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心脏”俩月暴涨20倍,这些苏企正马力全开

口罩,注定成为这个春节最难忘的回忆。

疫情催化下,国内口罩日产量已超过1亿只,但市场供应仍极度紧缺。究其原因,口罩中的关键材料——熔喷布,产能提升严重受限。

好消息是,各方正在组织力量提高产能。而江苏作为熔喷布生产大省,也在为缓解产能瓶颈贡献自己的力量。

熔喷布“以小时计价”

“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一个月前,中国石化在官微上发布的英雄帖,引来一片击节。

一个月后,顺序调换了。“我有口罩机,谁有熔喷布。”比亚迪等一批跨界产口罩的企业发出这样的呼声。

并不是中石化不给力,实在是因为当前的口罩供需太过失衡。

从需求来看,尽管目前国内口罩日产能达到1.1亿只(发改委3月2日公布的数据),但相比所需的口罩数量仍不算多。

据华创证券分析,中国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总计5.3亿人。如果全面复工,每天至少需要5.3亿只口罩;若只按第二产业、医疗以及交通工作人员复工,每天也需要2.38亿只口罩。

另外一方面,作为口罩中起过滤作用的关键材料,熔喷布产能极度紧张。

医用口罩的主体结构为三层无纺布,又称SMS结构。其中,M层用的是经过驻极处理的熔喷无纺布,被称为口罩的“心脏”,可以通过表面的静电荷将细小的粉尘、细菌和病毒飞沫吸住。

口罩“心脏”俩月暴涨20倍,这些苏企正马力全开

普通的医用外科口罩,一个要使用一层熔喷布。至于更高规格的N95,一个口罩要用掉至少3层熔喷布。

有意思的是,生产熔喷布的主要原材料聚丙烯并不缺,而且降价了。3月2日,中国石化表示,2月份共生产聚丙烯等医卫原料9.8万吨,比1月份增产3.3万吨,增长50.8%,市场供应量充足。

那是什么造成熔喷布的产能瓶颈?口罩产业链相关企业产能呈现“葫芦形”,是造成熔喷布供不应求的根源之一。

熔喷布的生产技术含量比较高,而且生产线投资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交付周期和组装时间要好几个月。很多企业担心,引进生产线投产以后,说不定疫情带来的需求高峰早已过去。

产业链的脖子卡住了,下游需求又激增,熔喷布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据证券时报报道,江苏一口罩生产部门的负责人透露,目前市场上熔喷布的价格都不是以天计算变量,而是以小时计价,越来越疯狂。“现在市场上民用级别的熔喷布价格都要超过32万元/吨,而医用级BFE99市场上更有人叫价高达50万元/吨。”

公开信息显示,疫情之前,熔喷布市场不温不火,市场价格仅为1.8万元/吨。

江苏产能“大跃进”

作为化工、纺织大省,江苏熔喷布生产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茅。疫情发生以来,各路企业均纷纷开足马力,扩大生产。

2月6日,《新闻联播》介绍宿迁“十六条措施”时,画面播放的内容正是当地企业亿茂滤材的复工景象。

据了解,亿茂滤材早在除夕就已经复工。当天,董事长吴龙涛接了几十个电话,几乎所有客户都要加急采购亿茂滤材生产的原材料,随后口罩几乎难以在市面上买到。他意识到,随着疫情进入爆发阶段,口罩需求将大幅增长,新年期间各方产能必然跟不上用户需求。于是他大年初一召集工人到岗,制定昼夜轮班制度、统一产品规格,开足马力生产具有高效低阻、抗菌抗病毒的熔喷滤材。

两天后,公司已复产26条生产线中的18条,每天可生产微小颗粒拦截滤材2.5吨,可供做口罩160万只左右;高效低阻静电棉5吨,可供做口罩200万只左右;抗菌抗病毒滤材4.2吨,可供做口罩200万只左右。

在新三板挂牌的江苏丽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除夕夜就将库存口罩滤材发给急需材料的下游生产口罩企业以缓解用料压力,同时公司召回了部分员工于1月27日复工生产。公司此前可用于生产口罩过滤材料的生产线有3条,日产量3-6吨,可供下游口罩厂家生产80万只左右的医用口罩。目前,公司产能已经再上一个量级,日产口罩滤材达到600万只。

此外,中石化旗下的仪征化纤熔喷布项目很快也要投产了。

2月24日,中国石化党组作出速上10条熔喷布生产线的决策,其中8条由仪征化纤建设。项目预计将于4月中旬陆续建成,届时熔喷布日产量可达12吨,能够用来加工1200万片医用平面口罩。

根据天眼查数据及公开信息,江苏金融观察独家整理了江苏省内目前的熔喷布生产企业:

口罩“心脏”俩月暴涨20倍,这些苏企正马力全开

(注:剔除营业执照吊销,但未注销的企业)

口罩“心脏”俩月暴涨20倍,这些苏企正马力全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