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關於兒童抑鬱症你瞭解多少?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發病率約為11%,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每年百萬人因抑鬱而死。


這種「精神類」疾病,以其越來越高的殺傷力、致死率,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被評為「全球第4大疾患」、「21世紀人類天敵」。然而不少人覺得,抑鬱症是成人的疾病,跟兒童沒有什麼關係,或者說很難將兒童與抑鬱症這樣的疾病扯上關係。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正飽受抑鬱症的煎熬,有苦難言。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兒童時期是人的各種心理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兒童抑鬱症是兒童期發病率較高的心理疾病。根據報道,

精神科門診兒童患抑鬱症佔兒童心理疾病總數的28%,在精神科住院的兒童患者中抑鬱症所佔比例為59%。


2013年,福建《東南晚報》曾刊登一則新聞:泉州曾出現的年紀最小的抑鬱症患者是3歲!經診治,小患者抑鬱原因為家庭環境影響。


2014年,《成都晚報》曾報道: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曾在成都市中小學的調查發現,2%學生有抑鬱焦慮情緒,在另一項對中學生的調查中發現 23%學生想到自殺,其中女生多於男生,主要表現是情緒低落,嚴重時可能有自傷和自殺行為。


2016年,18歲天才少年林嘉文因抑鬱症跳樓自殺。作為一個已經出了兩本專著的西安中學高三學生,他患上抑鬱症半年之久,卻沒有被及時發現。


由此可見,把抑鬱症列為兒童心理健康“第一殺手”並不為過。


我國學齡期兒童抑鬱症往往是通過與其年齡有關的各種行為問題表現出來,這使基本抑鬱症狀態更加複雜化,故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學校老師常忽視孩子的抑鬱表現,進而延誤了病情。

作為家長,我們必須瞭解這個一不小心就會跟孩子沾上關係的抑鬱症,將它扼殺在搖籃裡,讓抑鬱症遠離我們的孩子。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為什麼兒童也會有抑鬱症


很多家長會有疑問,兒童本是天真爛漫、純真無邪的人生階段,沒有太多心思和憂慮,為何也會抑鬱?兒童抑鬱症的發生也不外乎與生物、心理、社會等諸多因素相關:


首先,要考慮遺傳因素。


抑鬱症患者體內缺乏一種叫“塞洛託寧”的物質,而這種物質的多少又與遺傳基因關聯。雖然抑鬱症不是遺傳病,但是有一定的遺傳度,個體抑鬱的發生發展依賴於基因與環境以及基因與基因間複雜的交互作用。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抑鬱,女孩比男孩抑鬱更易受遺傳影響。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許多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親屬患上抑鬱症的概率比普通家庭高10-30倍,而且血緣關係越近,患病概率越高。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患病的概率為14%,叔伯姑姨舅、祖父母等患病的概率為4.8%,堂兄妹、表兄妹患病的概率為3.6%。


瑞士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認為,抑鬱症與童年情感創傷有關。也就是說,如果在小時候行為養成的關鍵階段,受到太多外界影響,包括負面的思想和情緒、意識上的包裹與綁架,就像是埋下抑鬱的種子,會在成長中發芽,終有一天會爆發。


其次,要考慮個性認知心理因素。




個性:

抑鬱的兒童多是敏感內向的抑鬱氣質類型,而且對他人評價比較在乎,自我評價低,孤僻不合群、適應人際環境能力差,對挫折耐受性差,情緒不穩定,容易激惹,容易在遇到挫折時產生抑鬱。


認知:

兒童的認知易感因素也是抑鬱發作的重要原因,與抑鬱有關的認知因素主要包括消極的歸因方式、消極的自我評價、功能失調的態度以及思維反芻。


如下圖所致,消極的歸因方式可能導致絕望感、思維反芻(冗思),消極的自我認知可能導致功能失調的態度,而思維反芻、功能失調的態度及絕望感導致抑鬱情緒的發生。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心理僵化:

另外,兒童的心理僵化也是導致抑鬱的重要心理因素,表現為脫離現實的思維模式,經常幻想或擔憂害怕未來,不能區分想法與事實,把想法當真,迴避挑戰或學習壓力,不知道自己學習為了什麼,經常衝動激惹等。僵化的心理會導致兒童不能適應環境變化,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導致惡性循環。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第三,需要考慮家庭教養因素。


家庭教養因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鬱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良的家庭親子關係、夫妻關係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抑鬱症發生。有研究表明,兒童抑鬱症與母親有密切關係,而與父親關係不是很密切,特別是早年喪母的創傷事件對兒童抑鬱有重要影響。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抑鬱症就來自他的家庭。他1歲喪父,2歲失母,7歲祖母身亡,這些給他幼年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陰影,導致他不願上學,也不願與人交往。


當他被告知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時,他竟然對妻子說:“到什麼地方藏起來吧!”,他的晚年一如他的童年一樣,一直縈繞著無法排解的憂鬱,這讓他一生都深受抑鬱症的困擾。


父母的婚姻質量也與兒童抑鬱症相關,特別是離異、分居過程中,出現的情感衝突、家庭矛盾影響更大。兒童青少年抑鬱症與父母婚姻破裂之間存在明顯關係,女孩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離異的困擾而出現抑鬱。



電視劇《虎媽貓爸》中,佟大為扮演的爸爸和趙薇扮演的媽媽經常鬧矛盾,當著女兒羅茜茜的面吵架,夫妻關係更是走到離婚的邊緣,女兒羅茜茜認為他們之所以吵架是因為自己,當姥爺畢大千告訴她只要能夠好好學習,爸爸媽媽就會和好,再也不會吵架了。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虎媽貓爸》劇照



於是,茜茜就開始特別努力地學習,晚上11點多還在學習,早上五點又起床學習,因為茜茜一直堅信只要自己能夠考試第一,爸爸媽媽就會像以前一樣,於是,她精神一直處於緊繃狀態,在考試的前一刻,她腦子裡一直想著怎麼考好,一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了下來,被送進了醫院,變得精神恍惚、行為怪異,醫生說她出現了抑鬱症的症狀。


關於教養方式的研究表明:父母嚴厲懲罰、過度干涉和過度保護也將導致或加重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鬱症狀,經常批評孩子成績下降,父親對孩子的成長疏於管理,很少陪伴等都是促因。


此外,家庭經濟狀況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家境貧寒的兒童青少年患抑鬱的概率更高。


第四,要考慮夥伴關係及社會支持因素。


人類心理的健康發展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強大的社會支持網絡可以幫助人們緩衝各種壓力,對於兒童發展來講,親密的夥伴關係如同空氣一般重要,但是,由於家庭教育不當或者過分保護和溺愛,越來越多的孩子不善於與他人建立夥伴關係。


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社會支持與抑鬱有較高的負相關。有研究表明,同伴關係差的小學生與具有良好同伴關係的小學生相比,更易患抑鬱症。


最後,要考慮重大應激性生活事件 。


兒童抑鬱的促發因素往往源自於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壓力,即各種應激性生活事件。


寄養和住校:有研究表明寄養的學齡兒童在抑鬱量表上的得分高於非寄養兒童,其原因是兒童因突然離開了原來的家庭、朋友、學校及對他們熟悉的一切而感到壓力,導致情緒抑鬱,這在住校兒童群體裡比較常見,。


因此,小學生過早住校對孩子是影響很大的事件,父母需要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軀體疾病:另外,有些兒童由於軀體疾病住院也容易引發抑鬱,原因可能是住院擾亂了兒童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秩序,加上患兒感受到挫折或限制、與熟悉環境分離,使兒童產生自卑感、變得不知所措,焦慮不安。


夥伴衝突:另外,學齡兒童在學校的夥伴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矛盾衝突往往是導致小學生抑鬱的重要誘因,國內關於小學生自殺的研究表明,師生關係特別是教師言行不當是導致小學生自殺的重要促發因素。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抑鬱症對不同年齡孩子的影響


患有抑鬱症的孩子常為自己的情緒感到困惑,是以情緒抑鬱為核心症狀,他們無法準確地描述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於是出現情緒低落、興趣下降,在行為上表現為抽菸、過度上網等,也可能抱怨自己軀體的不適、誇大自己的恐懼、覺得煩悶、缺乏精力,甚至談論自殺。抑鬱症對不同年齡孩子,影響也會各有不同:


嬰兒期抑鬱症:大多發生在6個月以後,主要與母子分離有關,患兒首先表現為不停地啼哭、易激惹、四處尋找父母、退縮、對環境沒有興趣、吃奶差、體重不增、睡眠減少。


學齡前期兒童抑鬱症:患兒易激怒、社交行為退縮、不願上幼兒園、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食慾下降、易生病,導致孩子生長髮育遲緩。


學齡期兒童抑鬱症:

常性格孤僻、不合群、和同學關係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不好、自我評價低,可產生消極意念或自殺行為,部分兒童出現攻擊行為和破壞行為。


青春期抑鬱症:除有心理低沉、思維遲滯、理解力和記憶力下降外,還可出現反社會行為,如吸菸、酗酒、吸毒、犯罪、自殺等。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作為家長,生活中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引導孩子有事情要告訴爸爸媽媽,更要密切觀察孩子的變化,那麼,兒童抑鬱症有哪些常見表現呢?


拒絕吃飯:

許多家長覺得孩子不吃飯只是習慣不好,但如果長期厭食,很可能是孩子們的情緒出了問題,家長應認真對待。如果對此忽視,就有可能發展成飲食節律紊亂。


作為父母此時千萬不要強迫你的孩子吃飯,而是改變溝通方式,與孩子進行合理溝通,經常改變飯菜的種類,鼓勵孩子幫你準備他們愛吃的飯菜。如果他在飲食方面的不良傾向持續很長時間或體重減輕很多,應及時看醫生。


情感低落:

常表現為愁眉不展,心煩意亂,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對前途悲觀失望,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情感低落有晝重夜輕的特點。


不安的睡眠:

夜晚對孩子來講是很難度過的。把嬰兒或咿呀學語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分開,他們會很自然地感到焦慮。如果你的孩子長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麼事情在困擾著他。


語言動作減少與遲緩:

語言少、聲音低,經常獨坐一處不與他人交往,愛好和生活樂趣喪失,精力減退、疲乏,走路時行動緩慢,嚴重時可以達到不吃不喝、不言不動的抑鬱性呆僵的程度。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反抗父母:

患者在童年時對父母的管教言聽計從,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會後,不但不跟父母溝通交流,反而處處與父母鬧對立。一般表現為不整理自己的房間,脾氣暴躁。較嚴重的表現為逃學,夜不歸宿,離家出走,跟父母翻過去的舊賬(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離異再婚對自己的影響等),要與父母一刀兩斷等。


如果發現孩子有抑鬱的傾向,家長也不要過度擔心緊張,最好立刻尋求學校的諮詢老師或是心理專家的幫助,正確面對孩子的心理“感冒”。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在抑鬱症發生前,最好的方法是永遠杜絕,那麼,應該如何預防抑鬱症呢?


1.培養孩子樂觀快樂的性格

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平時注重孩子的愛好,為他提供各種興趣的選擇,並給他必要的引導,他的愛好越廣泛,自然就越容易擁有快樂的性格;限制孩子的物質佔有慾。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要明白一點:給東西太多會使他產生“獲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的錯覺,所以應結合事例教育他,生活的快樂不能僅與物質財富的佔有畫等號。


2.密切關注孩子和夥伴之間的感情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與同齡人在一起玩耍,讓他學會愉快融洽的人際交往。


3.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滿與和諧

提高家庭關係的親密度,多組織家庭活動,無論是戶外遊玩還是親子游戲,都能讓孩子的幸福感倍增。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4.要教孩子學會調整心態

要讓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樂,秘訣在於有適應力很強的心理狀態。這使他能很快從失望中振作起來。在孩子受到某種挫折時,一定要讓他堅信前途總是光明的,並教他注重調整心理狀態,使其迅速恢復快樂的心情。


5.讓孩子多參加體育運動

美國《小兒科》期刊網絡版刊登加拿大學者的最新研究,指出參與體育運動能有效地預防兒童抑鬱症。


該研究調查了約9萬名8-19歲的健康兒童,研究發現,經常鍛鍊的兒童——特別是經常從事跳舞或捉迷藏等劇烈運動的兒童,較少出現抑鬱症症狀。



6.直面抑鬱,千萬不要引以為恥或“諱疾忌醫”

如果已經出現抑鬱症狀,甚至孩子已經開始求助,家長除了要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最重要的是,要儘早帶孩子去專業機構,予以積極治療。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家長一定要認清事實——孩子也會抑鬱。


在殘酷的事實面前,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家長們的重視。孩子成才,除了智力開發以外,培養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防禦方式更加重要。

小孩沒心沒肺?其實孩子很容易抑鬱,沒有一絲症狀以後卻危害極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