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後,隱居寺廟30年;從不洗澡,體面走完餘生,從此世上再無他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笑面人》

翻開歷史的畫卷,我們總會驚歎於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沒有哪一種文明曾像中華文明歷經前年而未曾衰敗。自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到唐詩宋詞元曲,再至近代的沉淪崛起,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歷史符號,等待著我們去發現與探索。而今天筆者將帶領大家去了解一個人與一個時代的牽絆。

解放後,隱居寺廟30年;從不洗澡,體面走完餘生,從此世上再無他

“末代故事”中的小人物

熟悉歷史的人都清楚,在明清時期,宦官權勢極盛,不少窮苦人家因為無力支撐生計,只好將自己的兒子送入宮中侍奉皇親,也就是我們口中的“太監”,筆者姑且將其稱為一種職業吧。

不過這種職業在當時如果不是迫於生計,應該不會有人願意主動去做,而且“一入宮門深似海”,誰也不知道迎接自己的是榮華富貴還是痛苦的循環。而熟讀晚清歷史的朋友應該都聽過孫耀庭這個名字,他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太監,他的遭遇也十分令人心疼。

在他幼年時期,家中並不富裕,在萬般無奈之下,他的父親只好將八歲的孫耀庭淨身,送入宮中當太監,期望能讓全家過上一個比較安穩的生活。可惜世事難料,在他忍受淨身之痛,昏迷三天再次醒來的時候,清朝已經滅亡,全家人的希望就這樣突然破碎了。

無奈與恥辱的心情就這樣伴隨他度過了幼年時期。不過雖然清朝的滅亡已成事實,但封建主義的幽靈還有一息尚存,仍住在紫禁城中的“末代皇帝”溥儀依舊在暗暗地享受著貴族的待遇,甚至不顧民國禁令,公然大肆在民間徵收太監、婢女入宮服侍。

解放後,隱居寺廟30年;從不洗澡,體面走完餘生,從此世上再無他

於是在孫耀庭15歲那年,他再次抱著飛黃騰達的夢想,入了紫禁城,見到了溥儀,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批太監。在“末代皇帝”的這座小朝廷裡,孫耀庭先後侍奉了端康皇貴太妃、婉容、溥儀,耳聞目睹了一些坊間無從得知的事,也親歷了溥儀被逐出紫禁城的那一幕。

之後孫耀庭和其他的太監、婢女一樣,也離開了紫禁城,開始了漂泊流離的人生。正值軍閥混戰,百姓的日子都不好過,為了生計,他不得不整日出入大街小巷,撿些廢品、煤渣,勉強填飽肚子。

之後又經歷了抗戰、解放戰爭,飽嘗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可以說,孫耀庭代表的小人物是那段時代的見證者。

解放後,隱居寺廟30年;從不洗澡,體面走完餘生,從此世上再無他

柳暗花明又一村

好在之後解放戰爭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家對於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人口進行了妥善安置。

像孫耀庭一樣的太監,每個月都可以拿到固定的補貼,而孫耀庭因為曾在宮中待過一段時間,跟著一些大家閨秀學習了一點文化,便被安排負責全市的寺廟管理工作,還曾擔任了六年的出納,生活也逐漸有了一些起色。

可惜風雲突變,時局難料,到了1966年,中國成立以來的一次灰色時間段,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孫耀庭的生活也遭到了改變。無奈,他只好住進了北京市中的一座大型佛教寺院——廣化寺,開始了後半段的人生。

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尚在人世的太監只剩下了孫耀庭一人,而因為經歷了自晚清至近代以來起起伏伏的變化,他也受到了一定的尊敬,在寺廟的生活也比較安穩,於1996年安詳地離開了人世,享年94歲,就這樣在寺廟中隱居了30年

而在寺廟生活的這段日子裡,他一直堅守著一個習慣——即使臨終也沒有洗一次澡,箇中原因相信大家也都可以理解。

孫老由於自身曾當過“太監”,身體已經無法像正常男子一般,所以還是有一絲自卑的,在寺廟中的時候,無論冬夏,哪怕再難忍受,他也絕不洗澡,他不願意人們看到他那不再完整的身體,不願意在這個新時代袒露舊時代的痕跡,不願意想到別人在背地裡嘲笑的目光,他要保留最後的一點尊嚴。

所以即使在臨終時,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見過孫老的身體,就這樣體面地走完了他的一生。從此世上再無他,也再無太監。

解放後,隱居寺廟30年;從不洗澡,體面走完餘生,從此世上再無他

人間正道是滄桑

社會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無論誰也不能逆時代潮流而行。在百態人生中,有歡喜有憂鬱,無人行雲流水,平靜地過完一生。而像孫耀庭老先生這樣,可以將自己個人的命運與不同的時代背景相牽絆的人生,無疑是精彩的。

人生無常亦人生之常,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我們都無從知曉,“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從搖籃到墳墓,從咿呀學語到搖搖欲墜,我們要經歷太多依依不捨的分別。

我們要走過太多坎坷崎嶇的小路,隨它在前路設下埋伏安上路障,亦或是柳暗花明前途坦蕩,當我們燒燬心間沉重的負擔輕裝上陣的時候,便能無視那些作祟的情感,以淡然之態,直麵人生無常

解放後,隱居寺廟30年;從不洗澡,體面走完餘生,從此世上再無他

歷史的車輪總在不經意間滾滾向前,我們瞭解歷史,究竟是為了什麼?筆者眼中的歷史,是對昨天的一種歸納總結;是對今天的一種警告啟迪;是對明天的指引。我們常常會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可歷史也從不會抄襲。

“太監”曾在明清時期盛極一時,可它終會退出歷史的舞臺,而歷史上的勝敗興衰卻又總是以驚人的相似出現又消失,這是一種經驗,也是一種進步。

如今我們已經步入了新時代,儘管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但總歸是在進步的,“世道如弈棋,變化不容覆”,時間就是答案,而書寫人生的畫筆現在就在你我手中。

對於過往歷史中的文化,我們要批判地繼承,熟悉歷史,把握好時代發展的脈絡,才能學以致用,這是新時代的新青年都應該瞭解的一點,也是我們民族文化中最成功的一點。“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筆者希望大家不因幸運而故步自封,也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定符號,我們要尊重每一段歷史印記,守護好自己獨特的時代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