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艺术的人为什么都要“写生”?不写生行吗

但是,写生不完全是艺术,还需要对“写生”做一些艺术的加工和提炼。而没有写生这个基础,那是不会创作出优秀艺术作品的。

那么艺术的加工和提炼就是艺术家任意想象吗?也绝对不是。

艺术对生活“写生”的加工和提炼,仍然是按照生活的规律和生活的连续性、本质性、代表性进行加工提炼的。

搞艺术的人为什么都要“写生”?不写生行吗

如果“写生”的生活图像是一个生活的个别真实现象,那么,艺术的提炼和加工,就要把个别的真实,上升到具有一定的社会代表性的典型性的生活图像,因此就会有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写生图像性。

例如,农村贫困孩子很多,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贫困孩子的形象。但是,摄影家解海龙捕捉了一个“大眼睛的姑娘”就一下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对农村贫困孩子的帮助问题。

为什么“大眼睛的姑娘”这个“写生”如此成功达到了视觉震撼的作用?因为,同样是“写生”------来源于生活的一个个别具体的真实,但是,这个大眼睛姑娘在课堂上惊惧的一瞬间的眼神,更生动,更美丽,更集中,也更需要人们思考:为什么千千万万个同样都有一双美丽大眼睛姑娘,都是祥和平静的眼神,这位山区的姑娘为什么这样惊惧和恐慌?她读书的条件为什么这样差?她的未来要不要更美好?我们能不能帮助她?还没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千千万万的农村孩子?

这就是一个艺术“写生”形象告诉我们的。但是,这个形象的背后,是我们还有千千万万的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需要读书。只有给他们读书的机会,才会改变他们的命运。

搞艺术的人为什么都要“写生”?不写生行吗

摄影不是在生活里随随便便拍摄一个镜头就好了,摄影艺术背后,是艺术家努力提高对生活提炼的本领,这个本领不是说我们只要“咔嚓”一摁快门按钮,就会有艺术可言了。

很多艺术作品,看起来漂漂亮亮的,但是,没有生活的气息,这不是因他们的艺术都是凭空捏造的,更多是缺乏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理解。

艺术需要生活的支持,就像鲜花需要阳光和空气。离开了生活的阳光和空气,鲜花就会枯萎。

“写生”本来是绘画的一个专有名词,是画家的专利,特别是油画画家,写生是画家一生的功课,没有止境永远在路上。

搞艺术的人为什么都要“写生”?不写生行吗

但是,画家创作艺术作品,也是对写生作品要做大量的整理加工和思想深化工作的。

例如,罗立中的名作《父亲》这幅画,这是一幅写生作品。作者本来是对自己下乡做知情时对一位农民的深情回忆,因为,知情这一代人,从城市到农村,亲眼目睹了农村的贫穷落后,也亲身感受了农民的艰辛付出,作为在农村与农民将近十年的相处,他对农民有很深厚的感情和感恩,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七八十年代,农民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仍然占据70%以上的比例。农民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很大,是中国的第一产业链,是中国经济的衣食父母。

所以,作者精心刻画了一位饱经沧桑的农民形象。

这幅画已经非常成功了,在选入全国美展的作品里,也格外引人注目。

当时,这幅画的标题是《我的父亲》,有一位画家看了以后就说,不如就叫《父亲》吧!

不要小看这么一点小小的改变,对于大众视野的一幅画的标题来说,《我的父亲》容易被观众认为是作者的父亲,但是,标题直接说《父亲》,观众就容易联系到“我的父亲”,所以,这个艺术作品的父亲就容易成为大家都接受的“父亲”,达到了艺术与读者的近距离和直接性。

这就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当然,我们学习艺术的朋友,要像画家那样,经常去“写生”,把写生作为艺术,的一个积累过程和灵感的宝库去经营。

朱熹有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要创作出有生活气息和艺术质感的艺术作品,心中必须有很多的“写生”图像。否则,我们的艺术就是非常苍白的。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理论上苍白的,唯有生活才是常青树。艺术需要“写生”的滋养才有灵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