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裡,康熙皇帝明明知道他的大兒子胤褆喜歡寶日龍梅,為什麼沒有給胤褆?

張雪飛ZXF


在政治利益面前,沒有親情、愛情,只有交易。《康熙王朝》裡的康熙和寶日龍梅就是非常純粹的政治交易,只是犧牲了大阿哥胤褆內心的一片純真感情。

《康熙王朝》劇中的康熙雄才偉略,擒鰲拜,復臺灣,徵葛爾丹,對整個大清王朝的領土完整和大清的政治版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在於漠北葛爾丹的博弈中,康熙是最難對付的,中國曆代王朝都對北方遊牧民族沒有過多的辦法,大清朝依然也遇到這種情況,只是相對比其他朝代要輕鬆一些。

在對葛爾丹的戰爭起源是因為葛爾丹對親大清的寶日龍梅部落的入侵,並且強佔其領土,屠殺族人,只有公主寶日龍梅逃出往大清,尋求此時的天下公主康熙幫忙。

康熙是個非常英明的政治家,此時的大清正在南方與鄭經血戰,準備收復臺灣,雖然寶日梅龍逃到大清,受到了大阿哥胤褆的保護,也很清楚寶日龍梅的述求,康熙依然拒絕了她的請求,甚至不允許大阿哥胤褆過多的對她進行幫助。

這純粹就是政治原因,如果康熙答應了寶日龍梅,那麼大清將面臨南北兩線作戰,對於剛剛平息了吳三桂反清的大清來說,元氣大傷,無法同時進行兩場戰爭,這是根本點。

其次,如果康熙滿足了大阿哥胤褆的心裡需求,把寶日龍梅許配給他,那麼必定會引發葛爾丹的警惕和不滿,寶日龍梅如果從了大阿哥的妃子,那麼大清出兵西北,討伐葛爾丹是早晚的事,就有可能逼迫葛爾丹先發制人。

更何況康熙此時為了穩定葛爾丹部,都已經送公主到草原和親葛爾丹,下了這麼大的血本,怎麼可能在關鍵時期允許大阿哥和寶日龍梅有私情,甚至近一步發展,亂了整個大清局勢的部署。

當康熙皇帝收復了臺灣,騰出手來要出征討伐葛爾丹的時候,他不但帶上了大阿哥胤褆,還帶上了寶日龍梅,這也是康熙皇帝的政治考慮。

帶上大阿哥,需要胤褆這樣的猛將去征戰,同時為自己建立軍功,為他未來在太子之爭中增加砝碼,這是皇帝的死心;同時,利用胤褆對寶日梅龍的一片真心,實心實意的為女人去戰鬥。

那麼帶上寶日龍梅,康熙的考慮非常的現實,他要征伐葛爾丹,必須得到其他草原部落的支持,而寶日龍梅有著草原部落天然接班人和公主的身份,這非常符合康熙的聯盟需求,而寶日龍梅在此時才明白,大阿哥不可能有那個能力為他報仇,更沒有那個權勢讓她重回草原,與其做一個王妃,不如委身於皇帝,即使做不成草原女汗王,也可以去後宮做個貴妃。

寶日梅龍很現實的考慮了這一點,這又和康熙皇帝的政治佈局不謀而合,於是就在草原上滾了床單。

綜上來看,在所有的權利之爭中,一切的所謂純潔情感都是一文不值的,可惜大阿哥不明白這一點,最後在太子之爭中落敗。


沉墨I方之城


寶日龍梅在本劇裡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人物,《雍正王朝》裡的十三爺,就是寶日龍梅的兒子。寶日龍梅一共有三個特殊的身份,第一,她是科爾沁草原上的公主,是科爾沁王公的女兒。

第二,大阿哥喜歡胤褆。第三,寶日龍梅最後成為康熙帝的女人。那我們來看看寶日龍梅她是怎麼想的。寶日龍梅他們的部落被葛爾丹所滅,而她的父親被葛爾丹所殺,她來到大清,是想找康熙主持公道的,替父,替自己的部落報仇的。

在這樣國恨家仇的情況下,她根本是無暇顧及大阿哥的情感的,即使她知道,她也不能理由,也就是所謂的大仇未報,不敢談及兒女之情。如果不是葛爾丹的原因,那麼她做為蒙古王公的女兒,可能與大清和親,可能會嫁給大阿哥。

但是,此時,她這個身份也是虛的,是需要大清擊退葛爾丹,然後讓她重新成為科爾沁草原的主人,而能夠幫助她實現這個目標的,並不是大阿哥,而是康熙帝。

而康熙帝此時又是怎麼想的呢?他當然對葛爾丹是不滿的,因為葛爾丹想成為北方草原的主人,然後跟大清分庭抗禮。但是康熙必須忍住,因為東南方向的鄭經的問題沒有解決,他不能兩線作戰,那麼對於大清王朝來說,那會很危險的。

所以他必須先解決東南方面的問題,而為了穩住葛爾丹,他不得不將自己最喜歡的婦兒藍齊兒嫁給葛爾丹,他當然知道藍齊兒並不能解決兩邊的問題,但是可以爭取時間。

康熙當然知道大阿哥喜歡寶日龍梅,但是他不能讓寶日龍梅嫁給大阿哥,那個就是公開表態,大清要為寶日龍梅,去對付葛爾丹,所以康熙必須制止這個問題。

那為什麼後來康熙讓寶日龍梅成為自己的女人呢?而且還是大阿哥在場的情況下?原因是大清與科爾沁部落需要聯姻,那為什麼不是大阿哥,而是自己呢?這裡面有兩層原因,第一,寶日龍梅對大阿哥只是感激,她更喜歡的是康熙,然後也是有目的。

第二,康熙在提防大阿哥,大阿哥有奪嫡的實力,如果讓他娶寶日龍梅,那就意味著大阿哥有科爾沁大草原的支持,這個是康熙所不願意看到的。


歷史簡單說


寶日龍梅,是喜歡大阿哥的,但是,對於她而言,實現家族的復興,比個人的愛情要重要的多,所以她選擇把自己的感情放到一邊。憑藉自己的美貌和聰慧伶俐,她很快就引起了康熙的注意。


魯迅說過:“沒人會拒絕一個美麗的女人,我也不例外。”在寶日龍梅多次製造浪漫後,康熙終於和她在大草原做了不可描述的事,這次之後,她一口咬定自己懷了孩子,而且不願意去宮裡生活。康熙信了。

那麼她真的懷上孩子了麼?不得而知。但是她自信的說自己確實懷上孩子了,回到草原後,她怎麼還弄不出一個孩子來?一旦有了孩子,不管是誰的,她和康熙有夫妻之實,康熙也承認了,那麼這個孩子康熙也承認,這樣一來,她就有靠山了。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十三阿哥。



為了家族復興,寶日龍梅是必須要犧牲自己的。康熙也知道大兒子喜歡寶日龍梅,但沒辦法,他自己也喜歡,而且他也覺得寶日龍梅喜歡自己。靠康熙這個靠山,寶日龍梅也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的,也是一個不簡單的女人。


歷史密探


《康熙王朝》中,大阿哥對寶日龍梅的心思,康熙當然是有所察覺的。最明顯的便是寶日龍梅剛剛逃到北京,被葛爾丹派來追擊的人馬撞見,大阿哥為了她出手打死葛爾丹大將的舉動。

康熙不願將寶日龍梅給大阿哥,最初的考慮是不想過早與葛爾丹攤牌、撕破臉。準格爾統一漠西蒙古,向東侵吞漠北蒙古的時段,清政府的注意力正放在遷界禁海、收復臺灣上面,對葛爾丹採取的是安撫拖延策略。此時的寶日龍梅是個燙手山芋,公開庇護她等於就是與葛爾丹正式宣佈敵對立場,極有可能導致臺灣、草原南北兩線的被動作戰局面,這是康熙所不願意看到的。

為執行先南後北的戰略,康熙甚至不惜遠嫁愛女藍其兒與準格爾和親來換取時間。於是也就很容易解釋為什麼康熙對大阿哥為救寶日龍梅打死葛爾丹大將的事大發雷霆,大阿哥的生母慧妃娘娘傻乎乎得還拿這事來顯擺兒子的英勇,母子兩個說話、做事完全沒對到康熙的心坎裡去。此時的康熙,只能將寶日龍梅雪藏起來,有意冷落著她,外交上則是與葛爾丹心照不宣,維持著表面的和氣。

寶日龍梅這邊,對大阿哥也應該是有感覺的,很少有女人會對救美的英雄不動心。只是她身為科爾沁草原的公主,揹負著父兄被殺、草原被佔、牛馬子民被奪的血海深仇,心裡擺在第一位的只能是報仇雪恨。因而,勢單力薄的寶日龍梅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她實現復仇夢想的人。很顯然,大阿哥沒有這個能力。

大阿哥雖然是康熙長子,但清帝國的太子是嫡出的二阿哥,至於像征伐葛爾丹這樣決定大政方針的權力,更是隻掌握在皇阿瑪康熙手中。大阿哥在父親和弟弟面前,都註定只是區區臣僚的地位,根本無法為心愛的寶日龍梅實現心願、薄得美人芳心。如果說先前朝鮮、日本、俄羅斯三國使臣索還禮品的事件只是讓他面子上掛不住,而現今的寶日龍梅,則是真真正正地讓大阿哥體會到了自己對權力的需求。

寶日龍梅也深知,只有皇帝才是權力核心的決策人,也只有康熙才能出兵剿滅葛爾丹為她恢復草原、子民。想通了這一點,於是她費盡心思得親近康熙,甚至求李德全促成她為康熙侍寢,試圖用她自信的容貌和身體去影響康熙的決策。但深諳為政之道的康熙始終與這個“草原月光”保持著距離,直到臺灣收復,能夠騰出手來親征葛爾丹的時機成熟。

等到葛爾丹覆滅,寶日龍梅與康熙的政治關係又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雙方的所求各有不同。寶日龍梅打算的是重建科爾沁草原,並且求得康熙的庇護確保部落的生存和安定。康熙的關注點則是準格爾衰弱後蒙古地區的新秩序,把廣大的草原戈壁維持在鬆散的分裂制衡狀態,符合清政府對這些地區的統治利益。在中原和江南,大清繼承明帝國的官僚體系統馭漢人。而到了北方,帝國則以避暑山莊為中心,構建蒙古各部落與“女真汗王”的臣服、朝貢體系。

電視劇安排了一個對大阿哥十分殘酷的劇情,寶日龍梅與康熙在草原野合滾草地,卻讓鍾情於她多年的大阿哥和太監一起用黃綢為他們二人遮擋。寶日龍梅精心構築的“強暴式政治聯姻交易”,實現了她為科爾沁草原謀求康熙庇護的願望。同時也在父子倫理,和康熙防止蒙古部落介入皇位奪嫡內政的考量中,完全斷絕了大阿哥與寶日龍梅兩人間的任何可能。

至此,大阿哥最後下定了與太子爭位的決心。寶日龍梅的打擊,使得這位原本打算“皇阿瑪活著忠於皇阿瑪,皇阿瑪死了忠於太子”的善良單純少年,終於在爭奪至高無上皇權的道路上卻走越遠。


劇透歷史


寶日龍梅是虛構人物,在劇中為喀爾喀蒙古的公主。她被噶爾丹害的家破人亡,為了復仇前往北京向康熙求救。

寶日龍梅剛到北京就被噶爾丹的人馬找到,大阿哥英雄救美,並打死了噶爾丹一員大將,兩人就此相識。不過康熙卻對此事大為震怒,因為此時清朝忙於收復臺灣,還無力和噶爾丹相爭,所以只能對寶日龍梅進行冷處理,嚴禁大阿哥和她有親密接觸。

為防止過分刺激噶爾丹,康熙甚至將藍齊兒格格嫁給噶爾丹對其進行籠絡。

寶日龍梅眼見暫時報仇無望,而大阿哥又對自己有好感,所以只能先和大阿哥保持曖昧關係,試圖日後接近康熙,大阿哥就這麼傻乎乎地上了寶日龍梅的套。

要說寶日龍梅完全對大阿哥沒有感情是不可能的,但大阿哥不是太子,處處受到康熙的制約,沒有實力去幫助她報仇,所以寶日龍梅只能把他當成備胎使用。

寶日龍梅藉著和大阿哥的關係,一直在康熙面前刷存在感,沒想到讓康熙也有了一絲心動。收復臺灣後,康熙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噶爾丹了,最終康熙御駕親征擊敗噶爾丹,寶日龍梅終於報了血海深仇。

隨著噶爾丹的覆滅,寶日龍梅和康熙的關係發生了變化。此時的她不再是無家可歸的流亡公主,而是喀爾喀蒙古的合法繼承人,但她長期流亡在外,對於部族已經失去了掌控力,需要得到強有力的支持。

而康熙則需要穩定對喀爾喀的統治,使其永遠臣服於清朝,所以得選派一個聽話的人去管理喀爾喀。

寶日龍梅需要得到強有力的支持,康熙則需要一個聽話的管理者,兩人一拍即合。於是寶日龍梅主動獻身,在青青大草原上和年邁的康熙滾起了床單。完事之後,寶日龍梅就可以說已經身懷康熙龍種,可以名正言順地回到家園。對於康熙來說,喀爾喀蒙古之事也可以高枕無憂了。

不過在兩人滾床單的時候,則是大阿哥和一群太監在四周拉起圍簾。大阿哥聽著兩人纏綿之聲毫無辦法,只能像太監一般無能無力,他的手在顫抖,心在滴血。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誰讓他沒有實力呢?


石頭說歷史


蒙古草原上的,寶日龍梅公主家人被殺,自己的國家又被準噶爾可汗噶爾丹奪走,一個弱女子毫無辦法 於是,千里逃到北京找康熙借兵攻打噶爾丹,但當時康熙還最後沒下決心和噶爾丹翻臉,於是一直把她甩在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府裡晾著她,被她的美貌吸引,便心生愛意。


寶日龍梅不遠萬里來到北京,一直不停的有說 康熙出兵攻打葛爾丹,但是康熙就把她安排在大阿哥的府裡涼著她,這一來二去 大阿哥就和寶日龍梅產生感情了,寶日龍梅好像也喜歡大阿哥,她在大阿哥哪裡完全有可能當個正福晉,但是寶日龍梅一想到國恨家仇,就毅然決然的把兒女情長拋在一邊。

葛爾丹變得越來越囂張,就算康熙把自己最愛的女兒藍齊格格嫁給他,還是沒有解決根本的原因 也沒有換來片刻的和平,戈爾丹膽子越來越大 ,越來越囂張,這時候康熙 不打算是不行了,於是在康熙29年,他決定前往蒙古草原御駕親征葛爾丹,寶日龍梅和葛爾丹有不共戴天的仇恨,所以康熙御駕親征的時候 帶上了她。



這一仗一打就是打了好幾個月,最後清軍大勝,康熙龍顏大悅,然後和寶日龍梅這幾個月的單獨相處中,也逐漸的產生了感情,可以說這時候康熙已經不抗拒寶日龍梅了,所以一不留神 讓寶日龍梅佔了便宜。


康熙也知道大阿哥喜歡寶日龍梅,可是架不住他和寶日龍梅兩個人兩情相悅,所以就管不了這麼多了,寶日龍梅也, 信誓旦旦的發誓這輩子只愛康熙一人,不知道大阿哥聽了心裡會是什麼滋味,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吧。

總結:也許一開始寶日龍梅向康熙獻媚,只是為了利用他為自己報國恨家仇而已,但是直到後來 寶日龍梅真的愛上康熙了,愛的那麼深沉,愛的那麼死心塌地,寶日龍梅這個角色雖然是虛構的,但她是有原型的,她的原型就是 十三爺胤祥的生母。


佳寧說歷史


在《康熙王朝》裡面的寶日龍梅不得不說是個美貌和智慧兼得的女人,但是智慧的女人一旦狠起來連自己都不放過。來自蒙古大草原的寶日龍梅由於家鄉沒葛爾丹吞併,其死裡逃生來到京城尋求康熙的幫助,並利用大阿哥的對其的感情作為跳板接近康熙而達到自己重建家園的目的。


康熙知道大阿哥喜歡寶日龍梅嗎?


寶日龍梅揹負國破家亡的仇恨一路來到京城所以尋求康熙的幫助,可是來到京城之時被葛爾丹的將領發現,大阿哥為了維護寶日龍梅當眾打死了葛爾丹的大將換來康熙的一頓痛罵,從這點康熙看出大阿哥是喜歡寶日龍梅的。

康熙為什麼沒有把寶日龍梅賜給大兒子?


寶日龍梅的到來讓康熙左右為難,當時的朝廷正在傾國之力為收復臺灣做準備,採用的策略是南圍剿北安撫,所以不能因為一個小部落公主得罪葛爾丹。但是康熙更不允許自己的子和那個草原部落的公主聯姻來鞏固勢力,牽制住大清國的命運。



所以在康熙知道大阿哥的心意卻裝作不明白,把寶日龍梅留在阿哥府幾年不聞不問,直到收復臺灣才把寶日龍梅的復仇計劃當做出征葛爾丹的理由北上攻打葛爾丹。


這幾年間寶日龍梅一直都知道大阿哥對自己的愛,他也明白如果嫁給大阿哥自己的復仇之路就徹底無望了。她需要找一個權利至上的男人做自己的後盾,所以在康熙平定葛爾丹之後這位心機的女人就主動把自己獻給了康熙,以換來後世子民的太平生活。


愛歷史的二師兄分享對歷史的認知,歡迎大家的關注點評呦!



小八戒愚論


導語:寶日龍梅原來是蒙古草原的公主,大阿哥胤褆對他非常愛慕,康熙也知道,但是寶日龍梅被康熙佔有了,這是為什麼呢?

寶日龍梅是蒙古草原的公主,在家破人亡之後,獨自來到京城,他想要康熙幫助她復仇。寶日龍梅的父親是蒙古草原的一個部落首領,由於遭受到葛爾丹的侵犯,才導致被殺害。

葛爾丹是蒙古準葛爾部的首領,他立志要成為成吉思汗那樣的大汗,在葛爾丹逐步壯大以後,開始對蒙古草原的各部落開始侵犯。由於寶日龍梅的父親對葛爾丹不服氣,葛爾丹就帶領大軍偷襲了寶日龍梅的部落。

寶日龍梅來到京城以後,陰差陽錯的遇到大阿哥胤褆,大阿哥就把寶日龍梅藏了起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以後,大阿哥喜歡上了寶日龍梅。

那麼康熙知道大阿哥喜歡寶日龍梅,為什麼還要佔有她呢,這個就要從康熙、大阿哥和寶日龍梅的身份和利益去綜合考慮,不單純就是感情的問題。

大阿哥和寶日龍梅的關係

我認為大阿哥跟寶日龍梅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兩個人年齡相仿,而且各自都是尊貴的身份。寶日龍梅對大阿哥應該也有好感,要不然怎麼會跟大阿哥相處這麼久呢。

但是寶日龍梅始終把復仇放在第一位,如果要去攻打葛爾丹,大阿哥是沒有這個能力的。寶日龍梅雖然喜歡他,但是在利益面前,她還是屈服給了權力,寶日龍梅甚至主動要求去侍寢。

大阿哥對寶日龍梅的感情就不必說了,他心裡非常愛寶日龍梅。可惜自己只是皇長子的身份,不是太子,將來也不會成為皇帝。在康熙臨幸寶日龍梅的時候,大阿哥還要替康熙拉起來圍布。這一切都記在大阿哥心裡,也促成了大阿哥要與太子一爭高下的決心。

康熙和寶日龍梅的關係

我認為康熙對寶日龍梅就沒有感情。康熙臨幸寶日龍梅,完全是出於統治的需要,他要把自己的血脈留在蒙古草原,將來有利於大清的統治。就像成吉思汗一樣,每次征服一個地方,就要臨幸征服地區的公主,要把自己的子孫留在那些地方。

寶日龍梅對康熙也是沒有感情。寶日龍梅只是在利用康熙的權力,幫助她收復自己的失地,為自己的父親報仇。當康熙打敗了葛爾丹,寶日龍梅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離開。

康熙佔有寶日龍梅其實也是對太子胤礽的保護。大家都知道,如果按照長幼順序,大阿哥有權繼承皇位,可是他的母親只是貴妃。康熙立了二阿哥胤礽為太子,胤礽的生母是皇后。

寶日龍梅畢竟是蒙古人,康熙不讓寶日龍梅跟大阿哥在一起。其一是保護大阿哥不讓蒙古人控制,其二是為了不讓大阿哥聯合寶日龍梅爭奪皇位,保證太子胤礽的儲君之位。

所以說,康熙佔有寶日龍梅是有目的性,一方面是為了維護大清的統治,另一方面是保護太子,自然就沒有大阿哥什麼事情了。


小燦哥說歷史


《康熙王朝》中,寶日龍梅是喀爾喀蒙古的公主,家鄉被噶爾丹佔領,父親也被殺害。她身負國仇家恨,一個人跑到京城。在京城,寶日龍梅與大阿哥邂逅,然後兩人又“擦肩而過”。康熙明知自己的大兒子喜歡寶日龍梅,為何沒有做個順水人情,反而橫刀奪愛呢?

寶日龍梅特殊的身份決定了,她與大阿哥終究只能有緣無分

清朝與蒙古有通婚的傳統,尤其是上層王公貴族,許多滿清皇室成員都迎娶蒙古女子,孝莊和順治的皇后就是蒙古人。按理說大阿哥與寶日龍梅結婚不僅情投意合,而且符合祖宗禮法。問題就出在,康熙對寶日龍梅也有“需求”。

當時,康熙與噶爾丹關係緊張,康熙要對付噶爾丹就需要拉攏其他蒙古貴族。寶日龍梅在蒙古草原有很強大的號召力,不說一呼百應,最少也能安撫蒙古貴族,讓他們不要站在噶爾丹一邊。

打仗需要熟悉地形、地勢,清軍客場作戰,將士如果不熟悉地形很容易陷入被動。寶日龍梅熟知蒙古草原的地形與風俗,在戰場上可以發揮“導遊”的作用。

即使打敗噶爾丹後,康熙也需要一個人來穩定蒙古的局面,寶日龍梅再適合不過。

如果寶日龍梅嫁給了大阿哥,那就只能當個家族主婦,很難發揮統戰作用;只有待在康熙身邊,才能價值最大化。在目標上,寶日龍梅與康熙是一致的,都希望將噶爾丹打敗。

為了接近康熙,寶日龍梅都不惜投懷送抱、以身相許。寶日龍梅心裡清楚,只有藉助康熙的力量才能實現自己的復國理想,與大阿哥的兒女情長不一定在她的日程表內。

為了防止大阿哥在朝中的勢力做大

康熙當時的打算是,胤礽當自己的接班人,大阿哥做個王爺。康熙既然把大阿哥朝著王爺的方向培養,那就不能讓他的力量超過胤礽。

大阿哥當時已經有明珠的支持,手裡還有一支自己的部隊,如果娶了寶日龍梅,再加上蒙古貴族的支持,勢必打破與胤礽的力量平衡。

康熙是平衡術的高手,時刻都在拉攏與打壓中權衡,提拔明珠就是為了制衡索額圖和胤礽。當時康熙已經在醞釀吐故納新,準備對大阿哥的支持力量明珠下手了。為了削山頭,棒打一對鴛鴦又算得了什麼。

寶日龍梅是一位長得漂亮又可愛的“小胖墩”,康熙又是一位多情帝王,難免不心動。


秋媚讀史


都是特殊的政治人物,也註定了他們的結合不會那麼隨意!也許寶日龍梅和大阿哥之間曾經彼此都有過好感,但在家族與朝廷利益面前,也註定了寶日龍梅不可能選擇與大阿哥結合,康熙也不可能允許大阿哥迎娶寶日龍梅。

寶日龍梅是蒙古科爾沁某部落王爺的長女,在噶爾丹的入侵中,其父陣亡家族的土地和人口盡被噶爾丹掠奪,是那一刻起寶日龍梅的生活中就只剩下一個詞——報仇!



因此她毅然決然隻身突圍來到北京,企圖尋求康熙為自己的父親和家族主持公道,但這一時期康熙正著手解決臺海問題,還無暇顧及北疆,對待葛爾丹的咄咄逼人康熙只能暫時選擇忍耐,見康熙短時間內沒有北上幫自己復仇的想法,那寶日龍梅就只能有一個選擇,設法與康熙拉上關係。

也許可能有人認為大哥同樣是皇子而且一直傾心寶日龍梅,寶日龍梅如果選擇與大阿哥結合,是否也一樣會解決問題,與朝廷攀上關係,在這一點上也許寶日龍梅看得更長遠,大阿哥雖貴為皇子但地位有限甚至不如太子,他根本無法左右清朝的決策,如果嫁給大阿哥恐怕寶日龍梅就只能成為一個相夫教子的福晉,恢復家族勢力為父親報仇將變得遙遙無期。真正能左右清朝政策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康熙,只有康熙才能幫自己完成復仇計劃,而且在這一環節寶日龍梅看的更深遠,未來如果能趕走噶爾丹奪回丟失的草原和人口,寶日龍梅也需要重新進行治理,但如何樹立威信與威望將是一個更大的難題,這一切也需要康熙來幫助解決。



所以面對大阿哥的追求,寶日龍梅卻只能選擇拒絕,家族的利益已經不允許她擁有個人愛情,對於寶日龍梅的想法,老謀深算的康熙不可能不知道,但在噶爾丹危機沒有解決之前,他不可能考慮另立一個山頭,所以面對寶日龍梅的追求,他還是儘可能選擇拒絕。

平定葛爾丹之亂後康熙在興奮之下“被動”的與寶日龍梅有了那一次,事後他很意味深長的說自己是被“強暴”!因為他對寶日龍梅的定位一直比較猶豫,他需要蒙古各部落服從清王朝的統治,但他又害怕蒙古部落再一次蠢蠢欲動,所以他不想與寶日龍梅走的太近,事後也企圖冊封寶日龍梅為妃子並將她留在後宮,但面對她的執意離開,要重回蒙古草原重新治理她的子民,康熙雖有很大的不情願但他也明寶日龍梅多年來的心願就是如此,她與自己也只是合作關係,因此康熙也沒有過多的表示挽留,無奈的指示寶日龍梅趕緊離開,言語之間也流露出了不想再與她有糾葛的態度,也許他們倆的關係到此可以結束了。

至於大阿哥,他也許是這一次“三角戀”中最受傷害的人,也許他是這三個人中最付出感情的人,但是三個人的特殊關係也註定了他什麼也不會得到,自己的二弟已經被確立為太子,作為父親的康熙絕不容忍大阿哥做大,也絕不允許大阿哥有外在勢力,也許大哥真的是為了愛但康熙不會容忍大哥向蒙古勢力靠攏,更別說對於寶日龍梅而言大阿哥並不是穩定的依靠,這也註定了大哥會成為這場“三角戀”的最大犧牲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