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那些集邮的人发财了吗?

铮铮铁骑7


集邮的本源,是集藏文化、珍惜回忆、眷顾青春,是一个集邮爱好者终身的事业。你想想你当年为什么义无反顾的走上集邮之路?你想想当年为什么省吃俭用攒钱买一套廉价的邮票?今天,在收藏热、乱炒热的大环境下,你是否还保持一份集邮的童心?你看待邮票的目光还是那么单纯和执著吗?

2、别指望邮票发财。

什么“以邮养邮”,什么“把爱好当职业”,全是扯臊!你一旦通过邮票挣钱,只能说你不再是集邮爱好者了,你变成了商人,与集邮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了。面对国家邮票管理机构这个大邮商,面对市场里、邮票吧里的这些小贩子,你不知道邮票何时涨、何时落,玩小了挣不到钱,玩大了赔不起,靠投资邮票发不了财。还是坚定不移的把邮票集下去吧,这才是一个集邮爱好者的本色。

3、别放任欲望过度增长。

集邮是一项爱好,也是一门缺憾艺术,你成不了集邮大家,永远有你集不到、买不全的邮票。量力而行,摸着钱包来,买得起的买,买不起就欣赏,别好高骛远,别追求奇异,把有限的精力多投入到知识增长、审美提升上,也是一种大的收获。

4、别把钱都花在邮票上。

敢问一句,你在购买集邮书籍上花过多少银子啊?你为了参加集邮活动、参观邮展、拜访集邮名家,花过多少路费啊?现在有的人对每一套邮票的市场价格,能够张嘴就来,甚至对每一张邮票、每一张筋票价格,都一清二楚,我认为是研究偏了,累不累啊。

5、别忘了把集邮传给下一代。

现在孩子们学习压力大、网络诱惑多,普遍对邮票不感兴趣。这不是孩子的错,是家长没有做好相关功课。有时向孩子介绍邮票,你可能会告诉他(她)这套邮票是哪年出的,那套邮票值多少钱,但是你给孩子讲邮票背后的来历和故事了吗?你把孩子吸引住了吗?等我们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下一代像宝贝一样把邮票传承下去,才不枉我们一生的心血啊!


茗禹1


这么讲吧,只传闻中,集邮的人有赚了钱的,但现实生活中,集邮的人,都成了最后的接盘侠。这也是为何,最近5年以来,中国国内集邮人群直线下跌的主要原因。

本人老家是山西的,长期工作生活在北京,1984年出生,从小学开始集邮,对山西和北京的集邮情况,相当了解。

集邮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会儿,大家通信基本上靠写信,因此,其实集邮也是伴随着写信而来的。

所以,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2008年之前,这四十年,是集邮的兴盛之年。

这四十年,人们为什么集邮:

第一,邮票用量很大,写信,寄包裹都用得到,印刷有限,但一年消耗量巨大。

第二,集邮公司不断宣传,邮票增值保值,比钱好的想法,动不动拿龙票、80版猴票这种有价无市的孤品来说事儿。

第三,投资渠道不多。

可进入2009年后,第一批集邮的人,迎来了晚年,不好听点儿说,就要马上要挂了,死了。可这批人悲剧的发现,手中的邮票,全部成了废纸:儿孙不喜欢,一辈子花了几万,甚至几十万集起来的邮票,也完全变现不了。

这种完全无法变现,自2009年开始到现在,愈演愈烈,集邮人群大量退出。

花几万,几十万,买一堆邮票,回来放着,欣赏,确实不划画,那倒不如,就买一本年册得了。

集邮,由此也回到了本源:就是集邮和欣赏,而不是收藏和想着升值。买一本年册,就得了。


董江波


17岁的我92年正式集邮,工作单位不错,所以工资也挺高的。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通过报章杂志知道邮票未来不断升值,我从此迷上了集邮,也因集邮把我生生的活成难民。

有次计划买一套63年16枚黄山邮票花去2个月的工资1380元,荷包剩下40元用了10天。这个是我人生中最经典的励志的例子,看出我当时的疯狂,痴迷。

21年后(2013年),由于生意需要周转忍痛到集邮市场抛售一本精心收集的邮本贱买得4万元(理想价格应8万元以上)。收购老板已种种理由评价邮品这样那样的,我当时也无心恋战仰天长叹,一路无语到家。

从此邮市不再有我身影。





上善若水一心向善


我从1984年上初一时开始集邮,是真正的集邮,从信封上把邮票剪下来然后用水泡,再把邮票揭下来,这才是集邮的乐趣,后来变成了买新票,节省下来的钱几乎都买了邮票,有时为了买一套惦记很久的还要绞尽脑汁,这就是集邮的乐趣,从没想过发财的事,那些想通过邮票发财的是票贩子不是真正集邮的人



李家呆


七十年代未我就蹲在邮电局门口摆地摊卖邮票,因为没钱就以邮养邮。8几年的时候集邮很盛行,我一天能挣到10多20元,有一天运气好挣到了50元。那些大户跑南昌、武汉、南京、上海,一挣就是上千元。猴票刚发行就很紧俏,邮局沒熟人根本买不到,黑市卖8元/张。文革信销票到很多,老纪特票也多,编号票较贵,就是普票量大便宜。各种纪念封、小本票、小型张品种繁多,不是邮贩就搞不清楚。现在家里还有些,本想留给孙子的,看来也不怎么值钱,只是留下一点念想而已。


风行39285774


集邮,是个人业余爱好,本质是一种文化消费,自得其乐。笔者七十年代末读初中时,受邻居大叔的影响,开始集邮,基本与之前收集烟标(大人抽烟丢弃的烟盒)是一个套路,从自家丢弃收到的信封上的邮票,到向周边亲友同学讨要,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文化消费更是奢侈,虽穿着补丁衣服,啃着窝窝头,但欣赏美追求美的心还是不灭的。待邮品多了,重复的且品相差一些的,就与别人交换,或者干脆送给小弟弟们。

进入八十年代读高中,开始买新邮票,钱从哪里来?在学校的午饭不吃,忍饥挨饿到放学回家后,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席卷残云般的扫荡家里的剩菜剩饭,父母感叹真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持续没两个月,被班主任发现就向家长告了状,断了这条财路,唯有从上下学乘的公交车费中开辟财源,上学为了赶时间,公交车是必须要乘的,放学可以走回家,每次可以节省5分钱,积少成多也是很可观的。偶尔胆大包天乘车逃票,一路上这个忐忑不安啊,遇见查票的,更是后悔不应该逃票,心理折磨太厉害了。

集邮最疯狂的时候,是读大学时,献血所得营养费是一笔巨资,换取心仪已久的邮票,也能开心好久。

啰嗦了这么多不靠谱的话,回到命题——想当年那些集邮的人发财了吗?这还是个问题吗?

其实就与今天的年轻人买个心仪的新手机、女孩子美个甲一样,一开始就是一种享受性的文化消费,就没想着以后会不会因此发财的。

现在手里的这些老邮票,那真是花了多少心血换来的,谈钱真是伤感情啊[泣不成声]


卡布其平沟


八十年代上高中的时候,开始集邮,一直到大学毕业。集了十几本邮票,期中有一些是非常珍贵的邮票或者小型张,那些都是千方百计攒出来的零钱买来的,有的甚至是牙缝里扣出来的。以前那个时候,集邮还得每年花钱办个集邮证,凭集邮证邮局才卖给你T、J邮票等。

我集邮从来没有卖过邮票,尽管个别便宜的邮票甚至是整版的。同时,也没有打算靠卖邮票发财,那些邮票也是我青春的最好纪念和回忆,它们在我心中的价值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我们家里还比较困难,父母也不支持我花钱买这些不当吃不当穿的东西,因此每一张邮票都来之不易,都是我千方百计节省出来钱买的,有时候甚至靠收集废品卖废品攒钱买的。我有很多邮票在收集或者购买的过程中,都有我自己知道的故事,这些故事随着岁月的沉淀,弥足珍贵,愈发难忘!


鱼我所欲也5


收藏的人集文革票和编号票还有74年到82年票,不能说发财收益还行吧!而在80年代中期一直到2010年这个期间,邮票经历了三次大的炒作,好多人在邮市上挣的风声水起可是每次潮水过后,都是一地鸡毛亏钱的人是大有人在,也就是说早期票收藏可以,编年票量太大只适合炒作快进快出。





百川通


集邮就像拍婚纱照,带回家以后可能就不再翻过。邮票会涨价那也是发行人说的,如果真的会涨那可能三百年后吧,能保存到那时候不管现在高低价到时价值是一样的所以现在买最便宜的邮票藏起来,把位置告诉孙子再叫他转告他曾孙子。我小学时候很多同学都跟风省吃俭用的往邮局跑,到现在没听说谁靠这个赚过钱的


脱缰的蜗牛7


心寒了,打包处理,谁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