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颈椎性眩晕?

731749196


颈椎病有四种,分别是: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中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症状就是头晕、眩晕,有时候会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心跳加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耳鸣、听力下降等,发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是因为交感神经受到了刺激。


交感神经受到刺激的原因不大清楚,做CT/MRI检查会发现脊髓、神经结构受压不怎么厉害。所以治疗主要是非手术治疗为主,主要是颈椎牵引、理疗、改善不良的工作体位和睡眠姿势。颈椎牵引一般医院都可以做。改善不良的工作体位和睡眠姿势有时候非常重要,曾经有好几个病人是睡觉的时候枕头太高了,导致的头晕、头痛,后面叫他去掉枕头睡觉,一切症状都消失了。如果保守治疗半年无效,那么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了。颈椎病吃药的效果不好。


李鸿政医生


一、为您排忧解难,作者年轻时患过此病,可能比你的更重,看书三两分钟头晕、眼胀、后脑勺部位发热,一低头诱发眩晕、恶心呕吐。找西医药、中医药均无效,通过自我按摩手法松解、颈部软组织和头部软组织痊愈。经过数百例患者验证,松解软组织和正骨复位是解决本病的核心技术。

二、本病大部分患者都有,头、颈、肩软组织 ,增粗增厚、僵硬、粘连,甚至增生或纤维化,严重者钙化,影响气血供应引起头晕;所以药物只对轻型的有缓解作用,重则无效。

三、由急慢性损伤造成,忱寰、寰枢关节错缝错位(张口片可检查)压迫椎动脉,引起脑部缺血缺氧而头晕。药物无效。

四、解决办法,原因分析透彻,方法自然明白,一是手法松解柔软头颈肩软组织,二是定点正骨复位(这两者都需较高技术、否则无效),技术水平高一次就有显效,坚持定会痊愈。

谢谢阅读![点关注收益更大]。


周身通畅源


排除美尼尔病,位置性低血压,内听动脉栓塞等病以后,针对颈椎性的眩晕,针灸推拿治疗可以配合拔罐,中药熏蒸,理疗等,以及内服中药、外用贴等多种其他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除了脊髓型颈椎病,其他各型的颈椎病,中医的针灸推拿对其治疗,预后良好,颈椎病本就是针灸的特色病种。

针灸推拿能消除炎症,拉开椎间隙,纠正后关节错缝,改变骨赘物和神经血管的相对位置,缓解症状。

如您所说,一低头看书,然后就会头晕,这种符合位置性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椎动脉型颈椎病

1.症状:

(1)眩晕。头晕,恶心,呕吐,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物不清,常因为头部转动或侧屈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

(2)颈枕部疼痛。颈枕部或枕顶部阵发性疼痛。

(3)其他:突然摔倒,摔倒时神智多半清楚,恢复后一如常人不伴有意识思维运动的障碍,精神萎靡,乏力,嗜睡。

2.体征:

(1)压痛。病变节段横突部压痛。

(2)活动受限。颈椎活动范围减小。

(3)椎动脉扭转试验阳性。

3.检查,可能显示如下:

(1)x线检查:显示钩椎关节侧方或后关节骨质增生,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张口位有时可见寰枢关节移位。

(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 CD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椎动脉造影检查:可见椎动脉扭曲狭窄或中断。

针灸治疗,舒筋通络。取局部穴位以及手足太阳经穴为主。主穴:颈夹脊穴,天柱后溪,申脉,悬钟。头晕头痛配百会、风池。

颈夹脊、天柱为局部选穴,可舒筋骨,通经络,疏导颈项部气血;后溪、申脉分属手足太阳经均为八脉交汇穴,后溪通督脉,督脉通阳跷脉,两穴上下相配,功在疏导颈项肩胛部气血;悬钟为髓会,滋肾壮骨,以达治病求本之功。

临床中我们治疗椎动脉型以眩晕为主得颈椎病,除了以上主穴以外,我们还配合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的著名的靳三针中的脑三针【脑户+左、右脑空(脑户左右旁开1.5寸)】、晕痛针【(四神针: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印堂+太阳】 ,往往疗效不错。


中医莲子


治疗颈椎性眩晕,主要是椎动脉型影响,头晕,头痛,体位性的晕仆作,当头部转到某一个位置时,即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障碍,患肢发凉,肿胀,视力不清等。分析,风湿寒阻滞经络,故头晕,短气,欲吐,关节疼痛,或外邪直入关节筋脉,均使经脉闭阻。通过按摩推拿手法治疗,患者坐位或卧位,医者一手扶患者前额,另手五指略分开,各对准一条经络,拇指对准足少阳胆经风池穴,食指对准足太阳膀胱经天柱穴,中指对准督脉风府穴,无名指对准足太阳膀子经天柱穴,小指对准对侧足少阳胆经风池穴,协同着力,循环五经向上抓提捏拿。循经拿移至头顶后,双手交换,以扶额手抓而捏拿,另手扶于枕后,即用拇指对足少阳胆经阳白穴,食指对准足太阳膀胱经攒竹穴,中指对准足少阳胆经阳白穴,无各指对准侧足太阳膀胱攒竹穴,小指对准足少阳胆经阳自穴协同着力,抓提而捏拿至头顶部。也可两手同时分别从前向后和从后向前捏而拿之等等。


中医按摩朱师傅


长期的低头会导致颈椎后突,错位,改变了颈椎原有的正常的生理位置。颈椎位置的改变,会导致向头部供应气血的通道受阻,从而影响对头部的气血的供应,导致头昏。颈椎错位严重的会卡压神经,从而引起头昏头痛。

针灸的作用主要是疏通管路与引领气血,但要在人体结构本身没有发生物理性改变的情况下,这种作用才能显现。比如骨折,用针灸让骨折回位 ? 不可能 ,因为人体已经发生物理性改变。同理,颈椎原有的正常位置发生了改变,想用针灸使错位的颈椎回到正常的位置,这有点困难。当然,有这种针法,能使偏位不大的椎体回位,但此针法技术要求较高,绝大多数医者是不会操作的。因此,要想解决因颈椎导致的头昏问题,首选就应该是用手法复位偏位的椎体,只要椎体复位了,头昏便自然解除。

平时要养成少低头的习惯。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低头的话,工作一段时间休息一下,活动活动颈椎。白天低头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头部最好不要垫枕头,而是在颈部垫上小型圆枕头,这样迫使后突的椎体往前移,这样第二天头昏的症状可能就没有了。

时间仓促,能想到的也就只有这些了,还望看到此回答的老师们给予批评指正,感谢了 !


驿站炊烟


颈椎病引起的眩晕临床很常见,我们在急诊和病房经常遇到,原因分好多种,1.常见的是颈部肌肉劳损肌肉痉挛引起,椎动脉血管收缩后循环供血不足,2.颈椎曲度变化,变直牵拉颈椎肌紧张及椎动脉孔移位变窄引起椎动脉血管卡压收缩供血不足,3.寰枢椎关节半脱位引起椎动脉V3段经过寰枢椎关节时本身是弯曲进入颅内后续V4段在桥延沟汇合成基底动脉,寰枢椎关节半脱位就可以使V3段椎动脉卡压缺血,这种病人多数合并枕大神经痛,是最顽固类型。

1.西药治疗首先西比灵和芬必得或氯唑沙宗或尼美舒利分散片,输液疗效不佳

2.中医治疗我们急诊病人许多给予针灸治疗症状会马上减轻,针灸以腹针为主,颈椎局部避免直接针灸刺激,然后根据情况予以颈椎正骨复位症状会迅速缓解,许多病人抬进来病房,治疗后立刻清醒症状缓解。

3.中药治疗:可以根据病人体质给予调理,提高颈椎周围筋肉气血营养,使之可以持久恢复,平时耐受疲劳度的能力提高,颈椎肌肉活力增强就会减少复发。


莱山圣济堂中医


我曾处理好好过数例 。颈肩都不要忽略

头部印堂, 风府, 风池 及大椎, 外关都不错。颈肩部的筋结都要松解开 ,危险区域要注意安全, 如有错位需先正脊 我均采用自动归位法。穴道开通 筋结散开后自动归位就容易啦!对于新手别随意用扳法!道理你懂得[祈祷]㊗早日康复[祈祷]


上古按摩1431


您好!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但是这些系统里面,神经系统是指挥系统,是最高指挥部,运动,呼吸循环等系统都是受神经系统指挥。

很多因为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问题可能是由于神经的原因。

颈性眩晕,颈椎导致的眩晕,有时候可能要追踪到神经。神经收到了刺激,影响到对血管的调控,进而影响到血液供应。

很大程度上要追究神经的责任。





疼痛终结者何明伟


患者上述的情况来看,这位患者患有的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如果只是头晕、头疼的症状的话,这位患者的颈椎应该是C1-C4之间的关节发生了突出、狭窄、侧弯或者扭转,才会导致了各种头部不适。那么“交感神经性颈椎病”应该如何治疗呢?

病理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不是简单的骨骼损伤,它是由于颈椎椎体病变产生疼痛导致局部持续性放电,影响到周围的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是与血管紧密相连的,交感神经一旦受到来自椎体的放电,就会导致向脑部输血的脑血管产生持续性痉挛,脑血管受到刺激之后,就会发生硬化、变细、血管壁变厚,血液向大脑输血的血量和氧量就会变少。

这样患者的脑血管血量不足、氧量不足,肯定就会发生头晕、头疼等症状,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血管会持续变细、硬化,患者前期就会有血压升高的迹象,严重时就是脑血管损伤严重(脑血管本来就比其他血管脆弱),患者会有无故变懒、暂时性晕厥、流鼻血等症状,如果病情再有恶化发展,就是脑出血、脑梗等。

将患者的颈椎病灶点找到,是突出?是狭窄?是侧弯?还是扭转?将病灶点去除。然后对相对应的交感神经进行调控(一次到三次之间),如果患者的交感神经损伤严重的话,就不能一次调控完毕,毕竟每个人的身体都不相同,每调控一次,患者就会有明显的改善,最多三次之后,患者就能达到临床至于水平,方可出院。

如果有人推荐患者服用温养神经的药物,患者大可不必理会,作为一直奋战在临床一线的老医生,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是可以养护神经的,而且治疗骨骼的药物也只有消炎或者止疼的效果,这是一种掩耳盗铃,自我欺骗的治疗方法。


罗民教授


颈源性眩晕,顾名思义,它常在颈部活动时出现,特别是在骤然转头或过度仰头时更容易发生。有的患者除眩晕以外,还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等症状。轻者几秒钟即可好转,重者可持续数日或更长时间,症状才会逐渐缓解。

颈源性眩晕最明显的特点是眩晕发作与头部位置明显相关,临床上称为位置性眩晕。颈性眩晕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椎动脉受骨刺的机械性压迫,发生狭窄或闭塞;二是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就是说,眩晕症状的发作与头部位置明显相关。有的老年病人可伴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的症状,如视物模糊、恶心、突然摔倒、发音困难,甚至偏身麻木、偏瘫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髓核中水分逐渐减少,弹力逐渐减退,椎间隙变窄,椎间关节稳定性减弱,再加上长期慢性劳损,各种急慢性损伤等,这都造成了医学上所说的颈椎退行性病变。一般来说,由颈椎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颈性眩晕在中老人中比较多见。但依临床来看,“颈性眩晕”年轻化的趋势。主要有两类人群:一类是长期从事颈部经常相对固定在一个位置的人群,如司机、电脑工作人员、学生等。这些长期坐位,颈椎相对固定于一个位置的时间长,活动时间少,容易引起颈椎退性病变。另一类是头颈部曾有过外伤史的人群,有时可追溯到到几十年前的瞬间暴力史或挥鞭样损伤。

颈源性眩晕治疗的方法很多,应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治疗手段。我科特色颈椎小角度复位法就是一种验之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案,对确有显著手术指征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对颈椎无器质性病变,仅有结构紊乱的颈性眩晕患者,则不适宜手术治疗,应以综合的保守治疗为主。

  下面给大家预防颈性眩晕的几点建议:

1、避免突然扭转颈部和甩头,避免长时间低头,从事需要头部较长时间处于一定位置的职业,应定时活动颈部。

2、注意颈部的保暖,因颈部受凉也是颈源性眩晕的诱发因素之一。

3、选择适合自己的枕头,枕头的软硬度应合适,不可过高或过低,其高度最好是自己一拳高。

4、注意预防颈部外伤,尤其是防止挥鞭样损伤。

5、颈部不适时可应用便携式充气颈椎牵引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