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线上课堂”,做到以下5点,孩子不“学困”,能自觉学习

最近,有个网络词语特别火,叫做“网课学困生”,指的是网络教学中不听话的学生。怎么个不听话法呢?老师讲课,他这里网速就不好,没有摄像头,一提问就全员避麦,或者一动不动装作信号不好被卡的样子,偶尔还吃零食,有的孩子更是寻求安逸躺被窝里听课,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还有的孩子手机里跟同学聊天,或者玩游戏。

如此表现,就如同教室里老师讲课,同学说话、走神、睡觉、打闹一样,不利于听讲,是老师和家长所不期待的。等考察学习结果了,自然是不过关,所以被冠名以“网课学困生”。

当前形势下,如果孩子这么对待学习,全社会都得一声叹息啊:这些孩子们太不自觉了。为了他们的学业,大人们煞费苦心,老师都变“主播”了,父母都变“网管”了,他们 还不懂得珍惜,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啊。

适应“线上课堂”,做到以下5点,孩子不“学困”,能自觉学习

认真学习


随着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通知一下发,很多课堂上线了。很多以前付费的教育资源免费开通了,教育部门也抖落出了家底,甚至组织师资开了网络直播课,培训机构更是努力发展各类形式的线上课,等等,很多,涉及各个学习科目、各项辅导内容、各种才艺培养,父母们真是心下欢喜啊。孩子们终于有得学了,不会把这个超长的假期荒废是父母的最大心愿啊。

开课前,父母们满心欢喜,期待着能够把这个假期的学习价值发挥到最大。学新课,补习旧课,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孩子学习能力,把学习成绩提高一大截,总之,太多的期待被压在了这个假期的网课上。

殊不知,没有几天,孩子就出状况了。

比如,报课太多,有的课程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上传作业等。孩子自觉性差,父母要监督,累,父母累。学习课也太多,学习不得法,学习效果差,孩子情绪不高。有的孩子甚至出邪招甘愿成为“网课学困生”,想办法让网速“卡顿”,一提问就“闭麦”,避开了老师的视线就放飞了自己,一边听课一边吃一边玩,孩子如此不着调,父母很烦躁。更无奈的是,孩子坐在电脑前学习,出了力气,还是学不会。以上情景与期待大相径庭,完全不符合初衷更是始料不及。

孩子出了这么多状况,影响的不仅仅是当下的学习,还有孩子学习态度的建立,学习自信心的发展,毕竟线上课堂也是课堂,也是一种行为方式,也影响孩子行为习惯、自我认知的发展,操作不当也会给人格建构带来不利影响。


适应“线上课堂”,做到以下5点,孩子不“学困”,能自觉学习

我很累,我想睡


那么,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让孩子真正从线上课堂上受益呢?

1.个性化报课,不要贪多

很多父母在孩子学了学校的线上课程外,还给孩子报了课外补习课,以达到发扬特长,补足弱科的目的。结果,几天课下来,发现孩子很累,不光身体,还有眼睛。关键是,听了课,就没时间复习了,听课效果差,做课后习题很费劲。自我管理跟不上,上了新课没能及时复习,下节课吃力,破坏了知识的连续性,吃得都是夹生饭。每天的运动量得不到保证,孩子心力交瘁啊。

所以,父母给孩子报课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的消化力,多多益善的想法不可取,不要跟别的孩子比,放下担心别的孩子多报多收益的心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对课程的消化能力来选择适合孩子的课程。

适应“线上课堂”,做到以下5点,孩子不“学困”,能自觉学习

我对学习充满信心


作为线上课的初级用户,其实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不适应期,即使出了状况,不能准时开始学习、有了厌倦情绪、学习后收获不大,父母也不要焦虑,父母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降低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即使孩子适应了,父母在选择课程的时候,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2.做好预习、复习

预习可以提高听讲效率,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预习。预习方式可以是看课本,也可以听老师事先发过来的视频资料。

线上课的独特魅力在于可以看回放、回听。当孩子累了的时候,可以利用回放、回听来复习、补习。偶尔孩子有一些小错过,也别发火,回头可以补听。提醒孩子,听懂了只是起步,还要背诵、记忆,达到会应用,才算初步学会了,后续的复习要跟上,才能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


适应“线上课堂”,做到以下5点,孩子不“学困”,能自觉学习

我在听回放


现实的课堂上,老师讲课,如果不注意听讲,过去了就得再次请老师释疑。线上课却不同,只要上课注意听,哪里有疑问,哪里没有听懂,在笔记本上做上记号,课程结束后,就可以查看课程视频回放,重新听一听。或者与辅导老师探讨,争取尽快弄懂疑难知识点。这样,可以做到不把难点留到下一次课堂上,下一节课不会因此而卡壳。

3.接纳孩子,努力做到相看两不厌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讲,这个假期,该是亲子之间每天朝夕相处最久的一段时间,在父母要孩子学习孩子想玩这样的亲子矛盾日渐增多的今天,亲子相处时间越久越难以做到相看两不厌。 此时,如果父母不寻找有效的解决方式,而是把线上课当成救命稻草,结果很可能是矛盾加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父母要多体会孩子的不容易,努力成为让孩子喜欢的父母。 比如,父母陪读,并不是说,父母坐在旁边监督孩子。父母以一种不打扰的方式存在于孩子身边,提前帮助孩子连通网络,打开电脑,进入学习的网站,当网络出现问题、课堂连接断开等的时候能够及时出现解除困难,使得网课能够畅行无阻。

父母可以观察孩子的听讲情况,比如,是不是注意力足够集中,是不是会写笔记,是不是能够积极回答问题,是不是能够主动提问,通过这些现象可以对孩子以往的课堂听讲做一个判断,知道他们是不是会听讲。如果不理想,那么,就可以跟孩子沟通沟通,教会孩子学会用心听讲。


适应“线上课堂”,做到以下5点,孩子不“学困”,能自觉学习

妈妈给你讲一讲


即使孩子出现了厌学情绪,父母也要跟孩子好好沟通,避免训斥、打骂、指责、挖苦、讽刺等强势作风,这种伤害孩子自尊的行为方式,只会带来更多不愉快的情绪,而无法促使孩子好好学习。

4.自学能力强的孩子怎么办

教育部指出,“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

有人研究声名显赫的北京四中的学习模式发现自学是解决学习成绩问题唯一出路。高考状元不上辅导班、不请家教,北京四中每周上学五天,下午3:25放学,强迫学生养成自学能力。

即使线上课大军压境,父母也要淡定,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决定选择多少线上课,选择什么样的线上课。

有的孩子自学能力很强,阅读课本就能学会大部分知识,偶尔遇到不懂的,利用百度搜索或者相对应的课程就能学会,对于这样的孩子,一节课不落地上网课反倒浪费了时间。只需选择他自己搞不定的课程来听听老师讲就好了,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孩子选择课程发扬特长。

学校和老师根据孩子年龄需要,为孩子推送的是覆盖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精准教育,跟进和解读都很及时,不光有课本知识,还有根据当前形势下发生的重大生活事件的学习,教师团队经过特别的设计和引导,非常利于培养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网课一定要听。

5.关键是培养孩子对网课的适应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慕课、网课、空中课堂等各种形式的线上课都在不停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了当下甚至未来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这次线上课堂的机会,培养孩子认识并使用线上课程,适应网络课程的学习方式,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提升网络的学习能力,培养一种利用网络学习的习惯。

在这里,提醒各位父母和同学,线上课多么好,都要量力而行,眼大肚子小,只会出了力气没收成,还打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当下,对未来也没有好处。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麻烦告知,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