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五次強攻回鶻,都以失敗告終!(兩宋繁華往事232)


西夏五次強攻回鶻,都以失敗告終!(兩宋繁華往事232)

他不僅擅於辦事,治國更是一把好手。

德明的治國方略,八個字概括,“和遼附宋、西征拓邊”。

對於遼、宋,李德明韜光養晦,恭敬而精明。其統治時期,遼國皇帝是遼聖宗,北宋皇帝是宋真宗。靠著身段靈活、溫言軟語,李德明將兩位大國皇帝哄得很滿意。

穩住了遼、宋,向西開拓就成了必然選擇。

向西,也是繼承李繼遷的遺志,實現父親“掠吐蕃駿馬、收回鶻精兵”的願望。潘羅枝死後,吐蕃人的威脅大大降低。回鶻成了李德明的主要對手。

回鶻,又稱回紇。唐朝時,回鶻人實力很強大,回鶻鐵騎天下聞名。安史之亂,回鶻出兵助唐平叛,立下了赫赫功勳。五代之後,其實力日漸衰落。李德明,面對的是盤踞在甘州的回鶻部落,力量最為強勁,對党項的威脅也最大。

甘州,今甘肅張掖,回鶻的大本營。境內水草豐美、宜農宜牧,物產豐富,尤產駿馬。甘州,還是西域諸國和宋朝貿易的必經之路。如此地方,讓李德明好不眼饞。

回鶻人自知實力不濟,無法獨自對抗党項,所以一直向宋朝示好。無奈,靈州丟失後,宋人已無力西顧,加上宋真宗厭戰,對回鶻所求,只好佯裝不知了。

為摸清宋人底牌,李德明讓張浦率軍攻打甘州。出兵不多,只有數千人。這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想看看各方反應。宋人的底牌馬上亮了出來,那就是不聞不問。回鶻人的底牌也亮了出來,打的張浦丟盔卸甲,幾乎全軍覆沒。

張浦,多謀善斷,是個人才,卻非將才。

西夏五次強攻回鶻,都以失敗告終!(兩宋繁華往事232)


既然如此,李德明就派遣一員大將,再伐甘州。這次輸的更慘,直接中了回鶻人的埋伏,將軍隻身逃走,糧草丟失殆盡,全軍覆沒。為了羞辱党項人,回鶻還殺盡了党項俘虜。

李德明怒不可遏,親率大軍征討回鶻。這是第三次。回鶻堅守不出。德明糧盡,只好退兵。回鶻出兵尾隨掩殺,德明抵擋不住,再敗而歸。

次年,党項人再伐甘州,還是張浦領兵。這是第四次。吸取前幾次的教訓,張浦穩打穩紮,試圖困死回鶻人。眼看計謀奏效,回鶻人組織敢死隊,夜半出城,偷襲了張浦的大營。党項人亂作一團,再次飲恨。

不甘心失敗的李德明,再次親率大軍討伐。行軍路上,德明在白日看到星星,見如此異像,以為凶兆,引軍而還。

至此,德明五次征伐回鶻,都功敗垂成。

看來,回鶻精兵,確非浪得虛名。無奈之下,德明只好接受張浦的建議,放棄對回鶻的強攻,轉而利用佔據靈州的優勢,掐斷甘州與宋朝的商路,搶劫往來的使節和商隊,困死回鶻人。

張浦的點子不錯,比帶兵打仗強。

這也是他為党項李家父子兩代首領,獻上的最後良策。

幾年後,張浦病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