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背後的故事(二):利潤利潤,知多少

公司利潤簡單直接,深受新老韭菜的喜愛,上至機構,下至小散,都對利潤青睞有加。在上一篇文章《三張報表打天下》中提到,利潤有很多變種,毛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此外,廣義的利潤還可以包括其他綜合收益以及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綜合收益,最後,除了總利潤,還有平均到每股的利潤,也就是大家最關心的每股收益。

看到這裡你可能已經暗暗叫苦,“本來我以為我自己起碼能看懂公司利潤,聽你這麼一說,我連利潤也看不懂了”。不要急,莫要慌,只要耐心看完這篇乾貨,否定之否定,你就昇華了!


1、利潤粉飾知多少

首先,我想問個問題,利潤靠譜嗎?我們看幾個例子。

某項學術研究把美國所有上市公司的利潤畫出了一個分佈圖,如下圖所示,總體上看,沒啥特別,似乎符合正態分佈,大部分公司的利潤都在中間,特別賺錢的和特別賠錢都在少數,但是,很奇怪的是,利潤在0附近有個斷層,0左邊附近的公司數量有個斷崖式下跌,這很清楚的說明,很多本來微虧的企業把利潤做成了正值,畢竟雖然數量上只差一點,但是虧損和盈利是本質差別。


財報背後的故事(二):利潤利潤,知多少

還有一個與此類似的研究結果,研究者拿上市公司實際的每股利潤減去華爾街金融分析師預測的每股利潤。結果發現,實際利潤總是高於預測,不僅僅如此,從2000年開始,一直是比預測只高一分錢。

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新聞,“**公司業績好於預期,股價大漲”,“**公司業績遜於預期,股價大跌”,個種原因,不言自明瞭吧,雖然即使是1分錢的差距,也是個本質的區別。公司可以在不違背會計準則的情況下對這個數字進行操縱和粉飾。

那還有必要看利潤嗎?當然還有必要,公司價值的體現歸根結底還是在利潤,只不過,我們看利潤,要看的更仔細,要看到利潤背後的來龍去脈,要看出利潤的質量高低,看出利潤是否可持續。

下面這張表,是萬華化學的合併利潤表,各種利潤、收益,我們一一道來。

財報背後的故事(二):利潤利潤,知多少

財報背後的故事(二):利潤利潤,知多少

2、利潤又見利潤

利潤=收入-成本(費用)

收入很好理解,就是公司收到的錢,包括已經收到的和應該收到的,我們往下看成本。

營業成本直接同產品生產相關,它是企業生產出來相應的產品的所耗費的直接成本,

這裡麵包括了原材料、生產工人的工資、相應的資產折舊。這些支出會首先算在存貨頭上,等把這些存貨銷售出去的時候,這些存貨的價值就是同營業收入對應的營業成本。

收入減去營業成本和營業稅金及附加,就是毛利潤,毛利潤是後面一切各種利潤的根基,一般毛利潤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公司的產品是否強勢,貴州茅臺的毛利潤可以達到90%以上,也就是說你喝一瓶七八百塊錢的茅臺酒,真正這瓶酒的生產成本也就五六十塊錢。

再往下走就是費用了,主要包括三項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主要是利息支出)。費用是除了生產產品的直接成本以外,為了維持企業正常營運所需要的其他費用,比如,要做廣告、要打市場、跑銷售、要有管理人員,公司借錢就要還利息等等花銷。

再往下走,離生產更遠了,資產減值損失,比如剛才說的存貨,比如固定資產,如果現在的價值已經低於他們的賬面價值就需要計提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為調節利潤提供了空間,想做低利潤,就多計提,想做高就少計提,甚至還可以先多計提然後再轉回,這樣利潤就一低一高,莊家再配合在股市上一打一拉,就可以做一個完美的波段。

說到這,不得不說一下股市中那個很有名的段子,一家養鴨公司先是出了個公告說是因為洪水,鴨子都被衝跑了,需要計提一大筆資產減值損失,導致公司虧損,股價大跌,待相關人等吸足籌碼以後,又發個公告,洪水退去,鴨子又回來了,並且還帶回來一批母鴨子,公司大賺,股價大漲,相關人等高位套現退出。別以為這只是段子,有興趣的童鞋可以搜搜獐子島。

說這麼多,再想給大家灌輸的一個思想就是,利潤表在三張表裡面最不可靠,最容易被調節。

往下走是其他收益,包括: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簡單可以理解為公司炒股的收益或損失;投資收益,公司對外投資產生的收益或損失;匯兌收益,如果手上有外匯,匯率波動產生的收益或損失。

毛利潤減去三項費用,再減去資產減值損失,加上其他收益,就得到了營業利潤。到這裡還都是同公司經營有關。

再往下走,就同公司本身的生產經營不相關了,營業利潤加上營業外收入(比如政府補助),減去營業外支出(比如捐贈、罰款),就產生了利潤總額,這就是公司賺到的所有的錢。

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費用,就是淨利潤,這就是企業在這個會計期間賺到的所有的錢了。我天朝基本的所得稅費率是25%,如果你沒啥理由,就的拿出四分之一的利潤上繳。如果你的理由充分,可以有20%的,國家重點扶持的還有15%的。

再往下走,出現了一個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這是啥意思呢,首先,母公司是指上市公司本身,也就是我們這些小散持有股票的這家公司。因為上市公司一般下面都會有子公司,但是,不見得都是100%的全資控股,比如,持股60%的子公司賺了100塊錢,那只有60塊錢是真正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還有40塊錢屬於少數股東。說到這裡,你反過來想想,如果子公司虧損呢,比如虧了100,那麼有-40就屬於少數股東了,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潤,就可以再加回來40,那好了,我把虧損業務放在一個非全資的子公司裡面,我上市公司的利潤表就可以好看一些。樂視就是這麼幹的,可以搜索我們之前推送的《會烙餅不如會畫餅,樂視網如何用PPT打天下》,有興趣可以去翻翻。


3、其他綜合收益

有了利潤,為什麼後面又來個其他綜合收益呢?這又是什麼鬼?

簡單說,其他綜合收益,是為了表示一些資產的價值變化,比如,年初,公司買了100股股票,成本1萬塊錢,放到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結果趕上一波大牛市,年底一盤算,變成了10萬塊錢,多出來的這9萬不能算做收入和其他收益,就算在了其他綜合損益裡面。

最後這些資產被處置變現以後,再算總賬,把中間算到其他綜合收益裡面的浮盈浮虧拿出來,按最開始和最後結束的進出差價算到利潤裡面。相當於說,其他綜合收益充當一下中間體,暫時放一下浮盈浮虧。

其他綜合損益還有一些更復雜的來源,比如,手下的子公司的估值發生了變化。由於篇幅有限,就不詳細介紹了,總之,一般都是資產價值發生了變化,又不讓放在收入裡面,就只能放在這裡了。


4、每股收益EPS

前面說的這些,是公司賺的所有的錢,除以總股本就是每股賺的錢。

這裡說的利潤就是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這裡說的總股本,是公司發行在外的所有普通股。涉及優先股的,要先減去優先股的分紅,再除以總股本。

有了每股收益EPS,股價除以EPS就是,我們常說或者常聽到的市盈率PE,PE是一個最原始、最核心的公司估值指標。簡單說,股價是你現在投資的拿出來的錢,EPS是每年公司為你賺的錢,PE就是幾年能夠回本。反過來說,PE的倒數也就是你這筆投資的收益率,很顯然,PE越低,潛在收益率越高,投資也就越划算。不過,PE只是估值的一個指標,我們還要綜合衡量利潤的增速、利潤的質量等,這就是後話了。

看到這裡,你已經學的夠多了,出去陪妹妹玩會兒吧。

財報背後的故事(二):利潤利潤,知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