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脫離蘇聯而獨立的國家,人均收入是中國2倍,自殺率歐洲最高

受東歐劇變的影響,從1989年底開始,昔日全球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開始陷入動盪之中,並在兩年後正式解體。蘇聯解體前後,15個加盟共和國相繼走向獨立,而率先脫離它而建國的,正是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如今立陶宛重獲獨立已近30年時間,那麼它現在的生存狀況如何呢?

率先脫離蘇聯而獨立的國家,人均收入是中國2倍,自殺率歐洲最高

立陶宛地理位置圖

​立陶宛位於歐洲中東部,西部瀕臨波羅的海,北部與拉脫維亞接壤,東、南部與白俄羅斯毗鄰,西南部則與波蘭和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為鄰,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87萬,首都為維爾紐斯。立陶宛是個多民族混居的國家,其中立陶宛族約佔85.4%,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波蘭、俄羅斯等民族,主要信奉羅馬天主教,官方語言為立陶宛語。

早在舊石器時代起,立陶宛便已經有人類定居,並在公元5-6世紀時出現階級社會。雖則如此,直到1253年,立陶宛人的首領明道加斯才建立該國史上首個王國,並在格迪米納斯的治下(1316-341年),迎來急速擴張時期,將今日俄羅斯的西部、烏克蘭的北部和白俄羅斯的全境都納入版圖。1596年,實力衰落的立陶宛又與波蘭聯合,組建成波蘭立陶宛王國,長期與迅速崛起中的沙俄交戰。

率先脫離蘇聯而獨立的國家,人均收入是中國2倍,自殺率歐洲最高

波蘭立陶宛王國強盛時疆域圖

​17世紀早期,波蘭立陶宛王國達到勢力巔峰,多次擊敗沙俄,一度佔領後者的都城莫斯科。但在約翰三世駕崩後,波蘭立陶宛王國在內憂外患的打擊下開始走向衰落,並在1772年-1795年間遭到沙俄、普魯士、奧地利的三次聯合瓜分而滅亡。立陶宛被沙俄統治百餘年時間,直到帝國瓦解後,才於1919年8月宣佈獨立。然而立陶宛的獨立僅維持21年時間,便被蘇聯吞併,1941年又被德國佔領。

二戰結束前1年,蘇聯發動反攻,再次佔領立陶宛,並給與它加盟共和國的身份。但立陶宛人民並不樂意接受蘇聯的統治,從被吞併的那一刻起,便從未放棄過抵抗侵略、爭取獨立的鬥爭。東歐劇變後,立陶宛在美英法德等西方大國的支持下,在1990年3月11日宣佈獨立,成為第一個脫離蘇聯而獨立的國家。立陶宛獨立後迅速獲得西方國家的承認,並在1991年9月17日加入聯合國。

率先脫離蘇聯而獨立的國家,人均收入是中國2倍,自殺率歐洲最高

立陶宛民眾要求擺脫蘇聯而獨立

​立陶宛重獲獨立後,毅然擁抱西方陣營,致力於加強與美國、西歐的關係,並不遺餘力地加入歐盟、北約。經過13年的不懈努力,立陶宛終於在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同年5月1日又加入歐盟。與此同時,立陶宛出於防範俄羅斯的目的,強烈支持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入駐,並且每年都要參加以俄為目標的軍演,堪稱令俄極度不爽的鄰國。

在經濟方面,立陶宛獨立後拋棄計劃經濟體制,通過企業私有化走向市場經濟,並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大力吸引外資和技術,使得經濟獲得長足發展。如今,立陶宛已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工農業體系健全,並在食品和木材加工、交通物流、生物技術、激光技術等方面保持優勢。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的統計數據,立陶宛GDP總值為532.51億美元,人均收入19090美元,相當於中國的兩倍。

率先脫離蘇聯而獨立的國家,人均收入是中國2倍,自殺率歐洲最高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雖然人均收入是中國的兩倍,但立陶宛國民們的幸福感卻很低,以致於該國自殺現象很普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的數據統計,全球自殺率最高的國家是南美小國圭亞那,每10萬人中有44人自殺,而排名第5的便是立陶宛,每10萬人中有28人選擇輕生,是歐洲自殺率最高的國家。立陶宛的自殺率如此之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各種社會壓力,使得國民很容易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

除了社會壓力外,立陶宛還集中了幾乎所有要人性命的自然條件。首先,該國位於高緯度地區,冬季每天日照時長只有6個小時,而且這種情況會持續半年之久,很容易讓人患上抑鬱症;其次,漫長的冬季不僅使得天氣奇寒,還導致酗酒現象的泛濫,而酗酒會加重抑鬱情緒的波動強度,從而誘使人們輕易地結束性命。雖然立陶宛政府採取各種措施降低自殺率,但效果並不明顯。

率先脫離蘇聯而獨立的國家,人均收入是中國2倍,自殺率歐洲最高

身穿民族服裝的立陶宛女子

​自從1991年兩國建交以來,中國與立陶宛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發展良好。尤其是跨入21世紀後,雙方高層之間互訪頻繁,雙邊貿易關係得到長足發展,貿易額不斷攀升,堪稱中國與波羅的海國家交往的典範。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中國與立陶宛的友好關係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邁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