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乍暖还寒 适当春捂 少怒养肝

3月5日是惊蛰节气。惊蛰时节,乍寒乍暖。疫情当前,人们除了适当春捂预防感冒外,还要特别注意一些养生要点,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饮食清淡多吃梨

银川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吴晓晶介绍,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温和清淡,适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很适合吃梨。“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的作用。惊蛰节气也宜多吃芽菜,尤其是绿豆芽,对于化解春燥最好不过。”

减酸增甘宜温补

惊蛰饮食还应遵从“春夏养阳”的原则,适当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比如适量吃些性温的韭菜,可起到补人体阳气,增强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在口味上则宜甜少酸。大枣、山药最宜于春季食用。山药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养肝、滋肺益气、补肾固精等功效,可用枣、山药与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以健脾养肝益胃,滋阴润燥。

春捂要有度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不过冬春更替,冷暖空气交锋,气温波动甚大,稍不留神就可能感冒。因此,春捂是此节气要注意的养生要点。

建议早晚较冷时,可适当捂着。要提醒的是,春捂应有度,有些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很怕冷,容易捂过度。春季,蓄积于体内的阳气外发,若内藏阳气过多,就会化成热邪外攻,诱发鼻腔、牙龈等部位出血,以及头晕目眩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当白昼气温超过15摄氏度且比较稳定时,就可脱掉棉衣,穿得稍单薄些。

早睡早起去春困

春天时节,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不易醒,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春困。

“春困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同时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吴晓晶建议。

此外,适当的按摩能起到很好的提神醒脑作用。推荐按摩穴位有太阳穴、风池、内关、足三里。每日早晚按压一次,每次3~5分钟。

此时节最宜养肝

俗话说,春季养好肝,健康一整年,因为春天养好肝,可以避免夏天肝脏的阴虚,又可以调理冬季过度进补造成的肝火过旺。

春天要保证肝脏有旺盛的生理机能,应注意合理搭配营养膳食。可以多吃新鲜蔬菜,特别是可以理气的果蔬,如茴香、芹菜、香椿、香菜、春笋、萝卜、柑橘等。

肝脏会影响到人的情绪,同时情绪也会影响到肝脏的功能。情志状态是肝疏泄功能正常与否的关键因素。中医认为怒伤肝,发怒、生闷气都易使肝气郁结,导致气郁化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肝火”,引发血压升高、头痛、头晕等肝火上扬的症状。调理情志最重要的就是情绪要舒缓,春季保持心情舒畅,少怒多动。

养肝,还可以通过特定的发声方法进行,即“嘘肝法”。早晨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深呼吸并口中发出“嘘”声,缓慢吐气。长期这样做可以使肝气得到舒畅,病邪得以外泄,起到养肝调理情志的作用。(记者 刘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