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会任性妄为的秘诀,家长有意识做“分享教育”,矛盾就能少

很多孩子由于从小被呵护着长大,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但是他人意识很薄弱,作为父母要有意识的加强孩子的“分享教育”,要让孩子明白,分享是互利而不是失去,而分享体现出来的是对别人的帮助和关心。同样别人也会关心自己。

只有大家相互爱护,关心和体贴才会感觉到快乐和温暖。只有懂得分享的孩子才会明白得到的快乐,分享的内容很广泛,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分享学习和生活中的快乐,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分享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作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分享。

不要以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来满足孩子任何的要求,其实孩子的内心很敏感,他们也很懂得大人的心理,培养分享意识就是在进行人格教育。如果孩子没有分享意识,就难免会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从而不会和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未来的团队合作。

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分享是快乐的,很多父母溺爱孩子,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以孩子为中心无原则给予的爱,会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生活中也毫无尊重他人的概念。


孩子不会任性妄为的秘诀,家长有意识做“分享教育”,矛盾就能少


任性就是对自己的行为放纵,不加约束,明明知道自己不对还要继续做下去,任性的孩子常常用一些手段来威胁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孝顺就是让孩子学会让出自己的一部分利益,通过换位思考来体谅别人的用心,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就会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培养孩子孝顺品德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让家长更看得清楚人生,分得清楚轻重。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树立了担当和责任感,从孝顺父母到感恩父母,然后再到感恩老师和同学,由家庭到学校,由学校到社会,推己及人,这样孩子才不会任性妄为,行为不受约束。如何培养孩子孝顺的品德呢?

1.学会谦让

孝顺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得分享,不管是好吃的还是好玩的,心里总想着要给别人一份,家长可以从小就教育孩子零食拿到手,第一口要给父母或者家里的老人尝尝,孩子从小能够培养这个习惯,孝心的种子就会萌芽。

2.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辛苦

家长要有意识的把自己工作的辛苦让孩子知道,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好生活是需要父母经过辛苦劳动换来的。

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父母。慢慢的萌发通过自己的劳动回馈父母的孝心。

在放假的时候要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刷碗,拖地,陪父母上街采买年货,帮忙提东西等等。逢年过节要有一些仪式感,让孩子自己亲手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家人和父母,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孩子不会任性妄为的秘诀,家长有意识做“分享教育”,矛盾就能少


3.多和老人相处

孩子平时学习比较忙,没有时间和老人待在一起,过节或者放假的时候,就要带着孩子去看望老人,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在一些团圆的节日,家长更要带着孩子一起和老人团聚,让孩子养成每逢节日就要团圆,长大了才能不会忽视父母。

4.父母做好榜样

孝顺一开始不在孩子,而是在父母,孩子从小对父母的观察是一件非常自然和敏锐的事情,家长的行为本能就会在孩子心中烙下印记,所以家长要学会带着孩子一起行孝,当孩子参与到家长孝敬老人的行为当中时,就是在给他们做好榜样。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创造机会给孩子机会去做孝敬的行为,这样持续下来孩子就会形成习惯,变成内心的感受。

家长以身作则的时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远比说教或者指导孩子如何去做要管用很多,教育不应该只是提要求,而是亲身示范。

尤其是对年纪很小的孩子,道理他们未必会听得懂也不一定能听进去,只有家长亲自做,用示范来给孩子“上课”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孩子不会任性妄为的秘诀,家长有意识做“分享教育”,矛盾就能少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缺乏爱的教育,给孩子无限的宠爱,关心和照顾他们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懂得感恩,知道家长的不容易和用心良苦。

为孩子付出是家长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求回报,但其实家长应该也要让孩子明白接受爱是需要值得珍惜的事情,这就是爱的教育。

孩子在向父母表达感激的时候,家长要大方接受,因为这样孩子才能知道,在接受爱的时候也要表达爱给别人。这样他们才会习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就不会变的对父母的索取和冷漠表现出理所当然的态度,自然也就不会自私和任性了。

爱和孝心应该是本能,爱孩子也要教会孩子付出自己的爱,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丢掉了爱别人的本能。

只有懂得爱和付出,才能让孩子的情感和性格发展的更好更完善,爱别人的第一步就是爱父母,孝顺父母,这样才能逐渐扩展到爱别人,爱社会,美德和善良就会在心中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