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生 练武站桩必须养成的小习惯

昨天看学生拍的练功照片,一下想起了一年多以前,在群里聊天,有人转发抖音视频,内容是要姚承光老师教学生,我们那群都是武术的老发烧友,然后大家都有师父,多少都练了一些功夫,每天大家就武术问题,谈古论今!那天就有人感叹,时隔多年,姚承光老师风采依旧,但是,他教的学生可不如以前的学生,一看就是练武人的样子,现在的学生,就不带武相!

这里原话怎么说的,回忆不起来了,大概意思,就是姚承光老师的学生,没有武人的气质与气势!……实际上岂止是姚承光老师如此呀,现在也许反而是练套路的人,有一定武术气质,虽然他们根本不能打!

风云生 练武站桩必须养成的小习惯

为什么呢?

这么说吧,三十年前,姚师父教的学生,徒弟是七零后为主体,三十年过去了,新收的学生,恐怕还是七零后为主体,而七零后,无论人生,事业成败,他们都已经被岁月侵蚀,中年油腻啦!

人到中年,再去练武,主要还是满足少年时代没有达成的武术梦,自己能够达成什么功夫水平,很多人已经不抱有幻想,虽然他们舍得几千几万的交学费!

但是,从作为师父的角度,还是希望每一个学生积极进取,去从方方面面改变,不说把武术练的多高,最起码能强身健体,能展示功夫,有一定防身自卫能力,这算是对得起自己收的学费!

这里面所谓的武相,是一个人功夫有一定基础后,由内形之于外,表现出来得一种特殊气质,有这种武相的人,一看,身体肯定健康,气质硬朗!记得我三十八岁那年,有了孩子,就把拳馆交给徒弟,自己在家带孩子,年底的时候,我们承接全国中学生比赛,我被选调,担任比赛的编排记录长,朋友看到我,就说,张老师,以前知道你年纪是我们中最大的,但是从来没看到你身上表现出中年人的特点,从来看你都是小伙子的言行举止,怎么你这半年变化这么大,言行体态有了中年男人的特点?……其实这就是训练和接触人造成的结果!

那么,人到了中年以后,应该是如何练武术呢?如何能把武术练出效果呢?

我认为一定注意细节,从细节入手!

不止一次,不止一个人,我面对面的教人站桩,第一步就是双脚与肩同宽,双脚平行站立,可是学生看着我,眼巴巴的,连连点头,但是,他们的脚下一动不动,……

其实,站桩不是随便一站,就对的!我有个学生学了站桩,没有我说的效果,就急了,不是说丹田会热吗?

丹田肯定会热,前提是外形要站对了!如果你脚下不是平行站立,调整好身形,再双臂侧平举,再在头顶合十,然后呼气沉下来,定住桩势,那么,你拿什么保证你做的桩是对的?

所以,就好比部队里给首长开车的司机一样,首长上车之前,车子已经简单检查一遍,车况是不是正常,电,火,油什么情况都做到心中有数,等他们从部队回来,能把好习惯保证一辈子,基本上最大程度杜绝各种意外!但是,普通人学开车,这些习惯一般就没有!

一个人到中年,决定他是普通工薪阶层,还是管理层,还是老板,并不是靠所谓福报,即便有福报,体现出来,也正是这些良好的习惯!

昨天在馆里讲课,有个新来的孩子很奇怪,不是学跆拳道吗,怎么讲起礼仪,礼貌,卫生了呀?其实实战对抗是一方面,真正对一个孩子有益终生的,就是这些东西!

我到上海谋求发展,参加的第一个社交活动,就是英国皇家礼仪课,我虽然其貌不扬,但是被导师拉到前面,做模特!为啥?我练武术,善于调整自己身体姿态!而不善于调整的,学这么一个短期课程,需要三五万学费!

所以,武术练什么?

练的,就是按部就班的调整自己!正如我给徒弟讲课,讲发劲!什么是发劲?它跟普通的技术有什么区别?发劲跟普通打拳,技术,差别很小,但是效果天差地别,觉得这种差别的就是细节!

所以,想练出功夫,就是第一个切实的掌握每一个动作要点,不要认为有什么东西可以省略,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略!同时学会随时检查自己姿势,动作,甚至心理,精神状态对不对!功夫就是出自这些细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