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兩驅車自駕遊,陷在泥灘裡,我是如何自救脫困,也許對你有啟發

開兩驅車自駕遊,陷在泥灘裡,我是如何自救脫困,也許對你有啟發


本章節2950字,建議收藏慢慢看。

接上一章:


開兩驅車自駕遊,陷在泥灘裡,我是如何自救脫困,也許對你有啟發

圖1 青山口道班

上一章,我過了黑龍江雞西市虎林,到了一個叫“青山口”的地方,在狂風暴雨的猛烈夾擊下,我被迫在一個遠離人類的山林裡露營,雖然遠離人類居住區,但好在不用擔心有野獸什麼的,因為我睡車裡了,相對還是比較安全的。


開兩驅車自駕遊,陷在泥灘裡,我是如何自救脫困,也許對你有啟發

圖2 昨天傍晚狂風暴雨來臨前的節奏

凌晨3點的時候被一聲炸雷驚醒,在心跳從160下降到80後,我慢慢的又昏睡了過去,只是依稀記得外面一直在下雨,一會大,一會小。也顧不得那麼多了,這幾天一直連著開車,雖然沒怎麼下車轉悠,但還是挺累的,那就在這唯數不多遠離喧囂的地方好好睡一覺吧。

4點多醒來發了個早安,聽著外面的雨聲,又睡死了過去。第三次醒來的時候已經是7點多了,要知道這裡的七點差不多相當於北京時間的九十點鐘,太陽曬屁股半天了。

我打開車門,迎接我的並不是下了一夜雨過後的朝陽,也不是一彎彩虹,而是一腦門的水,你受得了嘛。被這猝不及防的一頓“醍醐灌頂”後,我才回過神來,原來是晚上躲在樹梢裡的鳥在避雨,不成想這裡突然冒出個人類,一頓胡亂拍打翅膀後,震下一樹的雨水全澆我腦袋上。

雖然天沒有放晴,但這山裡的空氣著實的清閒,“亞馬遜森林”有“地球肺”之稱,的確可以看得出來一個森林對大氣循環的調節是多麼的重要,任何的植物都會對局部地區的氣象信息造成影響,最直觀的就是光全作用釋放的氧氣和負氧離子,對大部分動物們來說,這都是不可或缺的空氣組成部分。

如果你在城裡呆久了,或者在農村呆久了,你都不會明顯的感覺到空氣中氧氣夾著草香的變化,只有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才會深切的感受到這兩地域空氣的不同,甚至你能感受到空氣清新的地方能給你清醒的大腦。


開兩驅車自駕遊,陷在泥灘裡,我是如何自救脫困,也許對你有啟發

圖3 當前太著急出去了,也沒拍多少照片

毫不誇張的說,當我推開車門,一腳踩在這塊充滿泥土芬芳的土地上後,我瞬間感覺自己500度的近視變成了400度,甚至更低,一切變得清晰瞭然,因為我看到我的速白四個輪子淹沒在水裡了……

不要慌,沒事,這不是陷泥裡了,只是下雨積水淹過輪胎而已,我只好這樣安慰自己。

然鵝,事實證明我想多了,車,我的速白,的的確確的陷在泥裡了。本來停的地這塊停沒想著在這露營,周圍全是泥,不是硬化路面什麼的,晚上下雨又沒走成,再加上晚上睡覺翻個身,車子晃一下,再翻個身,再晃一下,然後,可能也許大概就這樣陷泥裡了。

一開始我並沒有太在意,因為我有很多辦法讓它出來,我帶了鐵鍬、防沙板、防滑鏈、拖車繩,根本不成問題。在我掛上檔往前走的時候(此時朝前還是有點下坡的),發現車光撓,根本沒有走的一點意思,我一急,一腳油門踩狠了,主駕一側的前輪徹底進泥裡了。

此時我也沒想著用最頂用最省事的安全設備,還想著就這麼能出來,因為之前下鄉的時候也遇到過泥什麼的,一腳油門就過來了,那會太單純了,其實大部分是靠慣性衝過來的。在車大載重而且原地起步的情況下,扭矩小的前驅車在這種情況下脫困的幾率非常小。

在前輪幹轉了幾圈後,我下車取下防沙板墊在有泥的這個主駕側輪子下面,此時我就發現了一個我愚昧無知的事,墊了防沙板的一側輪子不轉,另一側輪子在打滑空轉。這完全顛覆了這之前對前驅車車輪動力輸出的認識,我原本以為:前輪只要有打滑,給一個輪胎增加附著力不讓它打滑,另一個打滑也沒關係,只要有附著力的車輪肯定是轉著的,就轉就能走,除非發動機死火,這是源於我對越野車獨立輪間輸出的認識。

結果,啪,我被打臉了。

在給駕駛位這側輪胎墊上防沙板後,這邊根本就不轉,副駕那邊的輪胎開始打滑了。此時我明白,也就是說,前驅車只要一側輪子打滑,另一側不管打不打滑,車都沒法走,動力是分配不到不打滑的那側輪胎的,不像越野車,所以前驅前想走,必須兩個輪胎都有附著力。

這個觀點,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在看了別人開著越野車後,自己瞎悟出來的吧。


開兩驅車自駕遊,陷在泥灘裡,我是如何自救脫困,也許對你有啟發

圖4 輪胎排水槽裡糊滿了泥巴

然後我又給副駕那側輪胎下面加了一塊防沙板,結果,奇蹟發生了:隨著我踩下油門,“哧溜”一聲,左側前輪下面的防沙板被刨到車後面去了。我下車一看,兩個前車輪上全是泥,糊滿了整個輪胎,全是滑不溜秋的,一點排水溝的樣子都看不出來,這就是公路胎遇到泥地的樣子,這些泥根本摔不下來,不論輪胎轉多快,只要在這種地上,就下不來。

此時,就算這樣的情況,我還是沒有慌,心中有糧自然不慌,我還有防滑鏈嘛。

這套防滑鏈是我在買車的時候買的,大概有個十來斤重,比那種塑料的好使多了,我之前就用過那樣的,到車遇到正兒八經的溼滑路,輪胎上使個勁,基本就全廢了。

我拿出一個防滑鏈給套到主駕這一側輪胎上,這種防滑鏈好使而且非常牢固,唯一麻煩的就是往輪胎上綁真的太費事,尤其是一個人的時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於將一側的防滑鏈套好,看著就要大功告成了,結果,咣噹一下又衝進前面泥水裡,這下兩個輪子全在泥水裡了。

到了這裡,我還是賊心不死,沒給另一側上防滑鏈,這東西真的太麻煩了。在兩前輪都衝泥水裡後,我發現前面的路根本不能走,搞不好整個車都會陷進去,如果底盤被吸到泥裡,那就只能叫救援了。

後來想想,在這點上我還算明智的,在這種情況下,車的載重大,離地空間小,再加上兩驅,如果陷得深,底盤吸到泥裡,那幾乎就可以宣告自救失敗了。


開兩驅車自駕遊,陷在泥灘裡,我是如何自救脫困,也許對你有啟發

圖5 渾身都是泥

在我冷靜的喝了一口水後,我決定將車倒出來,往後退半米就能到稍微硬點的地方,再掉個頭,從昨天晚上進來的地方出去。接下來的動作就是,我下車將滑沙板放在輪胎下,洗手,開車,再下車放防滑板,再洗手,再開車,每次只能倒退七八公分的樣子,剛開始一下衝過來的這半米多,我退了將近一個小時,每次鬆開離合,就能看到車頭飛出的泥點,彷彿說明著下面在瘋狂轉動的輪子。

就在兩輪子剛接觸到比較硬點的地時,瞬間感覺車有動力了,雖然車輪還在打滑,但好歹往後退的速度快了不少,我有點狂喜過望,立馬掉轉方向,隨著我轉動方向盤,只聽著“唰~咚”,車停了下來!

剛才打方向有點急,而且前輪有防滑鏈的那側顯然轉快了,速白屁股一下子懟在後面泥裡了,這下可有點慘了,趕緊上車加個油門試試,發現這次不是車輪打滑了,是直接死火。離合放得慢了,車往前一晃一晃的想走又走不了的感覺,放得快了就直接死火,這個力度太難掌握了。


開兩驅車自駕遊,陷在泥灘裡,我是如何自救脫困,也許對你有啟發

圖6 後面陷進坑裡

我下車觀察了一番,發現後面拖底了,整個排氣管都挨著地了,差不多等於後面兩個輪胎快要架空了,要出來的話得更多的動力,或者後輪有驅動力。沒辦法,這兩樣我的速白都沒有,這次只好請出我的第三件越野神器了:鐵鍬。

雖然是迷你版的,但比手刨好多了,剛開始的時候我用手刨了幾下,雖然是軟泥,但沒過多久,指甲就出血了,再也不怕用手刨了。

就這樣邊挖邊開,不行再挖,在這樣折騰了兩個小時後,隨著一聲輪胎在摩擦地面發出“嗚~哧~”後,速白終於掙脫大地的束縛,蹦出了這片泥地,我頭也沒回的往前開,走了差不多10多米的樣子,將車停到安全路面後,抬表一看,11點多了,我在這裡折騰4個多小時了……


開兩驅車自駕遊,陷在泥灘裡,我是如何自救脫困,也許對你有啟發

圖7 駕駛室徹底成泥灘了


開兩驅車自駕遊,陷在泥灘裡,我是如何自救脫困,也許對你有啟發

圖8 終於脫困了

再返回去撿防沙板和鐵鍬時,我發現為什麼這下面我挖了半天挖不下去了,都是泥草混合物,掏出泥太難了。現在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找個地方,把防沙板和防滑鏈上的泥洗了,太重了!


開兩驅車自駕遊,陷在泥灘裡,我是如何自救脫困,也許對你有啟發

圖9 防沙板、防滑鏈上都粘滿了泥


開兩驅車自駕遊,陷在泥灘裡,我是如何自救脫困,也許對你有啟發

圖10 都不敢想象這是剛才走出來的路


開兩驅車自駕遊,陷在泥灘裡,我是如何自救脫困,也許對你有啟發

圖11


開兩驅車自駕遊,陷在泥灘裡,我是如何自救脫困,也許對你有啟發

圖12

《林羽凡自駕環遊中國33000公里遊記》

第二十一章

-完-

林羽凡

2019年12月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