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歷史上 “老子” 知多少?

老子何其多?

中華百萬年,老子何其多?先秦史籍中常言到老子,一會說是周文王守藏史,又說是周武王柱下史,最晚是在春秋之末,戰國之初時。於是老子活了幾百歲,簡直成了人間神仙!

司馬遷之《史記》,對老子之出身地,也道不明白,講不清楚。一會說是老萊子,是楚國人,與孔子同時,一會又言老李子,是為周太史儋,與秦獻公同時;一會又名老聃子,楚苦縣人,周文王守藏史!

後來查到了《神仙傳》,才知道“老子”是個道家總名,他的名號在歷代各不相同。

在上三皇龍漢元年時,叫作玄中法師;

在中三皇赤明元年時,名古先生。

在下三皇開皇元年時,叫作金闕帝君;

在伏羲時,叫作陰華子;在神農時,叫作九靈子;

在祝融時,叫作廣壽子;在黃帝時,叫作廣成子;

在顓頊時,叫作赤精子;在帝嚳時,叫作淥圖子;在唐堯時,叫作務成子;在虞舜時,叫作尹壽子;在夏禹時,叫作真行子;在殷湯時,叫作錫則子;在周文王時,叫作文邑先生,亦叫作守藏史。”

文獻《道德真經》亦云:“

太上老君在天皇時,為通玄天師;

在地皇時,為古先生。

在天皇之前時,為盤古;

在伏羲時,為伏華子;在神農時,為大成子;

在祝融時,為廣壽子;在黃帝時,為廣成子;

在顓頊時,叫作赤精子;

在帝嚳時,為淥圖子;

在堯時,為務成子;

在舜時,為尹壽子;

在夏禹時,叫作真行子;

在成湯時,為錫則子;以陽甲十八年生,至武丁九年亡,

公元前1268年至公元前1183年,共在世75年。

在周西伯昌時,為守藏史,號變為邑子;

周武王時為柱下史,號育成子;

周成王時為經成子;

周康王時為郭叔子;西出(陽)關,自流沙回,授禮於孔子。

在天(水?)以玉晨大道君為師,

在(中原?)人間以常樅子為師,

居周久之,見周之衰,遷去至關(外),關令子喜曰:子符隱矣。著有《道德經.上下篇》”。

一. 從上可以看出,在孔子之前,一直都是道家學術占主導地位,而且道家之名人,一直是各朝各代帝王師,輔佐帝王打江山與守江山,制理國家!成湯時之伊尹,文武周王時之呂望,皆是如此!

二. 上文有周康王的老子一條可能有誤,老子西岀陽關似應在東周敬王或周元王時,是在孔子去世之後,而非西周康王時,當然,由於時間久遠,史據的缺失,很難排除在周康王時,我之中原道家沒有去西天取經與聯繫。

“關令喜,周大夫也,著書九篇。一曰:宇(宙)。二曰:(梁)柱。三曰:(物)極。

四曰:(咒)符。五曰:(明)鑑。六曰:(道德)。七曰:釜。八曰:(運)籌。九曰:(禮)樂。”

中華道家歷史久,關令伊著書就有九大篇,而今只有第六篇《道德經》,損失可謂大矣!

伍沖虛也著書九篇。一曰:(祥)瑞。二曰:黃帝。三曰:力墨。四曰:湯問。五曰:周穆王。六曰:仲尼。七曰:揚朱。八曰:說符。九曰:(禮)樂。”

“關令子喜曰:子符隱矣。著《道德經.上下篇》。”

原來是老子講道德經,關尹子著書立篇,《道德經》的知識產權應為二人共有!

太上老君年譜要略》及《太上混元老子史略》雲:“自天皇降世,顯跡年譜,上中下三皇及五帝2758400餘年,至夏禹受玉書,得治水之術,登位統天之道,述記史篇。”

(2760000-2758400 =1600 1600+480=2080)

由此可知堯時洪災之始,至少是在公元前2080年以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依據當今考古所知人類誕生至少已有四、五百萬年,中華文明豈止是區區五千年!反差如此之大,說明所謂“中華五千年”,只是當前比較明確的歷史。

依據地下出土文物《黃帝十經》、《楚簡》等皆說明道家歷史也已遠不止三千六百多年。《神農本草經》、《黃帝內、外經》、《道德經》等也非一人一時所能寫成。

例如,湖北出土的郭店楚簡《道德經》就有甲、乙、丙三組,與今已畧有差別。在我看來,之所以有三組,是因其產生於不同時期,故而有不同版本!

而《史記》中寫《道德經》的老子,應是春秋時的老子李聃,約比孔子大二十餘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