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誤會,你承擔了,反而是好事

領導要求小王帶帶新入職的小亓。

小王爽快地答應了。小亓看小王這麼幹脆心裡想:小王人不錯。

小亓是個愛學的,白天在崗位上,跟小王做工作,晚上也經常打電話向小王請教。

小王也願意教他。但是,因為小王家裡事多,這電話接得就不及時,有時還漏接。

有一次,領導跟小王說:“小亓孩子不錯。耐心點,他很快就能獨擋一面了。”

小王知道,領導誤會了。他沒解釋,向領導保證:放心領導,我一定會把他儘快帶出來。希望他不要嫌我這個師傅不夠格才好。

領導拍著他的肩膀說:“他怎麼能夠呢?我給他配的是我手下的精英。”

小王應對得很得體。

這事如果追究原因,再跟領導解釋明白,也行。本來就是小事一樁兒。但是,這樣做就會給領導留下一個受不得委屈,不能擔當的印像。解釋清楚了這件事,卻給領導留下了壞印像,不值得。

這種事,先認錯,表現出擔當;再保證,表現出大度;後暗示,小亓有對自己的誤會和不滿。領導能聽懂,也覺得舒服。


有些誤會,你承擔了,反而是好事

01

聽馬未都講過一個故事。

爸爸領兒子去朋友家做客。在朋友家的客廳等主人出來。

爸爸站在窗前欣賞窗臺上擺放的一個青花瓷瓶。

忽然,一陣風吹動窗簾,窗簾拂動花瓶,花瓶掉在地上,碎了。

爸爸彎腰撿花瓶碎片時,主人到了客廳,大聲說:“沒事,沒事。”

爸爸也連忙說:“咳,你看我毛手毛腳的。真是不好意思,明兒還你一個別的吧。”

朋友說:“還什麼還?一個破瓶,不值幾個錢。”

離開朋友家後。兒子問爸爸:“不是你弄碎的。你為什麼不解釋?”

爸爸反問他:“怎麼解釋?”

兒子說:“就說是風吹窗簾動,弄掉地的。”

爸爸再反問:“你想想當時情形,我這麼說人家能信麼?”

兒子猶豫了一下,說:“他很可能不信。但是你也得實話實說呀。”

爸爸還是問:“我是實話實說了。他肯定懷疑。他會對我什麼印像?”

兒子說:“撒謊,騙子,不擔當。”

爸爸接著問:“他誤會了我,我沒法子解釋。我就認下了這份冤枉。他會對我有什麼印像?”

兒子若有所思,點了點頭。

有些誤會,你越解釋誤會越深。莫不如不解釋。


有些誤會,你承擔了,反而是好事

02

這是我親眼見到的一次誤會。

還是小王和小亓。

公司安排他們組織一場專家會議。

小亓負責去飛機場接專家。小王組織會場。

可是開會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多小時,專家還沒到場。

小王打電話問小亓,小亓說自己記錯了航班。

領導大怒:“你怎麼安排的,讓大家在這裡浪費時間?”

小王聽領導說“你怎麼安排的”,知道領導又誤會了自己。

他只好說:“對不起,領導。全是我的錯。是我沒有向小亓地確認航班信息。”

領導聽他這麼說,就不再批評他。臉色也和緩了許多。

小王給領導的印象是勇於為別人擔錯。

小王還巧妙地開脫了自己。

高明不?

想想,如果小王委屈地說:“不怨我,都怨小王。”

雖然,他說的是事實。領導會怎麼說?領導對他的印像會怎麼樣?

面對領導的誤會,認錯還是解釋?有時候,我們的“認錯”並不是背鍋,而是解開誤會的技巧。

能在領導心目中加分的。


有些誤會,你承擔了,反而是好事

03

唐朝盧藏用考中進士。但朝廷聽信了讒言,並沒有馬上給他封官。盧藏用並沒有找機會託人去解釋澄清自己。盧藏用發現,許多隱居士人不但名聲沒有被埋沒,反而身價倍增。於是,盧藏用在終南山假意做隱士,來引起朝廷的重視,很快做了大官。

有時候,面對誤會,以退為進,反而能收到奇效。


有些誤會,你承擔了,反而是好事

04

生活中,會遇到各種人和事,瓜田李下的事太多了,免不了產生誤解,甚至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這種情況下,千百萬不能憑一時衝動鹵莽行事,急於澄清事實,大聲感冤。有些誤會,你承擔了,反而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