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究竟該不該吃?這是一箇中醫醫師的答案

說到野味,我記起一件事來,大概七八年前吧,我還在縣裡工作。

那時,患者治癒後,經常會邀請我們醫師去吃飯。

那是我家鄉,都是鄉里鄉親,許多人抬頭不見低頭見,有時便去了。有一次吃的是竹鼠,我們那兒叫竹餾,而且有一個傳說,天上斑鳩,地上竹餾 ,人間至味。

味道我倒是忘記了,但是事件我卻記憶猶新,因為,回來24小時後,我的嘴就腫起來了。整個嘴唇掀起了幾個大包,相當於三個嘴唇疊加在一起都不止,紅腫熱痛,唇緣處可見紅斑基礎上成群分佈的融合性巨大水皰,完全受不了。

自己熬了一週的中藥才壓了下去。這件事情,想起來真是後怕,我妻子也記憶猶新,所以,她後來成了一個家庭紀檢員,堅決不允許我接受患者任何吃請。

當然,離開家鄉後,我完全做到了,在新的地方,我兩眼一抹黑,地位又卑微,誰都不認識,應酬也寥寥,所有的患者請吃飯,我都不去。

現在回憶起來,這應該是被感染了某種皰疹病毒,由於沒有檢測,是不是不知名的全新病毒,便無從得知了。

蝙蝠是許多病毒的自然宿主,身上是一個病毒庫,蝙蝠身上有140多種病毒,現在已知至少有60多種可以傳播到人類。為什麼蝙蝠能夠成為這樣的宿主呢?因為蝙蝠可以攜帶致命病毒,本身卻不會生病。蝙蝠自身體溫很高,大概為40度左右,同時,具有神奇的自我修復 DNA 損傷的能力,由於缺失了 PYHIN 家族的基因,所以蝙蝠本身的炎症水平很低,而且蝙蝠還具有更強的本底水平的固有免疫應答系統,所以它能夠和各種致命的病毒和睦相處。

野味究竟該不該吃?這是一箇中醫醫師的答案

蝙蝠

但是,這些能與蝙蝠共生的病毒,傳播到其他動物身上便是致命的。當然這些病毒要傳播到人,還需要各種媒介,因為人一般不直接接觸蝙蝠。這些媒介,免疫力雖然不如蝙蝠,卻比人類強,可以帶病生存很久,例如果子狸,野鳥,水貂,齧齒目動物(野兔,松鼠、竹鼠、土撥鼠)等等。

當然這些媒介本身,由於本身免疫力比較強,本身也是一些病菌的自然宿主,例如臭名昭著的土撥鼠便是大名鼎鼎的鼠疫的宿主,多次鼠疫流行,就是宰殺和品嚐土撥鼠​導致的,而竹鼠則是馬爾尼菲籃狀菌的宿主,我們特別要提防齧齒目動物,因為很多它們能夠攜帶的病菌,人類也會得,且人類的承受能力比它們更弱。

野味究竟該不該吃?這是一箇中醫醫師的答案

土撥鼠

即使把上述說到的動物,例如蝙蝠,果子狸,土撥鼠等等人工養殖了,也不能解決它們能攜帶大量會傳染人類的病毒、細菌,自身卻不會發病的事實。

所以,它們天然不適合成為人類的食物。哪些食物適合人類食用呢?

中醫很早就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探索。很多人為了黑中醫,把中醫汙衊為吃啥補啥,食補,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中醫是非常謹慎的一門學科。

《神農本草經》把常用的中藥分為了上、中、下三品,《黃帝內經》對於食物也是這樣提倡的,先哲們提倡什麼呢?提倡: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

五穀是指,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五果是指,棗、李、杏、慄、桃;五畜是指牛、犬、羊、豬、雞;五菜是指葵、韭、藿、薤、蔥。而且《黃帝內經》提倡飲食要適度、要清淡,提醒我們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定時定量,寒溫適中,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不僅僅《黃帝內經》這樣提倡,後世的臨床一線中醫醫師也反覆提醒我們一定要以五穀,五畜​等等為主食。

金代醫家張從正在他的《​儒門事親​》中是這樣說的:

“若此數證,餘雖用補,未嘗不以攻藥居其先?何也?蓋邪未去而不可言補,不之則適足資寇。故病蠲之後,莫若以五穀養之,五果助之,五畜養之,五菜充之,相五臟所宜,毋使偏頗可也。”

野味究竟該不該吃?這是一箇中醫醫師的答案

儒門事親

為什麼,先哲們推薦吃這些呢?因為經過若干年的實踐,他們對這些生物的習性,培植,養殖過程,病蟲害,研究得比較透徹,觀察的年份比較長,近代以後,更衍生出畜牧醫學,動物檢疫學,植物檢疫學等多門學科。

對於常規肉食,例如牛,羊,豬,雞等等,有著完善的檢疫體系,而魚屬於魚綱,不屬於哺乳動物,魚與人類之間除了寄生蟲外,基本沒有共患病,所以,常用海鮮的人,例如地中海周邊的居民,例如日本的居民,就比較長壽。

野味究竟該不該吃?這是一箇中醫醫師的答案

豐富多彩的健康飲食

而市場上的果子狸,松鼠、竹鼠、土撥鼠這些動物,究竟有沒有檢疫,還是一回事,屬於風險比較高的食物種類。一些人會反駁說,某某山區,某某地區,也是世世代代吃野生動物,不也沒有出事。那是他們不去查詢歷史,簡單看一看解放前的這些山區的地方誌,就會發現各種傳染病,鼠疫,此起彼伏,甚至代代傳播。


野味究竟該不該吃?這是一箇中醫醫師的答案

鼠疫耶爾森菌

以現在依然在流行食用各種野生、養殖各種鼠類的廣西部分山區為例。廣西山區在1866-1947年的81年間曾在46個縣市發生了 63年次的人間鼠疫流行,最早發生在龍州縣,最後止於合浦縣境內。經過53年的靜息期後,於2000年7月在廣西西部與貴州交界的隆林縣發生了動物間鼠疫流行,並波及人間,2001年7月,與隆林縣相鄰的西林縣也發生了動物間和人間的鼠疫流行[1]。

由上述史料得知,認為世世代代吃野生動物地區,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疫情,這是不客觀的。

參考文獻:

1、鄧秋雲(綜述), 林新勤(審校). 廣西鼠疫流行情況及相關研究進展[J].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6(5):499-5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