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羅胖的新年演講,我發現了3個機遇


曾有人揚言說:2020年是未來10年裡最壞的一年。

但真是這樣嗎?

我前晚看了羅振宇的跨年演講之後,得到一個觀點:

挑戰和機遇從來都是並存的。


就像攀巖一樣,雖然有很多挑戰,但也存在很多“抓手”。

我從4萬字的演講稿中給你濃縮了三個“抓手”,助你在2020年一步一步抓著往上爬。

聽完羅胖的新年演講,我發現了3個機遇

聽完羅胖的新年演講,我發現了3個機遇

信仰“認真”,

在每一件小事上追求極致

經濟學家何帆老師提出了“苟且紅利”的概念。

所謂“苟且紅利”,指的是那些認真做事,享受別人苟且時紅利的人群。

聽完羅胖的新年演講,我發現了3個機遇

當今很多企業普遍追求高增長速度、粗製濫造缺乏創新,雖然表面上都是在幹事創業,但實質上在“苟且”。

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上說,現在很多年輕人也一樣,特別焦慮、追求“速食”,渴望短時間掙大錢,很難沉下心來做事。

所以,如果當很多人在苟且過日子,你認認真真做事,那就能把一大幫人甩到腦後。

那怎麼才算“不苟且”呢?

有一次羅胖坐專車回家,離到家200米的時候,司機非常有禮貌地跟他說:“我提前給你結束行程,少收你點錢。”

羅胖滿心歡喜,司機緊接著跟他說了一句話:“麻煩您,如果方便的話,能不能給我一個五星好評?”

一個五星好評,對於司機來說是很重要的。但通常人們下車後,會因為趕時間而忘了評價。

這個司機的高明之處在於,能充分考慮乘客的需求,把單方面的索取,轉化成利益的互換。

臨下車時,司機還給了羅胖一張名片,說:

羅先生,這是我的名片,如果您以後有需要乘車的話,可以打電話給我。


我家離您比較近;而且,我家的車提供獨一無二的“快充”服務哦。

羅胖感嘆:
這人對工作不苟且,同行業面對的共同問題,他會想辦法解決它;

這樣的人一定在這一行裡出類拔萃、收入一定高。

聽完羅胖的新年演講,我發現了3個機遇

前段時間,我有個朋友去一家創業公司面試,最終擊敗了來自北大清華的應屆畢業生,被老闆聘用。

我問他為啥這麼牛逼?

他說:“其實按才能和履歷來說,他拼不過那些名校學子。”

但他的優勢在於,其他人面試時都只有紙質的簡歷,而自己提前一個星期,做了30多頁的PPT展示。

而且最關鍵的點在於,他通過公司官網、前程無憂和領英等渠道,全方位瞭解過這個公司的架構和崗位,並結合公司的實際需求提供自己的價值。

一個老闆,可能不需要特別能幹的下屬;但一定不會拒絕,一個特別適合、而且在細節上特別較真的下屬。

把認真當做“信仰”的人,時代肯定會重重回饋ta。


聽完羅胖的新年演講,我發現了3個機遇

追求“差異”,

做另一個競爭對手已毫無意義


擁有核心技能對於個人來說很重要,這個相信你知道。

但如果問你,為什麼這麼重要呢?你可能會答不出來。

先給你舉一個企業的例子。

今年天貓彩妝品牌冠軍,國貨“完美日記”,擊敗了有112年曆史的巴黎歐萊雅和73年曆史的雅詩蘭黛。

聽完羅胖的新年演講,我發現了3個機遇

你可能奇怪,這隻黑馬為啥這麼猛呢?

它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核心技能只有一個:做好用戶畫像。

它把幾乎全部精力投入到核心技能的強化上,其他的什麼設計、製造、物流、營銷等業務,全交給其他成熟的平臺。

而這些平臺,在現今的電商基礎設施裡太成熟了,都有全套解決方案。

所以說,一家企業不需要每樣業務都精通,把握住一個差異化的優勢,就能逆襲。

對於個人而言,也一樣。

羅胖在演講中提到一個特別牛的人,叫諾諾,跨年演講的現場總指揮。

她從中文系畢業之後就擔任總指揮,一做就是五年。

我當時聽演講時就特別好奇,同樣中文系畢業,為啥人家能統籌這麼大的一個項目?

這工作要協調現場60多個業務組,任何一項失誤,都要來找她。怕是連微信都要爆炸了吧?

聽完羅胖的新年演講,我發現了3個機遇

但實際上,她勝任的關鍵,只有一個別人缺乏的技能——跨組織的“翻譯”和整合能力。

這個活說起來繞口,幹起來更需要膽色和淡定,一般人幹不了,只有她能行。

所以她就成功了。

2019年,不少人都說是公眾號衰竭期。但是,依然有專門揭露互聯網、股票、網貸、灰產內幕的IP異軍突起。

這種“深度剖析”的內容模式,使他在微信公眾號的“流量寒冬”,普遍打開率不足3%的時候,篇篇十萬加,達到極強的用戶粘性。

但其實這個作者的成功並非一日之功。

他從小開始就已經炮製過爆款段子,網文興盛時期,他開通了很多ID在各個平臺創作。

可以說,是微信公眾號,放大了他獨特的寫作才華。

薛之謙說:

“這個時代太好了,好到不會埋沒任何一種才華,只要你的才華真材實料,會有任何一種形式的媒體承載你的才華。”

只要找到自己的差異化定位——你就能在同齡人、同樣學歷的人群中脫穎而出。

聽完羅胖的新年演講,我發現了3個機遇

注重“鏈接”,

你的賺錢機會才四通八達

經濟學家香帥指出:

人和人的鏈接,正在決定社會財富的創造、分配和轉移。

聽完羅胖的新年演講,我發現了3個機遇

我向來不喜歡買保險,對保險推銷者也比較抗拒,但之前鬼使神差地跟朋友買了重疾險。

這個賣保險的朋友,之前是在一場活動中結識。

她曾經邀請我參加某保險品牌100週年盛會,讓我結識到很多朋友;還因為之前當過hr,在職場規劃方面給過我指導。

講真,她不像是一般賣保險的人,而是我信任的朋友。

之前有個年輕的親戚因為沒買重疾險,在治療癌症方面花了家裡大半輩子的積蓄,給了我很深觸動,於是我主動找她諮詢重疾險的事情。

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雖然她也極力推銷自家保險,但我感覺不是銷售和客戶的關係,而是朋友之間的聊天。

她有一句話我很動容:

“客戶即是朋友,並不是因為有利益在,所以感情在;

而是因為感情在,所以一直都在。”

聽完羅胖的新年演講,我發現了3個機遇


我朋友圈裡有很多微商大佬,她們帶貨能力非常強,靠的不是銷售口才,而是與客戶的情感連接。

比如她們在朋友圈發文案,不是那些硬邦邦的廣告,而是一些生活分享、走心的圖文。

她們不在乎錢,只在乎那些,自己在乎的人。

得到CEO脫不花說:不要辜負這個時代給女性的機會。

聽完羅胖的新年演講,我發現了3個機遇

為啥這麼說呢?

因為經濟研究表明:

錢將從更多的人和人的鏈接中來。

而女性普遍更重視人際情感上的鏈接,更擅長跨界整合和協調溝通;

所以女性的財富天花板,將會因為連接能力的增強而顯著上升。

百度前副總裁陸奇說過一句話:“人生不是線性的,不要以為一班車就能把你從現在的位置帶到你所期望的位置。”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自己做這個“維小維生素”公眾號。

你以為它是真的一兩年之間靠“隨便寫寫”做成的嗎?

在此之前,從14歲開始,我已經投稿過無數報章平臺;

在18歲之前,我已經啃過幾十部文學著作;

24歲之前,日記輸出已經累計超過千萬字;


曾經做過一個公眾號花費一年,但是以失敗告終;

自花費數萬元,只為鏈接各路新媒體各領域大咖……

乃至今天,我在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上,還是不離不棄地做著積累素材、積累標題、積累選題的工作。

每一站路,都是時間積累的繁花。

聽完羅胖的新年演講,我發現了3個機遇

我特別喜歡羅胖演講中提到的,經緯投資張穎的一句話:

“這個徒手攀巖的時代,我們不是要克服困難,而是要習慣困難。”

與你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