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頸椎性眩暈?

731749196


頸椎病有四種,分別是: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其中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症狀就是頭暈、眩暈,有時候會有噁心、嘔吐、視物模糊、心跳加速、心律不齊、血壓升高、耳鳴、聽力下降等,發生這些症狀的原因是因為交感神經受到了刺激。


交感神經受到刺激的原因不大清楚,做CT/MRI檢查會發現脊髓、神經結構受壓不怎麼厲害。所以治療主要是非手術治療為主,主要是頸椎牽引、理療、改善不良的工作體位和睡眠姿勢。頸椎牽引一般醫院都可以做。改善不良的工作體位和睡眠姿勢有時候非常重要,曾經有好幾個病人是睡覺的時候枕頭太高了,導致的頭暈、頭痛,後面叫他去掉枕頭睡覺,一切症狀都消失了。如果保守治療半年無效,那麼就要考慮手術治療了。頸椎病吃藥的效果不好。


李鴻政醫生


一、為您排憂解難,作者年輕時患過此病,可能比你的更重,看書三兩分鐘頭暈、眼脹、後腦勺部位發熱,一低頭誘發眩暈、噁心嘔吐。找西醫藥、中醫藥均無效,通過自我按摩手法鬆解、頸部軟組織和頭部軟組織痊癒。經過數百例患者驗證,鬆解軟組織和正骨復位是解決本病的核心技術。

二、本病大部分患者都有,頭、頸、肩軟組織 ,增粗增厚、僵硬、粘連,甚至增生或纖維化,嚴重者鈣化,影響氣血供應引起頭暈;所以藥物只對輕型的有緩解作用,重則無效。

三、由急慢性損傷造成,忱寰、寰樞關節錯縫錯位(張口片可檢查)壓迫椎動脈,引起腦部缺血缺氧而頭暈。藥物無效。

四、解決辦法,原因分析透徹,方法自然明白,一是手法鬆解柔軟頭頸肩軟組織,二是定點正骨復位(這兩者都需較高技術、否則無效),技術水平高一次就有顯效,堅持定會痊癒。

謝謝閱讀![點關注收益更大]。


周身通暢源


排除美尼爾病,位置性低血壓,內聽動脈栓塞等病以後,針對頸椎性的眩暈,針灸推拿治療可以配合拔罐,中藥燻蒸,理療等,以及內服中藥、外用貼等多種其他療法進行輔助治療。

除了脊髓型頸椎病,其他各型的頸椎病,中醫的針灸推拿對其治療,預後良好,頸椎病本就是針灸的特色病種。

針灸推拿能消除炎症,拉開椎間隙,糾正後關節錯縫,改變骨贅物和神經血管的相對位置,緩解症狀。

如您所說,一低頭看書,然後就會頭暈,這種符合位置性眩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要點。

椎動脈型頸椎病

1.症狀:

(1)眩暈。頭暈,噁心,嘔吐,持物落地,耳鳴耳聾,視物不清,常因為頭部轉動或側屈到某一位置而誘發或加重。

(2)頸枕部疼痛。頸枕部或枕頂部陣發性疼痛。

(3)其他:突然摔倒,摔倒時神智多半清楚,恢復後一如常人不伴有意識思維運動的障礙,精神萎靡,乏力,嗜睡。

2.體徵:

(1)壓痛。病變節段橫突部壓痛。

(2)活動受限。頸椎活動範圍減小。

(3)椎動脈扭轉試驗陽性。

3.檢查,可能顯示如下:

(1)x線檢查:顯示鉤椎關節側方或後關節骨質增生,斜位片可見椎間孔變小,張口位有時可見寰樞關節移位。

(2)經顱彩色多普勒超聲t CD檢查:顯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3)椎動脈造影檢查:可見椎動脈扭曲狹窄或中斷。

針灸治療,舒筋通絡。取局部穴位以及手足太陽經穴為主。主穴:頸夾脊穴,天柱後溪,申脈,懸鐘。頭暈頭痛配百會、風池。

頸夾脊、天柱為局部選穴,可舒筋骨,通經絡,疏導頸項部氣血;後溪、申脈分屬手足太陽經均為八脈交匯穴,後溪通督脈,督脈通陽蹺脈,兩穴上下相配,功在疏導頸項肩胛部氣血;懸鐘為髓會,滋腎壯骨,以達治病求本之功。

臨床中我們治療椎動脈型以眩暈為主得頸椎病,除了以上主穴以外,我們還配合廣州中醫藥大學靳瑞教授的著名的靳三針中的腦三針【腦戶+左、右腦空(腦戶左右旁開1.5寸)】、暈痛針【(四神針:百會前後左右,各旁開1.5寸)+印堂+太陽】 ,往往療效不錯。


中醫蓮子


治療頸椎性眩暈,主要是椎動脈型影響,頭暈,頭痛,體位性的暈僕作,當頭部轉到某一個位置時,即出現眩暈,噁心嘔吐,耳鳴,聽力障礙,患肢發涼,腫脹,視力不清等。分析,風溼寒阻滯經絡,故頭暈,短氣,欲吐,關節疼痛,或外邪直入關節筋脈,均使經脈閉阻。通過按摩推拿手法治療,患者坐位或臥位,醫者一手扶患者前額,另手五指略分開,各對準一條經絡,拇指對準足少陽膽經風池穴,食指對準足太陽膀胱經天柱穴,中指對準督脈風府穴,無名指對準足太陽膀子經天柱穴,小指對準對側足少陽膽經風池穴,協同著力,循環五經向上抓提捏拿。循經拿移至頭頂後,雙手交換,以扶額手抓而捏拿,另手扶於枕後,即用拇指對足少陽膽經陽白穴,食指對準足太陽膀胱經攢竹穴,中指對準足少陽膽經陽白穴,無各指對準側足太陽膀胱攢竹穴,小指對準足少陽膽經陽自穴協同著力,抓提而捏拿至頭頂部。也可兩手同時分別從前向後和從後向前捏而拿之等等。


中醫按摩朱師傅


長期的低頭會導致頸椎後突,錯位,改變了頸椎原有的正常的生理位置。頸椎位置的改變,會導致向頭部供應氣血的通道受阻,從而影響對頭部的氣血的供應,導致頭昏。頸椎錯位嚴重的會卡壓神經,從而引起頭昏頭痛。

針灸的作用主要是疏通管路與引領氣血,但要在人體結構本身沒有發生物理性改變的情況下,這種作用才能顯現。比如骨折,用針灸讓骨折回位 ? 不可能 ,因為人體已經發生物理性改變。同理,頸椎原有的正常位置發生了改變,想用針灸使錯位的頸椎回到正常的位置,這有點困難。當然,有這種針法,能使偏位不大的椎體回位,但此針法技術要求較高,絕大多數醫者是不會操作的。因此,要想解決因頸椎導致的頭昏問題,首選就應該是用手法復位偏位的椎體,只要椎體復位了,頭昏便自然解除。

平時要養成少低頭的習慣。由於工作需要不得不低頭的話,工作一段時間休息一下,活動活動頸椎。白天低頭了,晚上睡覺的時候,頭部最好不要墊枕頭,而是在頸部墊上小型圓枕頭,這樣迫使後突的椎體往前移,這樣第二天頭昏的症狀可能就沒有了。

時間倉促,能想到的也就只有這些了,還望看到此回答的老師們給予批評指正,感謝了 !


驛站炊煙


頸椎病引起的眩暈臨床很常見,我們在急診和病房經常遇到,原因分好多種,1.常見的是頸部肌肉勞損肌肉痙攣引起,椎動脈血管收縮後循環供血不足,2.頸椎曲度變化,變直牽拉頸椎肌緊張及椎動脈孔移位變窄引起椎動脈血管卡壓收縮供血不足,3.寰樞椎關節半脫位引起椎動脈V3段經過寰樞椎關節時本身是彎曲進入顱內後續V4段在橋延溝匯合成基底動脈,寰樞椎關節半脫位就可以使V3段椎動脈卡壓缺血,這種病人多數合併枕大神經痛,是最頑固類型。

1.西藥治療首先西比靈和芬必得或氯唑沙宗或尼美舒利分散片,輸液療效不佳

2.中醫治療我們急診病人許多給予針灸治療症狀會馬上減輕,針灸以腹針為主,頸椎局部避免直接針灸刺激,然後根據情況予以頸椎正骨復位症狀會迅速緩解,許多病人抬進來病房,治療後立刻清醒症狀緩解。

3.中藥治療:可以根據病人體質給予調理,提高頸椎周圍筋肉氣血營養,使之可以持久恢復,平時耐受疲勞度的能力提高,頸椎肌肉活力增強就會減少復發。


萊山聖濟堂中醫


我曾處理好好過數例 。頸肩都不要忽略

頭部印堂, 風府, 風池 及大椎, 外關都不錯。頸肩部的筋結都要鬆解開 ,危險區域要注意安全, 如有錯位需先正脊 我均採用自動歸位法。穴道開通 筋結散開後自動歸位就容易啦!對於新手別隨意用扳法!道理你懂得[祈禱]㊗早日康復[祈禱]


上古按摩1431


您好!

人體共有八大系統: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內分泌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這些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複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但是這些系統裡面,神經系統是指揮系統,是最高指揮部,運動,呼吸循環等系統都是受神經系統指揮。

很多因為血液供應不足導致的問題可能是由於神經的原因。

頸性眩暈,頸椎導致的眩暈,有時候可能要追蹤到神經。神經收到了刺激,影響到對血管的調控,進而影響到血液供應。

很大程度上要追究神經的責任。





疼痛終結者何明偉


患者上述的情況來看,這位患者患有的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如果只是頭暈、頭疼的症狀的話,這位患者的頸椎應該是C1-C4之間的關節發生了突出、狹窄、側彎或者扭轉,才會導致了各種頭部不適。那麼“交感神經性頸椎病”應該如何治療呢?

病理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不是簡單的骨骼損傷,它是由於頸椎椎體病變產生疼痛導致局部持續性放電,影響到周圍的交感神經,交感神經是與血管緊密相連的,交感神經一旦受到來自椎體的放電,就會導致向腦部輸血的腦血管產生持續性痙攣,腦血管受到刺激之後,就會發生硬化、變細、血管壁變厚,血液向大腦輸血的血量和氧量就會變少。

這樣患者的腦血管血量不足、氧量不足,肯定就會發生頭暈、頭疼等症狀,如果病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血管會持續變細、硬化,患者前期就會有血壓升高的跡象,嚴重時就是腦血管損傷嚴重(腦血管本來就比其他血管脆弱),患者會有無故變懶、暫時性暈厥、流鼻血等症狀,如果病情再有惡化發展,就是腦出血、腦梗等。

將患者的頸椎病灶點找到,是突出?是狹窄?是側彎?還是扭轉?將病灶點去除。然後對相對應的交感神經進行調控(一次到三次之間),如果患者的交感神經損傷嚴重的話,就不能一次調控完畢,畢竟每個人的身體都不相同,每調控一次,患者就會有明顯的改善,最多三次之後,患者就能達到臨床至於水平,方可出院。

如果有人推薦患者服用溫養神經的藥物,患者大可不必理會,作為一直奮戰在臨床一線的老醫生,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現在還沒有任何一種藥物是可以養護神經的,而且治療骨骼的藥物也只有消炎或者止疼的效果,這是一種掩耳盜鈴,自我欺騙的治療方法。


羅民教授


頸源性眩暈,顧名思義,它常在頸部活動時出現,特別是在驟然轉頭或過度仰頭時更容易發生。有的患者除眩暈以外,還伴有噁心、嘔吐、心慌、出汗等症狀。輕者幾秒鐘即可好轉,重者可持續數日或更長時間,症狀才會逐漸緩解。

頸源性眩暈最明顯的特點是眩暈發作與頭部位置明顯相關,臨床上稱為位置性眩暈。頸性眩暈的產生有兩種情況,一是椎動脈受骨刺的機械性壓迫,發生狹窄或閉塞;二是頸交感神經受刺激,引起椎動脈痙攣。就是說,眩暈症狀的發作與頭部位置明顯相關。有的老年病人可伴椎—基底動脈血供不足的症狀,如視物模糊、噁心、突然摔倒、發音困難,甚至偏身麻木、偏癱等。

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間盤髓核中水分逐漸減少,彈力逐漸減退,椎間隙變窄,椎間關節穩定性減弱,再加上長期慢性勞損,各種急慢性損傷等,這都造成了醫學上所說的頸椎退行性病變。一般來說,由頸椎退行性病變所引起的頸性眩暈在中老人中比較多見。但依臨床來看,“頸性眩暈”年輕化的趨勢。主要有兩類人群:一類是長期從事頸部經常相對固定在一個位置的人群,如司機、電腦工作人員、學生等。這些長期坐位,頸椎相對固定於一個位置的時間長,活動時間少,容易引起頸椎退性病變。另一類是頭頸部曾有過外傷史的人群,有時可追溯到到幾十年前的瞬間暴力史或揮鞭樣損傷。

頸源性眩暈治療的方法很多,應根據不同情況決定治療手段。我科特色頸椎小角度復位法就是一種驗之臨床有效的治療方案,對確有顯著手術指徵的患者,可採取手術治療。對頸椎無器質性病變,僅有結構紊亂的頸性眩暈患者,則不適宜手術治療,應以綜合的保守治療為主。

  下面給大家預防頸性眩暈的幾點建議:

1、避免突然扭轉頸部和甩頭,避免長時間低頭,從事需要頭部較長時間處於一定位置的職業,應定時活動頸部。

2、注意頸部的保暖,因頸部受涼也是頸源性眩暈的誘發因素之一。

3、選擇適合自己的枕頭,枕頭的軟硬度應合適,不可過高或過低,其高度最好是自己一拳高。

4、注意預防頸部外傷,尤其是防止揮鞭樣損傷。

5、頸部不適時可應用便攜式充氣頸椎牽引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