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饶毅拒选院士,施一公离开清华?大学教育应该专注科学研究

搞科研,还是发论文?

“中国政府投入的研究经费以每年超过20%的比例增加,从理论上讲,它应该能让中国在科学和研究领域取得真正突出的进步,与国家的经济成功相辅相成。但在现实中,研究经费分配中的严重问题却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

这是来自,2010年饶毅和施一公联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评论,他们对于现在中国学术存在的拉关系现象深恶痛绝。

为什么饶毅拒选院士,施一公离开清华?大学教育应该专注科学研究

饶毅

而这对于饶毅来说,并不是首次如此激烈地剑指学术风气,早在2004年起,饶毅和鲁白、邹承鲁在《自然》增刊上发表过有关科技体制的文章。回国后,饶毅又多次在博客上及接受媒体采访时批评国内科技体制以及学术界风气,成为了学术界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物。

饶毅和施一公是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学术界是极为有分量的大“牛”。

饶毅出生于1962年, 1991年获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哲学博士。2007年回国,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施一公出生于1967年, 1989年提前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2008年回国,现任西湖大学校长。

为什么饶毅拒选院士,施一公离开清华?大学教育应该专注科学研究

施一公

然而,这两人在2011年初,接受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但是在12月双双落选,可以肯定他们能够候选院士,学术水平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当时这两人落选院士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国籍,有人说是因为贡献等等。

不过,最近陷入舆论的舒红兵却与饶毅、施一公也有着一丝交集,出生于1976年的舒红兵, 1995年获美国埃默里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回到中国,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副校长,于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而这一年恰是饶毅和施一公双双落选院士的那一年。从履历上来看,他们所在的领域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所欣慰的是施一公2013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而饶毅在几年前就已经放弃了评选院士。

为什么饶毅拒选院士,施一公离开清华?大学教育应该专注科学研究

颜宁

或许这一切只是巧合。然而,就在2017年施一公非常欣赏的学生颜宁离开清华,又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尤其是颜宁离开2年后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而曾为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施一公,也在2018年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参与筹建西湖大学并成为该校校长。

如此种种的巧合,难免引起外界很多猜想。不过,无论是什么原因,无疑施一公、饶毅、颜宁都是凭借着学术能力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的,他们敢于直视学术上的问题。

或许,有人说,这些人不够圆滑,不会变通,更不懂得人情世故,但是身为科研人员本就应该专心科研,拿科研成果说话,而不是所谓的人情世故和拉关系。

毕竟科研的强大,需要的是科研人员夜以继夜的研究,而不是人情世故和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