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任性妄為的祕訣,家長有意識做“分享教育”,矛盾就能少

很多孩子由於從小被呵護著長大,有著很強的自我意識,但是他人意識很薄弱,作為父母要有意識的加強孩子的“分享教育”,要讓孩子明白,分享是互利而不是失去,而分享體現出來的是對別人的幫助和關心。同樣別人也會關心自己。

只有大家相互愛護,關心和體貼才會感覺到快樂和溫暖。只有懂得分享的孩子才會明白得到的快樂,分享的內容很廣泛,作為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分享學習和生活中的快樂,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分享成功和失敗的體驗。作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分享。

不要以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來滿足孩子任何的要求,其實孩子的內心很敏感,他們也很懂得大人的心理,培養分享意識就是在進行人格教育。如果孩子沒有分享意識,就難免會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從而不會和人友好相處,更談不上未來的團隊合作。

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分享是快樂的,很多父母溺愛孩子,滿足他們的一切需求,以孩子為中心無原則給予的愛,會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社會責任感,生活中也毫無尊重他人的概念。


孩子不會任性妄為的秘訣,家長有意識做“分享教育”,矛盾就能少


任性就是對自己的行為放縱,不加約束,明明知道自己不對還要繼續做下去,任性的孩子常常用一些手段來威脅他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孝順就是讓孩子學會讓出自己的一部分利益,通過換位思考來體諒別人的用心,孔子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夠孝順,就會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培養孩子孝順品德的過程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讓家長更看得清楚人生,分得清楚輕重。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樹立了擔當和責任感,從孝順父母到感恩父母,然後再到感恩老師和同學,由家庭到學校,由學校到社會,推己及人,這樣孩子才不會任性妄為,行為不受約束。如何培養孩子孝順的品德呢?

1.學會謙讓

孝順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得分享,不管是好吃的還是好玩的,心裡總想著要給別人一份,家長可以從小就教育孩子零食拿到手,第一口要給父母或者家裡的老人嚐嚐,孩子從小能夠培養這個習慣,孝心的種子就會萌芽。

2.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

家長要有意識的把自己工作的辛苦讓孩子知道,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父母的錢來之不易,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好生活是需要父母經過辛苦勞動換來的。

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從心底裡感激和敬重父母。慢慢的萌發通過自己的勞動回饋父母的孝心。

在放假的時候要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刷碗,拖地,陪父母上街採買年貨,幫忙提東西等等。逢年過節要有一些儀式感,讓孩子自己親手製作一些小禮物送給家人和父母,來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孩子不會任性妄為的秘訣,家長有意識做“分享教育”,矛盾就能少


3.多和老人相處

孩子平時學習比較忙,沒有時間和老人待在一起,過節或者放假的時候,就要帶著孩子去看望老人,關心老人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在一些團圓的節日,家長更要帶著孩子一起和老人團聚,讓孩子養成每逢節日就要團圓,長大了才能不會忽視父母。

4.父母做好榜樣

孝順一開始不在孩子,而是在父母,孩子從小對父母的觀察是一件非常自然和敏銳的事情,家長的行為本能就會在孩子心中烙下印記,所以家長要學會帶著孩子一起行孝,當孩子參與到家長孝敬老人的行為當中時,就是在給他們做好榜樣。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不斷創造機會給孩子機會去做孝敬的行為,這樣持續下來孩子就會形成習慣,變成內心的感受。

家長以身作則的時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遠比說教或者指導孩子如何去做要管用很多,教育不應該只是提要求,而是親身示範。

尤其是對年紀很小的孩子,道理他們未必會聽得懂也不一定能聽進去,只有家長親自做,用示範來給孩子“上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孩子不會任性妄為的秘訣,家長有意識做“分享教育”,矛盾就能少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遠,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缺乏愛的教育,給孩子無限的寵愛,關心和照顧他們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懂得感恩,知道家長的不容易和用心良苦。

為孩子付出是家長認為天經地義的事情,不求回報,但其實家長應該也要讓孩子明白接受愛是需要值得珍惜的事情,這就是愛的教育。

孩子在向父母表達感激的時候,家長要大方接受,因為這樣孩子才能知道,在接受愛的時候也要表達愛給別人。這樣他們才會習慣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也就不會變的對父母的索取和冷漠表現出理所當然的態度,自然也就不會自私和任性了。

愛和孝心應該是本能,愛孩子也要教會孩子付出自己的愛,不要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丟掉了愛別人的本能。

只有懂得愛和付出,才能讓孩子的情感和性格發展的更好更完善,愛別人的第一步就是愛父母,孝順父母,這樣才能逐漸擴展到愛別人,愛社會,美德和善良就會在心中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