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催婚的父母认为子女结婚了,父母的人生使命才算完成。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近年来结婚率连续下降,有的晚婚,有的不婚,父母开始催婚。


很多催婚的父母认为子女结婚了,父母的人生使命才算完成。对此,我非常理解。然而在这个过程会出现一个严重的错误和后遗症,要特别注意!下面详细说来!

从我国不同阶段父母在儿女婚姻扮演角色变化说起!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按时结婚

在古代儿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早就定好了亲,孩子到了结婚年龄,就结婚。所以基本到了一定年龄,都会结婚的,不会存在大岭男女未婚现象。而那时又特别看中传耕接代,所以每家都要有孩子继承香火。在几千年的文化里,社会主流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定要结婚生子。不结婚怎么有后呢?在好几个朝代都是以孝治天下,大家去发现,汉代皇帝,号都要加个孝字。孝已经达到国家的政治高度!

子女做任何事都离不开孝,比如在李密就以敬孝为由推辞朝廷的征兆,皇帝也没办法。试想在那个社会,皇帝要臣民做啥,那是圣旨,不能不从,不从就是抗旨,是罪。而说敬孝就可以说过去。可见那时候孝的普遍性,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与结婚生子,是连在一起的,娶亲那是必须的!父母要为孩子媒妁之言,孩子要结婚生子敬孝。

而封建社会结束,人们开始自由恋爱,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青年人都想自己谈恋爱。

比如徐志摩与父母安娶的妻子离婚,追求新的爱情。甚至不顾父母、老师的劝阻,去追求自己的爱情。那句名言: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这可能是历史上甩开父母,追求自由爱情的代表,从这里开始,接受新思想的青年,都开始自己谈,不要父母安排。

不过在有的地方,父母还是请人给提亲,婚姻还是靠媒人说,由父母给操办!父母对于儿女的婚姻,绝对当大事办!父母认为子女结婚了,父母的人生使命才算完成。子女结婚了才算成家!父母才把担子卸去!

  • 自由恋爱,按时结婚——自由恋爱,父母催婚

对于90后,基本都是自由恋爱,父母不在给子女安排婚姻,孩子的婚姻自己谈,谈成后,再请媒人走下过程。

虽然谈不是父母负责,父母也能满意,因为子女自己谈,自己把握自己的幸福,按时结婚。

然十来年,特别这几年,青年男女都普遍结婚迟了,有的女孩28岁,男孩30岁,还没结婚,父母就急了,开始催婚。


父母催婚的原因分析!

  • 历史角度:习惯

上面也谈过,由于历史原因,父母催婚,是有道理的,我是非常理解的。

这么长的历史,对人的习惯有多大影响?

托·布·里德曾经说过:“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是性格,其实也是习惯。习惯已经养成性格!

很况是几千年的历史,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基因,个人行为习惯的血液。早改掉实在难。从历史上看,父母催婚,存在有他的原因。

  • 心理角度:从众心理,催化

从众心理(herd mentality)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毕竟大多数人都按时结婚,而自己子女却晚结婚,父母着急啊!于是父母看到输出父母在摧,自己也开始催婚。大家都在催,自己能坐的住吗?按照从众心理,肯定回催的。会奥赛相亲,介绍对象,会问你谈了吗?啥时能把事定下来,于是天天的问。

  • 父母关心:这是最和根本的。

父母始终关心孩子,关心孩子的一切。还没出生,父母就为孩子出生做准备,接下来,婴儿、幼儿、小学、中学、大学、工作、结婚…每个阶段,父母都会关心孩子,希望孩子好,在父母那,你永远就是孩子。当然,结婚,父母肯定是特别关心的。

在我国,家的观念很重,不像美国,独立性很强,孩子成人了,父母就不再多管。在我国不同,家是永远的港湾,婚姻大事,婚姻绝对是大事,父母是要管到底的。父母永远为孩子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说的就是些。婚姻大事,及时不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结婚晚了,父母就会催。这其中确实包含了天下父母心——对孩子的关心。

父母催婚的好处

一,是关心,是爱。

二,是提醒!

  • 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著名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的,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危机。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一阶段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相反,则会产生消极影响。

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就是恋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成年中期: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繁衍主要表现为生育;“停滞”则主要表现为颓废。这一阶段的男女成人已建立了家庭,他们的兴趣开始扩展到下一代,生儿育女,关怀下一代的健康发展。他们进入到繁殖对停滞(或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 的阶段。所谓‘繁殖’具有广泛的意义,不仅指对下一代的照料,而且指通过工作创造事物和思想。


如果该阶段要做而没做,将会带来心里危机。那么父母的催婚,就是提醒。时间弹指一瞬间,不知不觉就老了,来不及了!

  • 你知道吗?

女人与7有关,男人与8有关,女人14岁来月经,男人16岁左右性成熟,女人七七四十九岁还能生小孩,迟了就不行了,男人八八六十四岁还能让女人生孩子。

所以要结婚生孩最好在49岁前,其他想啥时结,准备好了(其实准备好也是相对的),都可以结。一般在22-32,30岁左右的多。常给人咨询,也有很多因为恋爱和婚姻的,婚姻真是人生大事。愿大家都遇到那个人,幸福的组建家庭。有了家,最后有个好归宿。



父母催婚会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

很多催婚的父母认为子女结婚了,父母的人生使命才算完成。对此,我非常理解。然而在这个过程会出现一个严重的错误和后遗症,要特别注意!

父母认为子女结婚了,父母的人生使命才算完成,一味地这样,容易形成托付心态,结果酿成大错。

我就遇到有的女孩在父母催婚下,她赌气嫁了不喜欢的人,结果过得不幸福,要离婚,父母感觉离婚丢人,不让离,结果闹得不愉快。

父母提醒是对的,但是不要催的太厉害,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是否有感情基础,是否彼此喜欢,是否为结婚做好准备?这些不能不考虑。

父母要培养孩子爱的能力,自主选择的意识。你的使命在这里,这就等于按下种子,后期你要把它放在温室外,他才会健康成长!

父母自己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除了孩子,什么都没有了!否则你去管,去控制,去包办,大家都累啊!

父母催婚,如何选择?心理学爱情模型

父母催婚,孩子也要理解父母的心情,不要对着来,不要冲动。要对自己婚姻,有自己的思考。说个心理学的,供参考!

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说:完美的爱,有三部分组成:激情(passion),亲密(intimacy)和承诺(commitment)。 这三者形成一个三角形,每一部分成为一个角,三角形的形状随着三者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完美的爱情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那我们不求每个都满分,至少及格。

  • 激情

激情激情代表荷尔蒙,代表和这个人结合的强烈愿望。 你们在一起是否有激情,刚开始无这个感觉,那还谈什么呢?

  • 亲密

亲密代表亲近,分享,交流和支持。 如果两人在一起,没有亲密感,亲密关系难以发展,以后情感怎么流动?男女谈的来的人,就是有这份亲密感。亲密代表亲近,分享,交流和支持。 如果两人在一起,没有亲密感,亲密关系难以发展,以后情感怎么流动?男女谈的来的人,就是有这份亲密感。

  • 承诺
承诺承诺分短期和长期承诺两种,从刚刚恋爱时的认定对方不再考虑其他异性到与此生只愿与此人长相厮守的想法。承诺也是一种安全感保障。你们的家庭背景,赚钱能力,物质条件,很多人会考虑。

这样,可以把父母的催婚和自己的追求结合起来,在正确时间,遇上她(他),喜结良缘。父母再催, 自己也要心中有数!如此,找到心爱的伴侣,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人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赞赏、抚摸和相拥而眠……等等。

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1. 子女到了结婚年龄,自己主动结婚,不要父母操心,这就不存在催婚。
  2. 暂时没遇到合适的,继续努力,不打算结婚也和父母说下,不要父母操心。
  3. 父母可以提醒,不要催逼他们。要长远考虑,为幸福考虑。
  4. 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为自己选择负责!

心理学家杨凤池说:人生最要紧的就是两件事——婚姻和事业,这两件事选择没有失误,人生基本上就成功了。当然也有不婚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