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葫蘆品種知多少?看完長知識

對葫蘆的種類,古人早有研究。其中以明代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分類最為全面:

“長如越瓜,首尾如一者為瓠(音hù);

瓠之一頭有腹長柄者為懸瓠;

無柄而圓大形扁者為匏(音páo);

匏之有短柄大腹者為壺;

壺之細腰者為蒲盧。”

(一)瓠子

現如今俗稱“棒子葫蘆”,其形呈圓筒形,粗細長短不一,像條大絲瓜。嫩時外皮呈綠白色,柔嫩多汁,可以食用。成熟後皮色偏白,質地不太堅硬。除食用外,可以用來範制長形葫蘆器,尚未見有其他用途。

這種葫蘆成熟後可用來做葫蘆笙,現在則鋸開作勺或瓢。過去魯南、蘇北一帶集市上賣粥者,就是使用的這種葫蘆勺;磨香油的師傅在其下部的圓球上挖一個洞,用它來蕩香油。

古代葫蘆品種知多少?看完長知識

亞腰葫蘆在古代常被製作成“藥葫蘆”或“酒葫蘆”,在許多影視劇作品中都有展現。古代流傳至今的很多神話故事裡,葫蘆法器也都是這種亞腰葫蘆。

古代葫蘆品種知多少?看完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