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死因新說:連中三槍,當場殞命

慈禧死於1908年11月15日下午兩點左右,光緒皇帝死於前一天。

正史記載,慈禧七十三歲壽宴當天,宮裡請了京內最好的廚師,準備了一百多道菜餚。慈禧特別高興,先飲了幾杯白酒,然後又吃了不少菜。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大便次數明顯增加,每天達幾十次,並帶有膿血。一星期後,她變得骨瘦如柴,雖然請了太醫切脈診治,但病情並無好轉;又過了一個星期,她昏迷不醒,不久就命歸黃泉了。

曾經有一種說法,說慈禧身邊宮女後來回憶,宮中的御醫們在慈禧的體內發現了一些毒性物質,證實了慈禧死於慢性中毒,但究竟是誰下的毒,不得而知。

阿琦今天帶來了另外一種說法:慈禧居然死於槍擊!

中國歷史歷來撲朔迷離,正史、野史交雜,讓人難辨真假。以清代歷史為例,簡單列表如下:

順治死因: 正史:天花 民間野史:五臺山出家

多爾袞死因: 正史:墜馬、舊疾復發 民間野史:謀殺

雍正死因: 正史:丹藥中毒(推測) 民間野史:仇家刺殺

嘉慶死因: 正史:中暑 民間野史:雷擊

同治死因: 正史:天花 民間野史:梅毒

中國官方歷史向來有為尊者諱的傳統,即便統治者死於見不得人的原因,也要大張旗鼓的記載死於正大光明的疾病,所以五千年來的歷史,幾乎看不到統治者遇刺身亡的記載,這也是毫不奇怪的。


慈禧死因新說:連中三槍,當場殞命

《太后與我》及作者巴恪斯


說慈禧太后死於槍擊,是來源於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太后與我》,作者是英國人埃蒙德-特拉內-巴恪斯爵士。按此人的說法,他於29歲的時候,成為當時67歲的慈禧太后的“面首”,並維持這一關係長達六年之久,直到皇太后去世。因此,巴恪斯掌握了大量宮廷內部消息,並於民國期間出版了《太后與我》這本書,詳細記載了事情經過,巴恪斯還坦誠自己是一名同性戀,與很多太監、王孫貴胄都有“不倫之戀”。巴恪斯於1944年在中國去世。


慈禧死因新說:連中三槍,當場殞命


言歸正傳,《太后與我》第十五章《他們殞命之時》,詳細記載了慈禧和光緒的死因,徹底顛覆了正史記載。

書中這樣寫道:

(1908年)11月14日(農曆十月二十一)星期六早晨,北京全城都知道光緒已經“仙去”,但朝廷並未公佈悼詞。實情如此:前一晚大約十一時(子時),我友崔德隆,得寵的太監,從前做過男妓的,和另一名老一點的慈禧心腹,名喚毛克勤,穿過吊橋,來到皇帝的湖畔寢宮(阿琦注:瀛臺),各握一把手槍以防皇帝自己的親信反抗,但他們收到吩咐萬不得已不要開槍……

皇帝斜靠在炕上讀《金瓶梅》,但又漂亮的滿文譯本,有康熙哥哥裕親王翻譯。中南海早就裝了電燈。崔說道:“皇上,微臣向您道賀:太后懿旨到:跪下接旨。”

光緒忠心的貼身侍臣、太監朱維壽提出:“聖上怎可對一紙下跪?太后得便的時候親自來吧。”

崔回答:“臣有命在身不敢耽擱。你且退下,否則受死。”朱微移身子想保護皇帝,毛太監開槍殺了他。崗哨事先得了命不來干涉。崔宣讀了硃紅懿旨,又說道:“皇上最好上吊,我們有絲帛在此,會服侍您昇天。”

“罷了,”光緒道,“我素知太后想要我的命。我名為國君,實則受長罪罷了,我只想問誰繼我位。”

“倫貝子(阿琦注:溥倫)。”崔答道。

……

繼而兩名兇手崔和毛及另一名從犯(按吩咐下手),將皇帝拉下炕,他掙扎但虛弱無力——這是崔親口告訴我,與李蓮英之說法略有出入;先用繩結扼,再用枕頭慢慢悶死了他。

以上就是巴恪斯的記載。書中也記載,原打算用砒霜毒死光緒,但後來太后嫌此辦法太慢,怕為人所查出,於是改為勒死。(阿琦注:但據考古發掘,光緒髮辮中砷含量過高,顯然為中毒而死,當然也有可能先中毒,並未達致死劑量,而後勒死。)

好了,下面說說巴恪斯記載的慈禧死因吧。


慈禧死因新說:連中三槍,當場殞命

老年慈禧


《太后與我》第12章《術士之能》記載,1906年夏天,慈禧曾經找到張天師算命,但天師作為道士,居然用水晶球算命(阿琦注:如果是扶乩我覺得還可信,但是用水晶球卻好似吉普賽人的做法了。)張天師算出太后將死於“袁”姓人之手。後來在白雲觀的降神會上,另外一位相士告訴慈禧還有十年壽命(結果只有兩年)。

太后滿以為自己還能在光緒死後,成為太皇太后,繼續垂簾聽政一把,她的意思是立溥倫為帝(不是溥儀,溥倫為道光皇帝曾孫。)計劃取年號為亨慶或貞慶。


慈禧死因新說:連中三槍,當場殞命


11月15日這一天,袁世凱和鐵良求太后私下接見他二人,陳述他們對國事的微見。太后寬宏同意,他們跪在她面前。袁三叩,鐵依樣而行。“太后富貴延年。您應當在頤和園幽靜之所頤養天年,勿為政事嚴脞。臣與鐵良同請太后,再頒一詔,宣佈您決意退位,任我二人為太師,共同攝政,輔助新帝處理政務。”

老佛爺大發雷霆,她憤怒地叫道:“你這賊子,不,你們這兩個賊子。我待你們不薄,你們便如此報答?我這就罷免你二人,送到刑部去受審。你們千死萬死不足蔽辜。簡直惡貫滿盈。滾下去聽我吩咐。”

鳳山當時在側廳,鐵良跪在龍座前,二人都說,當時袁拔出一把六連發手槍(阿琦注:左輪?),向太后連發三槍。他們都說他本想嚇她,逼她同意,而崔說他近距離向她平射,打中腹部。她並沒有立時不治,而是喊道:“反賊!拿下袁世凱,殺了他。逆子,為什麼我饒他這麼久?”

御醫、侍女、太監聽到槍聲,都衝了進來。李蓮英又悲又痛,不能自已,跪伏在地,號哭道:“老祖宗!您可要活著。”

血流不止,太醫束手無策。她想坐起身,卻又倒下,喃喃道:“這就到頭啦。榮祿呢?真是反了!我就真是這樣下場?行遊道士,你騙我,說我有十年陽壽。菩薩罰你。將我以太后之禮下葬。聽我遺命。斬了袁世凱和鐵良。我是不成啦。”說完,她在太監的哀哭和滿屋人的呼聲中嚥了氣。

以上就是巴恪斯的記載。


慈禧死因新說:連中三槍,當場殞命


1928年七月,在慈禧的陵墓被孫殿英盜掘之後,巴恪斯還參加了清朝遺老遺少的殮葬工作,再次見到了慈禧的遺體,他寫道:她的嘴大張著,形成恐怖的笑容;眼睛半睜,蒙著淺黃的翳;胸口是無數可怕的黑點;身體扭曲;皮膚成了皮革或羊皮紙的顏色。左腹的顏色與身體其他部分不同,可能是受到袁的致命槍擊之後,內部出血。


慈禧死因新說:連中三槍,當場殞命

慈禧陵


慈禧死因新說:連中三槍,當場殞命

慈禧遺體


巴恪斯還記載,李蓮英將自己的日記(30到35本,共計150萬字左右)交給了自己,可惜的是,二戰期間,這些日記在倫敦毀於德國空軍的轟炸。

當然,以上的這些巴恪斯的記載也許有人會產生懷疑,也許有人認為巴恪斯在說謊,無論如何,這些文字也是在正史之外的一些補充,相信與否,請諸君自決。阿琦不生產歷史,只是歷史知識的搬運者。

阿琦說歷史,天天有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