年1月中旬起诉至法院。桥头法庭受理后定于2月26日对该案进行开庭审理。

王某表示,他受伤已快两年,现今受疫情影响,短期之内无法回到东莞,担心法院会延期审理。家里本来条件就不好,现在更是雪上加霜。

“您在老家有条件上网吗?我们想通过网络视频形式开庭。” 2月17日,刚从抗疫一线回到工作岗位的桥头法庭庭长刘桂明在听到书记员转述后,便第一时间联系王某。

征得用人单位代理律师同意后,刘桂明向双方确认案件将如期开庭。

东莞法院线上调解打造无障碍司法服务  疫情期间全市法院调解案件超700宗

桥头法庭如期开庭,进行网络调解

2月26日上午,远在千里之外的王某及在东莞的代理律师同时出现在了桥头法庭网络庭审的视频画面中。双方陈述意见、出示证据材料后,刘桂明针对双方赔偿数额的分歧当庭展开调解。

“在这种特殊时期,大家能通过网络协商解决纠纷实属不易。如果调解不成,一审二审下来,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这些花费跟你们赔偿数额的差距比起来,可能还更大……”

在刘桂明的耐心劝导下,双方协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同意各退一步,用人单位将在3月5日前向王某一次性支付105000元。法院制作调解协议后邮寄双方签字。

诉调对接成效显著

2019年,东莞法院创新的诉调对接“1+2+3”模式,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全面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不到一年的实践中,东莞全市三个基层法院参与诉前调解一审民商事案件80706件,其中诉前成功调解案件就有48322件,调解成功率达68.52%。通过“1+2+3”模式的实行,东莞全市三个基层法院十余年来首次实现了民商事案件收案增幅的负增长。该模式也被广东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第二批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

另外,为了更好的在疫情期间提高调解员的调解能力,2月25日-28日,东莞市中级法院和市司法局联合引入在线调解培训精品课程,由资深优秀讲师为调解员提供在线调解技能培训。东莞法院350名干警参加了线上调解培训课程。

通讯员:刘伟乐 黄彩华 钟紫薇 袁小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