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收藏市場最緊缺的“六大類”,你手上有嗎?

多年來收藏市場的精心培育,使各類珍奇異石不乏可陳 ,錢幣收藏市場終於大放異彩。中國傳統機制幣逐步走俏錢幣拍賣場,一些珍稀銀元、銅元備受追捧,成交價迭創新高。機銀幣的上佳表現激發了越來越多場外投資者的關注,國內收藏機制幣的人數與日俱增。在兵的年代,錢幣在經歷了無窮的歲月之後,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來,實屬不易,具有很高的歷史收藏價值。


清代機制幣那些備受市場收藏?

光緒元寶,大清銀幣最近成交異常火爆,拍賣市場婁創新高,刷新記錄,也奠定了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在古玩市場的地位,也提升了古錢幣的市場份額。

1.廣東省造光緒元寶雙龍壽字幣

東省造光緒元寶”四字,下方為“庫平七錢二”五字,左右兩側各鑄一蝙蝠圖案;珠圈以內,鑄有滿、漢文“光緒元寶”四字。背面也以珠圈為界:珠圈外面,鑄有雙龍圖案;珠圈裡面,鑄有一圓形“壽”字。這種銀幣有一個很顯著的特色,那就是在幣面兩側各有一蝙蝠圖案。當時把它的圖像鑄在銀幣之上,寓有吉祥的含義。因為,蝙蝠的“蝠”字與幸福的“福”字讀音相同,而把蝙蝠圖案鑄在幣面上,系取“蝠”、“福”兩字諧音。並且,如將它與背面的“壽”字相對應,便構成“福壽雙全”之意。故此在近幾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在各大拍賣行更是大放光彩,不僅獲得了高價的成交,也促進了古錢幣市場的火爆。

江南造幣廠在光緒22年向英國喜敦造幣廠(當年尚未更名)訂購全套銀元機器設備,總價為9867英鎊。於光緒23年(公元1898年)1月17日正式開制,鑄造“江南省造光緒元寶”。但此時,江南省早已不復存在了,所以它是我國貨幣歷史上唯一有省份之名分而無實際省份的一種銀元。江南省銀元與後來所造銀元最大的不同在於:正面無干支紀年,背面蟠龍有外圏。其中庫平七錢二分幣有鷹洋邊、光邊、齒邊三種。

四川省造的背龍光緒元寶又稱四川龍洋,早鑄造於光緒24年(1898年),1899年朝廷下令停鑄,1901年重新開鑄一直到1908年,鑄造量小,值得收藏。在諸多的清龍銀元中,四川龍的各種版別算是比較雜亂的,雖然可能當時鑄幣時因為鑄造人技術或知識的欠缺出現了許多方方面面的謬誤,導致了多批銀元在文字、圖案上的差異,形成了不少無規律的版別。四川省造光緒元寶當時因經濟水平,所鑄造的銀元十分稀少,故此在收藏市場異常火爆珍貴。

光緒年間的“國幣”是光緒年造(1908年)光緒元寶七錢二分銀幣,錢幣收藏屆俗稱“造幣總廠”或者“造總”;宣統年間的“國幣”則是宣統三年(1911年)大清銀幣壹圓,俗稱“宣三”幣正面中央珠圈內鐫滿漢文“光緒元寶”四字,珠圈外上鐫漢文“造幣總廠”四字,下鐫漢文幣值“庫平七錢二分”。銀幣背面中央珠圈內鐫蟠龍圖,珠圈外上端鐫漢文“光緒年造”,左右和下端環鐫英文中文譯為“大清帝國銀幣”。

光緒元寶北洋造庫平七錢二分是北洋造光緒元寶中第一種鐫有干支紀年的銀幣,是至今遺存極罕的精鑄銀幣,十分難得。北洋造幣局於光緒二十五年始,鑄行面值庫平計重的“光緒元寶”,在這類幣的背面左側阿拉伯數字表示該幣為光緒X年版。此藏品背面左側的“34”表示此幣為光緒34年所造。北洋造34年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發行量少,市場稀缺,為稀有幣種,近年來收藏錢幣市場火熱,所以此錢幣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

光緒二十二年(1896),清廷批准福建省由官紳創辦造幣廠,仿鑄廣東、湖北兩省銀元。同年10月造幣廠奉清廷急令停辦,停辦原因或因官紳合辦性質,隨即福建總督邊寶泉收回鑄幣權,,鑄造期間所遺留下來的福建官局光緒元寶十分稀少,在現在古錢幣收藏市場位列銀幣二十珍之一,存世極為罕見,甚為珍貴。

古錢幣收藏市場最緊缺的“六大類”,你手上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