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敕封三塗山為“義應侯”

宋哲宗敕封三塗山為“義應侯”

宋哲宗元佑年間(1086年),哲宗趙熙封三塗山神敕一文, 封嵩縣三塗山為“義應候”,嘉贊三塗山“能出雲雨,殖財用,有功烈於民”。 敕文如下:

朕躬執圭幣郊見上帝覬為萬民蒙嘉氣獲美祥,既又詔天下,凡山林川穀之神能出雲雨,殖財用,有功烈於民,而爵號未稱者,皆以名聞,將遍加禮命以褒顯之。如此,非特為報神也,蓋聖王制禮當然也。惟神聰明正直庇於一方,供民之求知應影響守居山川,朕甚嘉焉。論德報功宜封候爵,特封義應候,故敕。

嵩縣三塗山是夏文化重要的地標,也是大禹治水、會諸侯於塗山的重要歷史部落遺存。

宋哲宗敕封三塗山為“義應侯”

中國最古老的情歌“候人兮猗(yī)”,相傳為塗山氏女思念夫君大禹時所作。大禹入贅塗山氏後不久即到遠方治水,妻子在塗山之陽等他歸來,唱出此句。

大禹在此治理水患並召開“塗山之會”,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周武王營建洛邑時,曾對周公說:“吾將因有夏之居,南望過於三塗,北瞻望於有嶽。”《左傳》則稱:“四嶽、三塗……九州之險也。”

宋哲宗敕封三塗山為“義應侯”

《尚書·皋陶漠》和司馬遷的《史記·夏本紀》中都有記載:相傳,大禹的父親名叫鯀,受舜王之命去治水。總結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在治水上採用"疏"的辦法。"打開龍門口,放出五洋江",陸渾以下成了一片肥沃的平地。大家都說這辦法好,接著又鑿開陸渾口,嵩縣一帶成了"糧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