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全是壁畫,價值不低於10億,專家卻說:墓主知道我們要來

古墓全是壁畫,價值不低於10億,專家卻說:墓主知道我們要來

唐宋緣明清


《宣化遼代葡萄及葡萄酒考古發掘記》中描述了當時發掘現場的情景:“張文藻墓也是一座磚室墓,首先挖開是墓道和天井,墓門被封門磚緊緊的封砌著,一切秘密都藏在墓門之後......7號墓保存完好的呈現在人們眼前。後室中中柏木棺箱擺放在棺臺之上,棺材前兩張供桌,兩把木椅,供桌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瓷盤、瓷碗、油燈、水壺,瓷盤中盛放著各種水果、糕點等供品。”

遼代古墓葬群的發掘

1993年的一天,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十座遼代的古墓被考古學家發現了。

根據這些古墓的墓誌銘來看,這乃是張氏家族的墓葬群,在其中所埋葬的便是張家的族人。

而其中有一座墓被打開後,裡面的東西更是讓考古學家們十分震驚。

2012年的3月4日,山西晚報曾經發過一篇報道《高平農家院 挖出古代豪華空墓》,在報道中提到:墓室中既無棺槨、屍骨,也無陪葬品……墓室牆壁上“墓有重開之日,人無再少之顏”的兩行硃砂題字。

這個墓葬的主人張文藻,他死於遼道宗鹹雍十年,即公元1074年。這就意味著這座古墓已經經歷了從1074年到1993年的九百多年歲月。

張文藻,乃是遼國的世家大族出身,其身材雄壯魁梧,且性格剛毅獨立。力氣又很大,一人便可以敵得過兩三個大漢。

在他三十歲以後戒酒並且遠離聲色,一心勤勞為家,還為周圍鄉鄰做了許多的善事。

於1074年46歲時,張文藻去世,並且在二十年後和妻子賈氏合葬於當地。一同出土的10座墓地皆是是張家一族之人,可見張家的繁盛,也可知當時山西一帶的民眾篤信佛教以及火葬的習俗。

千年前的生活場景,出土珍貴文物

最令人震驚的便是,這座古墓中保存下來的“生活場景”。

前面已經提到了,這座古墓在上世紀被髮掘出來時,已經有了近一千年的歷史,但裡面的東西卻是保存得非常地完好。

在這座墓室的中間有一張很大的桌子,在桌子上面還有很多吃剩下的酒菜,就如同時主人剛剛宴請完賓客,還沒有來得及收拾一般。

專家們在桌上擺放的酒菜裡還找到了很多了吃剩下的水果和糕點,且大多都是遼代的菜式。

經過統計,在這個墓裡總共發現了二十多種食具,其中還有一個裝滿了葡萄酒的雞腿瓶,而裡面的酒在經過了千年之後,卻還有著十分濃郁的香味。

據考古學家的分析,張文藻墓的棺室是通過融合了不同的功能和界域,從而實現了它的象徵性。其中的功能之一,便是向死者進獻供品,且以酒食為主。

通過墓誌銘以及相關的史書記載,張氏家族乃是遼金兩代時期的地方豪族,其家族成員大多信佛食素。因此,在張文藻墓中,所出土的食物也都是素果素酒,其中還有南洋所產的肉豆蔻。

精美至極的壁畫,墓主或知道有人來

除了這幅生活場景的完整保存之外,在張文藻墓室內,還有著許多相當精緻的壁畫。

在前室內的拱門上有一幅“五鬼圖”,其中有一鬼頭戴烏紗帽,三個鬼手拿刑拘,一鬼則是似被牽索。所刻畫的彷彿是冥府判官抓鬼的情景,寄託的應當是主人驅邪避災的願望。

而在前室東面牆壁上則是有“童嬉圖”,描繪了一個女子與七個不同打扮的孩童,最右側的孩童正在拿桃,而左側的幾個孩童則是在茶箱後面躲藏窺探。

這壁畫中的人物線條十分流暢,且色彩極為鮮豔,讓觀看者覺得妙趣橫生。而且在畫中還表現了選茶,碾茶,煮湯等場景,其中還有點茶的全套道具和搭配的果品。

種種可見,當時茶藝從宋國傳入之後,遼國時期的社會,茶文化已經有了重要的地位。

此外,還有大量的散樂圖、出行圖、仕女圖、茶道圖、天文圖、備經圖等,這都是國內首次發現壁畫。

可謂是對於研究遼代歷史、文化、天文、民俗、服飾等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而墓頂上所繪的彩色星象圖,則是以中國古代二十八宿為主,還吸取了古代巴比倫黃道十二宮之說,可以說是中外合璧的星圖。

此墓群中所存壁畫的技藝之高,在今天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10億元。

而在墓東室門口的左牆上,還有用硃砂毛筆行書體書寫的12個紅字——“墓有重開之日,人無再少之顏”。

這話詩彷彿是墓主人的早有預測,恐怕墓主人早在千年前就已經知道了這墓有一天會再被人發掘,重見天日了。

這座遼代張文藻墓的發掘,無疑是轟動了國內外考古界、歷史界,還被國家文物局評選為了“1993年全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小結

這座墓葬的發掘,讓我們幾乎是窺見了近千年前人們生活的方式。再多的文字記載,何嘗能夠比切身看到真實的場景來得深入呢?古人的智慧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的,因為時至今日,仍然還有許多今人未能夠解開和做到的事情。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聊到這裡,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宣化遼代葡萄及葡萄酒考古發掘記》、《高平農家院 挖出古代豪華空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