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初五、十四、二十三,不可出門到外邊”啥意思

在咱們農村有著很多的俗語,雖然有的已無從查考、但依然傳承於民間。

陰曆初五、十四、二十三。在民間是很多人都很忌諱的三天,認為這三天不是好日子,出門辦事、婚喪嫁娶、蓋房奠基等等不吉利。

農村俗語:“初五、十四、二十三,不可出門到外邊”啥意思

究其原因這與我國傳統的易經文化也有關係,在這三天,“五黃”入主中宮,五黃在過去被認為是“天子、天象”,即象徵天子或龍入中宮,在天地間主事。

古代這三個日子常被用於古代皇帝登基的日子,所以在民間認為可不是亂用的日子,不能惹事,否則將有大災禍!平常之人就不宜到外做事,出行之類。是以婚嫁,起屋,做生意,動工就有了忌諱這三天的說法。

農村俗語:“初五、十四、二十三,不可出門到外邊”啥意思

我曾看過一本許真君的《玉匣記》,記得裡面也提到月忌日、“初五十四二十三、年年月月在人間,從古至今有文字,口口相傳不等閒。無事遊宕之社稷,李顏入宅喪三郎,初五犯著家長死,十四逢之身自當。行船落水遭官司,皆因遇著二十三”。這也許是民間流傳俗語不出門的原因。

民俗終歸是民俗,改革開放的年代,現代人生活節奏快,有時候也不必太計較。

如果計較起來、豈不是每月這三天,就都得待在家中,客運、空運豈不是都得停運。民俗就是民俗、信則有、不信則無。

農村俗語:“初五、十四、二十三,不可出門到外邊”啥意思

有一些民俗真的是具有很深的道理,但也有一些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跟不上時代,日子的好壞是沒必要太計較的。對嗎?歡迎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