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辛村――魏巍小珠山,綿綿崑崙路

今天繼續講述《黃島村莊系列》――青島市黃島區辛安辦事處東南辛村

魏巍小珠山屹立西方,山腳下即是東南辛村。在古膠州與靈山衛之間的古道上,曾經築起了寬闊的“海爾大道”,後易名為崑崙山路;南起積米崖,往北穿山越嶺,跨過洋河特大橋,直通膠州,成為黃島的交通要道,助力著青島經濟的發展。

東南辛村,坐落在小珠山東北角,西與西南辛村相連,東與東小莊村隔路相望,南至薛家小山2公里,北與德立溝村交界。村莊東西狹長。2006年,全村有256戶、864口人,居民有趙、薛、馮、孫等姓,均屬漢族。

據有關家譜記載,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趙姓一家從趙家老莊(現附近陳家莊村)遷居村西北部,成為一支股。1620年,又遷來一家趙姓,住村東南部,成為另一支股。1760年,從辛安遷來另一家趙姓,成為第三支股。從此,趙姓三大支股在這裡繁衍生息。1640年,薛姓從柳花泊遷來。1680年,馮姓從現膠南隱珠東山村遷來。1830年,孫姓從辛安東南莊村遷來;後又從即墨遷來孫姓一家。李姓從南下莊村遷來。代姓於18世紀從膠南山前趙家廟遷來。鄧姓於19世紀從上莊村遷來。陳姓從現膠南靈山衛遷來。

東南辛村――魏巍小珠山,綿綿崑崙路

(繁忙的崑崙山路)

剛建村時,村名叫“前店子村”。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以路為界分為兩村,路東稱南辛安上崖,路西稱南辛安下崖。清宣統三年,因位於辛安村以南,統稱“南辛安村”。1945年,南辛安上崖改名為東南辛安,南辛安下崖改名為西南辛安。“合作化”時期,東南辛安、西南辛安、趙家嶺、德立溝四村合併,成立了高級紅星社。1961年底,四村分開,各成為行政村。東南辛安村,後稱東南辛村。

村前有一條自西向東的河流,本村位於河北岸。從河南岸至齊長城嶺,自然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半丘陵半平原地帶。村後是平原地帶,有一條南北狹長的“怪溝”(現已被浦項制鐵公司徵用)。1965年,一條6米寬由王臺通往膠南的國防公路把東南、西南辛村隔開。在村南薛家小山東南面,有一條小溝叫嶺前溝,地處辛安通往靈山衛的要道。但路窄溝深,行人來往極不方便。當年,下莊村人李延喜在柳花泊老君塔廟當道士時,到處奔波,募集銀錢,於1923年在此處修建了一座石橋, 名“萬古橋”, 大大方便了行人。1976年, 在橋 東邊修築了現在的崑崙山路。2001年, 崑崙山路拓寬改 造, 橋被整平。路面寬50米, 並進行了高質量的綠化, 也稱“海爾大道”。

東南辛村――魏巍小珠山,綿綿崑崙路

(崑崙山路前身叫海爾大道)

解放前, 在村東大街北側有一座關帝廟, 面積約5 平方米。廟裡還有一棵大樹, 樹上掛著一口重約百餘斤的鐵鐘。鐘上記載了村裡的執事人員和民族狀況, 後被賣掉。1964年廟被拆除。

馮啟進, 1912年生, 自幼遊手好閒, 不務正業, 偷盜成習。後暗地裡在小珠山當上了土匪頭子, 敲詐勒索, 作惡多端。1930年, 入村打死打傷薛繼昌等村民。1931年農曆七月, 還率眾土匪攻打劉王大莊, 被打瞎了 眼。後在青島抓獲, 於1934年被槍斃於膠州。

1975年, 村裡對山、水、林、田、路進行統一規 劃。新村東西大街寬12米、長300米, 南北大街寬10米, 南北巷道寬4米。村民住房每排為8間。1987年又作了新規劃, 每排房子為16間, 居住4戶, 每戶佔地面積160平方米左右。南北巷道寬5米, 東西巷道寬3米。

1993年, 在村北部又修通了一條6米寬的東西街, 建起 了一批新房。2000-2002年, 村裡先後被徵用土地502畝, 有力地支持了開發區建設。其中海爾工業園53. 2畝, 青島金 盛華加工廠42. 5畝, 崑崙山路拓寬工程37. 3畝, 誠年藥業22. 4畝, 牛牛電器25. 4畝, 山東科技大學107. 5畝, 佳 霖電子107. 5畝, 前灣港路西延工程9. 7畝, 臨港工業區66. 1畝。2002年, 村裡投資600多萬元, 建設廠房8640平方米, 現已對外招商。

如今, 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村有轎車8輛、麵包車8輛、各種運輸車33輛。有238戶裝上了電話, 有手機400部, 有彩電254臺。有356人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 家家吃上了自來水。對六十歲以上的老人, 村裡每人每月補助20元。凡考入大專院校的學生, 村裡 對每人一次性給予1000-2000元的補助。2006年, 全村經濟總收入2471萬元, 人均純收入7455元。

後記,《黃島村莊系列》中的文章,其內容資料來源於2006 年以前。涉及到的村莊,其面貌已發生深刻的變化,平房可能已拆除,人們或許已住進了樓房。但是,那些還沒有拆遷改造的村莊,現在看來彌足珍貴,期待著讀者朋友拿起筆、舉起相機,把這段歷史記憶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