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白起,為何寧可自刎也不願領兵出戰趙國

白起,生於眉縣,是楚國白公勝後裔,其祖先是楚平王孫白公勝。是戰國時期的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去,白起善於用兵,與秦宣太后的弟弟魏冉關係很好。在秦昭王繼位以來,為秦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他所指揮的戰役從未有過敗仗。戰功赫赫,對歷史的影響極其深遠。

戰神白起,為何寧可自刎也不願領兵出戰趙國

白起的出色用兵無人能及,一生征戰沙場,戰功顯著,甚至有些功高蓋主了。因此被一詩人稱作為“戰神”,最後還落了一個被賜死的下場。

戰神白起,為何寧可自刎也不願領兵出戰趙國

秦昭襄王十四年,秦國對陣魏韓,魏冉就舉薦了白起掛帥,出兵攻打韓、魏二國。在對真錢,白起就發現對方內部並不團結,就採用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法。將精銳主力迂迴到魏韓聯軍後方,趁魏軍不備,發起了攻擊,毫無防備的魏軍被殺個措手不及。魏韓迅速潰敗,此時的秦軍乘勝追擊,主見將魏韓聯軍主力包圍於伊闕。一舉殲滅魏韓聯軍,斬首二十四萬人。經此一戰,白起一戰成名。同時秦國東出門戶徹底被打開。在秦昭襄王十六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了垣城。在二十一年,白起又攻打了趙國,奪取了光狼城。

戰神白起,為何寧可自刎也不願領兵出戰趙國

伊闕戰之後,秦軍大勝,秦國的東出門戶也打開了,但是南方的楚國是目前最大的威脅。秦國想要繼續擴展領地,就打算吧楚國的力量慢慢削弱。在二十七年,就開展了對付楚國,秦昭襄王命令白起為帥,最後的戰果可想而知,出過大敗。割讓土地給秦國希望可以和平相處。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國再次伐楚,白起率領軍隊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最後帥軍隊越國兩國的邊境山區,自己鍛鍊自己的後路,分成三路快速衝入楚國的境地,想出國的都城郢都進攻。白起為此分析了兩軍的形勢後,決定這次採用了直搗楚國統治中心地區的戰略方針。在過河之後,白起命令拆除橋樑,燒燬船隻,儀表決一死戰的信心。秦軍在白起的帶領下,迅速攻下了楚國的漢水流域要地。秦昭襄王三十年,白起為了擴大戰果,再次出兵攻打楚國,大破楚軍,攻佔楚國都城郢,燒燬楚王的墳墓夷陵,繼而乘勝追擊,楚王大敗,向東北方潰逃至陳。被迫遷都於此以自保。白起這一仗名震天下。

戰神白起,為何寧可自刎也不願領兵出戰趙國

秦昭襄王三十三年,秦國伐魏國,共達到魏國的都城大梁。韓國救援魏國,被秦國強行打退,魏不得不割地求和。在三十五年,趙國與魏國聯手攻打韓國,韓國向秦國求救。秦昭襄王命白起和胡陽率軍救助韓國,採取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方針。打敗了趙國和魏國。魏軍割讓南陽向秦求和。四十五年,白起攻佔了韓國野王。韓國國君命上黨郡守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求秦息兵,馮亭不願降奏。就想了一個計謀。將上黨郡讓給趙國,趙孝成王聽信了平原君的計劃,接受力上黨。派兵駐守長平,防止秦軍進攻。

戰神白起,為何寧可自刎也不願領兵出戰趙國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派王齕攻打併佔領上黨,之後再向長平的趙國軍隊發起進攻。趙國大將廉頗在長平佈下了三道防線。對秦軍展開了進攻。每次戰爭下來,一直都是失敗,讓軍心渙散,廉頗就想辦法,想到了地形對他們還是十分有利的,命令士兵以逸待勞。而趙孝成王認為廉頗不出去是膽怯,多次派人責備廉頗。秦軍面對高山夜寒,糧草不計等不利條件,必須改變作戰策略,實行反間計。讓趙括替換主將廉頗。而另一邊由白起擔任上將軍,奔赴前線領軍。採用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戰法。同時切斷趙軍的糧食。趙軍打敗,四十萬趙兵投降。白起認為趙軍反覆無常,怕他們再生事端,就留下年紀小的放回趙國。趙國經歷此戰,元氣大傷。趙國平原君向魏國發兵救趙,但由於秦昭襄王的威脅,魏王只好讓軍隊在鄴城待命。信陵君為了救趙,只好用侯嬴計,竊得虎符,殺晉鄙,率兵救趙,在邯鄲大敗秦軍,才避免趙國過早滅亡。

戰神白起,為何寧可自刎也不願領兵出戰趙國

長平之戰後,白起與秦昭襄王在攻打趙國的問題上意見出現了分歧。白起認為此戰秦國國立空虛、損傷太大,不願繼續發兵。就裝起病來了,佔據果然就是白起說的那樣,進攻的不順利。就很讓秦王頭疼。而此時的秦昭襄王特別重用範睢,秦相范雎嫉恨白起之功, 乘隙大肆挑唆他與秦王的關係。並且白起立下的赫赫戰功也遭受到親王的猜忌。最後秦王遂賜其自盡。白起也認為長平之戰罪孽太重,是自己該得到這樣的報應的時候了。

參考史料:《史記》、《戰國策》

戰神白起,為何寧可自刎也不願領兵出戰趙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