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好多理财产品,为啥还有很多人存定期?

理财迦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为什么还有很多普通投资者选择银行定期存款呢?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还是为了本金的百分之百安全。



众所周知,银行业作为国内三大类金融机构之一,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三性”原则。尤其是将安全性放在首位,足见其重要地位的。而普通投资者正是看重存款的高安全性。毕竟,定期存款不仅收益较高而且属于一般性存款,又有存款保险保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多少年以来都是相信银行,更相信存款方式。

截止2018年底,我国居民储蓄规模已突破173万亿元,而且这还是居民储蓄率逐渐下降后的结果。由此可见,作为全球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绝非空穴来风。


说实话,一直以来中国老百姓都有储钱、置地买房的习惯。总觉得手中藏点钱才是最安全的,不像那些欧美发达国家的人习惯提前消费和透支,在咱们国内老百姓来说,那样的过日子没有保障。不过,今天的很多年轻人也逐渐学会了信用卡透支或者现金贷的消费。

但总的来说,中老年人还是喜欢去银行存款尤其是存定期。这是为自己养老做准备,更是确保后半辈子生活开支的储蓄。因此,只有选择银行存款类产品才放心,换做是浮动收益类或者非保本型理财产品,都是不靠谱的(对他们来说)。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尽管理财产品有很多,但保本型理财产品随着资管新规实施后,将全部退出市场,而非保本理财产品并不一定适合大多数人。另外,比较熟悉的互联网金融等理财产品看似流行,但也并非适合中老年人的操作。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请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偏好来定。也请所有投资者提高自己的风险防范意识!


东震木


这不奇怪,以我的家庭为例,我和我的父亲,祖父三代人打理资金的方式都不一样。我存的是理财,父亲存的是大额存单,祖父则存的是一般定期。

我刚刚买了房,积蓄所剩不多。工资收入稳定。我的钱每月会拿出来2000元做基金定投。还有一部分积蓄就购买我们银行的理财产品。我认为现在正是挣钱的时候,承担一定的风险,享受更高的利率,即使赔点本金,我也能承受得住。

我的父亲已经退居二线,再过几年就该退休了。辛苦了一辈子,攒了一辈子的钱。他比任何人都心疼自己那几十万块钱。他经常说,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理财违约情况那么多,有些银行还出事儿了,我可不想让我的养老钱打水漂。大额存单属于存款,利率还不低,正适合我。

我的祖父已经八十了,走路都颤颤巍巍,子女们都很孝顺,平时也不需要他花什么钱。他存钱的目的就是心里有个放心。没事儿了,拿出存折看看,心里就会安稳很多。其实钱也不多,就两万块钱。他几乎不追求收益,能让银行帮忙管着就可以了。

我们三代人看待存款这件事儿的角度不同,我是为了收益,父亲是为了保本,祖父是为了保管。我们三代人选择的产品自然不同。这也就解释了题主问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存款。

事实上前几年定期存款的办理数量也确实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如果没有大额存单的出现,定期存款只会越来越少。

年轻人买理财,占社会存款总量并不多。反而是上了年纪的人拥有这个社会存款总量的绝大多数。他们的存款习惯决定了什么产品畅销。所以题主看到的办理定期的人正是拥有这个社会大部分存款的那群人办理的。

习惯了办理理财的我们慢慢变老,成为这个社会的主要群体以后,理财的办理数量还会进一步加大。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


银行研究僧


明明有很多的理财产品,人们为什么还会选择去存定期存款呢?实际上理由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太复杂。银行的理财产品实在是太多了,基本上每月都会发行1万多只。4800多家银行中,几乎每家都会发行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不同期限、不同投资方式、不同的收益率,让人眼花缭乱。

不同的理财产品日期也很复杂,有的可以随时收回,有的会长达几年不能提取,万一急用钱也没办法。银行存款可是可以随时取现的。

对于绝大多数理财小白来说,不了解也不明白这里边究竟有多少潜规则?大家眼里只会盯着预期收益率,压根儿都没有心情去选择。于是,还是有很多人会继续盯着最简单最熟悉的银行存款产品了。



第二,没差距。现在的银行存款产品利率并不低。像基准利率一年期是1.5%,二年期是2.1%,三年期是2.75%。银行存款可以给予优惠利率一般是在基准利率上上浮20%~30%。银行最近几年发行的大额存单优惠利率更高,能够比基准利率上浮40%~55%,实际利率能够达到3.85%~4.2625%。最近一段时间,银行理财收益率一直在降低,6月份银行理财的平均收益率只有4.20%。收益相差非常小了。

一些地方性中小银行或者民营银行的优惠利率往往能够达到4%~5%,甚至有的能够达到6%。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超过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了。


第三,求安全。很多人可能更了解我们的银行存款制度,从2016年开始国家实施了存款保险制度。万一银行倒闭,50万元以内,一个人在这家银行的所有账户中的存款,本息可以得到全额偿付。

但是真正有银行倒闭吗?迄今为止只有一家海南发展银行在1998年被央行勒令破产清算。更多的情况是当银行出现风险问题的时候会被银保监会和央行组建的接管小组接管,比如前些日子的包商银行。接管以后通过理顺业务和管理,就可以恢复正常。

为了划分银行和理财产品的责任,国家要求各个银行建立专业银行理财公司。各大国有银行都专门成立了全资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名义存在,能够有效分割风险。

2018年末,全国各个银行的理财产品余额高达32万亿元,非保本理财产品约占70%。虽然不一定亏损本金,但是收益很多情况下是不能保障的。比如2019年6月结束的银行理财产品中,结构性理财产品有20%达不到最高收益。而银行存款只要是约定了,就肯定要兑现。

所以,才会有很多的人选择银行存款。目前全国住户银行存款余额高达78万亿以上,规模远远超过理财产品。


暖心人社


第一,一个字,穷,没有风险承受能力。

理财多都是风险高的理财为主,超过收益率超过6%的都是有损失本金风险的。现在定期也不低啊,国有银行三年定期3.85%,民营银行三年5.72%,余额宝2.5%,一般银行定期保本理财浮动收益率3.5%-4.2%。

第二,风险高,爆雷不断

你说的很多人,目前中国人很多人,存定期都是在5万-20万之间。你试着想,这些钱,是辛苦赚来的,他们又不懂得投资知识技巧,你说存定期好,还是投一些有损失50%,甚至100%的风险好呢? 比如最近P2P爆雷很多,前几天的团贷网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很多人都不会分散投资,直接把自己保命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投了,直接就血本无归。

第三,很多理财产品收益和风险不匹配

比如P2P理财,年化收益率8%,但是风险损溢是100%,明显风险和收益不匹配了,你说这样的投资方式,咋看是可以,但是实际上不行。再看股票型基金,这些理财产品,也需要一定的技术的,比如去年大盘跌到2440点时,可以大胆买入,就赚啊,不过有多少个人懂呢?一般普通老百姓知道这是大盘低位吗?只是学习过才懂吧。

所以投资理财赚钱的人,都是经过学习,专业的人才赚到钱,不懂投资的,老老实实定存吧,这是保命钱,就算幸运买到一些高一点收益的产品,也不得多少收益,比如,你有十万块,辛苦钱,买P2P理财,年化收益率8%,你定存都得4%,一年才多四千块钱,这四千块钱,对你来说能做得了什么呢?但是爆雷,你会亏10万,这十万对你来说很重要。

理财有正道,看雪之 道,回答中肯,点个赞,关个注,每天都有新内容。


雪之道理财


你好,看题主的问题,可以猜测题主肯定是一位年轻人,了解一些理财产品和相关知识,比较注重理财的收益,而且时间比较充足或者经常通过手机银行办理一些理财业务。

其实如果我有一笔资金的话,我也会选择购买理财产品而不是选择定期存款:一方面是理财产品期限灵活,短则三十多天,长则300多天,相比于定期存款可选择性较多;另一方面就是大家都比较注重的收益问题了,定期存款一年才2.1%的利率,而理财产品基本都在4%-5%之间,收益高了不止一倍。

既然理财收益那么高,为什么还有许多人选择存定期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思想观念的保守,害怕资金损失

这也是大多数客户尤其是年龄偏大的客户选择定期存款而不选择理财的原因。定期存款虽然利息没有理财高,但是收益还是可以保证的,存在银行至少可以安心睡觉。理财尤其是非保本型理财,“非保本”这几个字就让客户对这种产品产生了畏惧,即使银行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出现过客户资金损失的情况,但是不能违背职业道德,忽悠客户完全没有风险。

二、理财没有自动转成的功能,到期后需要继续选择购买

很多选择存定期的客户是外出打工的家庭,只是每年快过年时带着一年的打工收入前往银行存定期。理财产品因为其期限较短,有的30多天,60多天的不在少数,到期后需要再前往银行选择其他产品购买。很多客户在外地的话,有时候会忘记理财到期日期,或者在外地银行存款怕有不方便的地方,还是选择存定期,因为定期存款有到期自动转存的功能,不怕资金变成活期存款,利息收到损失。

三、怕遇到突发情况,急用钱

定期存款虽然没有存到期限按活期利率计息,但是真正遇到急用钱的时候舍弃一部分利息还是可以拿出本金的。并且现在很多银行都推出了“靠档计息”这种存款产品,可以使利息损失到最小化。如果购买理财,在没有到期时,大部分理财都是封闭型的,肯定拿不出来,这也是一部分人考虑的因素之一。

四、大额存单的出现,使得利率接近理财利率

现在很多银行的大额存单产品三年期的利率都达到了4.2%,很多理财产品的利率也差不多在这个利率附件浮动,所以理财本身的利率优势就被淡化了。

五、银行工作人员的引导

银行理财产品因为其高利率,拉高了银行揽储的成本,在很多时候是不计入存款任务的。所以,当客户在存定期还是购买理财之间犹豫时,银行工作人员会积极的引导客户购买定期存款,并且会赠送一些礼品来打动客户。而购买理财是没有礼品赠送的,至少我们银行是这样做的。


财经札记


大家都知道,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般都比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高,但是目前在我国,居民中选择定期存款的人数,仍然远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末,我国各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余额为72.44万亿,而同期的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仅为22万元左右,银行存款是理财产品规模的3倍多。

那么为什么仍然很多人选择定期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因素:

社会的财富掌握者

目前这个社会上,主要的财富基本集中在中老年人身上,年轻一辈的,别说存款了,不少都已经负债累累了。而对于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按照他们传统的思维观念来说,银行定期存款才是最安全的,至于说理财,听到非保本三个字,基本上敬而远之。

定期存款的利率不输于理财?

如果在全国性的银行里,定期存款的利率一般都会略低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但是在不少中小银行以及民营银行里,目前的定期存款利率并不会低于理财产品,如下图所示,个别村镇银行一年期的利率竟然高达4.2%,这已经超过不少的理财产品利率了,而在三五年期限的定期存款里,利率超过5%的更不在少数,在安全的基础上,既然利率不低于理财,那么何必选择理财产品?

起存金额的门槛的限制?

虽然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后,商业银行对于理财产品的起存金额由原来的5万元下调为目前的1万元,但是目前大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仍然以5万起存的为主,1万元起存的系少数产品,不要小看这个5万元的门槛,至少隔绝了70%的年轻一辈投资的意愿。而对于定期存款,起存的门槛仅为50元,这个最少99%的人可以做到吧。

流动性的要求

银行定期存款,如果遇到紧急的情况,可以选择牺牲收益,提前支取;但是理财产品却不行,银行的定期理财产品,基本都是封闭式运作的,在封闭期间,产品是不允许赎回的,这个在产品的说明书里都会有说明。对于资金需求时间不明确的群体而言,显然选择定期存款更加的安全。

总结

虽然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高于银行定期存款,但是目前这个优势并不明显,而除了这个优势以外,其余方面,银行的定期存款基本上都是完胜理财产品的,所以说选择定期存款的人多也就不足为奇了。特别是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被打破之后,这两者的差额应该会越来越大。


鲤行者


一,一个字,穷,没有风险承受能力。

理财多都是风险高的理财为主,超过收益率超过6%的都是有损失本金风险的。现在定期也不低啊,国有银行三年定期3.85%,民营银行三年5.72%,余额宝2.5%,一般银行定期保本理财浮动收益率3.5%-4.2%。

第二,风险高,爆雷不断

你说的很多人,目前中国人很多人,存定期都是在5万-20万之间。你试着想,这些钱,是辛苦赚来的,他们又不懂得投资知识技巧,你说存定期好,还是投一些有损失50%,甚至100%的风险好呢? 比如最近P2P爆雷很多,前几天的团贷网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很多人都不会分散投资,直接把自己保命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投了,直接就血本无归。

第三,很多理财产品收益和风险不匹配

比如P2P理财,年化收益率8%,但是风险损溢是100%,明显风险和收益不匹配了,你说这样的投资方式,咋看是可以,但是实际上不行。再看股票型基金,这些理财产品,也需要一定的技术的,比如去年大盘跌到2440点时,可以大胆买入,就赚啊,不过有多少个人懂呢?一般普通老百姓知道这是大盘低位吗?只是学习过才懂吧。

所以投资理财赚钱的人,都是经过学习,专业的人才赚到钱,不懂投资的,老老实实定存吧,这是保命钱,就算幸运买到一些高一点收益的产品,也不得多少收益,比如,你有十万块,辛苦钱,买P2P理财,年化收益率8%,你定存都得4%,一年才多四千块钱,这四千块钱,对你来说能做得了什么呢?但是爆雷,你会亏10万,这十万对你来说很重要。





董合生TCWL


2015年单年度央行连续五次下调了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从2.55%%水平下降至1.5%水平,二年定期存款利率从3.35%水平下降至2.1%水平,三年定期存款利率从4%水平下降至2.75%水平。

现阶段仍保持2015年10月24日央行公布调整的银行利率,年化利率:三个月定期为1.1%、六个月定期为1.3%,一年定期为1.5%,二年定期为2.1%,三年定期为2.75%。

调整以后的银行定期存款,很多投资者因为定期存款的年化利率低,进而选择低风险、中低风险理财投资。当然,仍有投资者继续进行定期存款。

那么,为什么在丰富金融市场理财产品中,还有投资者继续选择存定期存款呢?

一、银行定期存款的安全级别高。

银行存款可谓是“无风险”理财,不仅仅是“无风险”,如果银行破产、倒闭还有存款保险先行垫付上限50万的“保险”额度。

但是理财产品呢?如果出现风险或者清盘,是没有赔付的。从安全级别的角度讲,银行定期存款的安全级别要高于理财产品。

二、银行定期存款年化利率有上浮,期限长的产品年化利率并不比理财低。

通常大家进入银行营业部,展示给储户看的并不是银行的基准利率,而是经过上浮以后的银行存款利率。

银行在执行存款利率时会依据市场的需求申请可执行的银行存款利率,一般银行会在定期存款利率的基础上浮15%左右。

各个银行的上浮标准存在不同。并且银行在2015年以后推出了一款名为“大额存款”的产品,与定期存款的性质是一样的,但是存在几点不同:

1、有起始金要求,一般个人为20万、30万元以上,机构则为50万、100万以上;

2、年化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浮40%、45%、50%不等的水平;

3、大额存单在到期7个工作日之前可以在银行平台中进行转手变现。

以三年定期存款为例,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为2.75%,上浮以后的年化利率则为3.85%、4%、4.125%水平。同期低风险、中低风险等级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约在3.5%-6%之间。

也就是说,银行一部分定期存款的产品并不比低风险、中低风险等级理财产品年化利率低。

三、银行定期存款的认可度高。

银行对理财产品分为了五个等级,分别为R1-R5,对应的产品为谨慎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激进型。常见的风险表示为:低风险、中低风险、中等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等级理财产品。

其中,金融市场主流风险等级有两款,一款是低风险,另一款为中低风险等级理财。

低风险风险等级产品主要投资的渠道为:银行存款、大额存单、国债、国债逆回购、保险理财等“无风险”、低风险货币类投资。中低风险等级理财产品除了能够投资低风险等级投资产品以外,还能投资:货币基金、银行理财、高信用等级债券、信托等。

也就是说,银行定期存款本就是低风险、中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之一,认可度本来就很高。

并且,就现在丰富的金融产品之下,很多投资者对于金融产品的分类并不清楚,容易出错。相对比之下,银行存款认可度高,便利程度较高,更加适合。

总结:银行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现阶段较低,但是银行一般有上浮,并且还有大额存单这类存款产品,年化收益率并不比低风险理财低。当然,银行定期存款的最大优势则是:安全级别高以及市场认可度高。


厚金说


尽管目前各种各样的银行理财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但也有很多普通投资者却选择银行定期存款。截止2018年底,我国居民储蓄规模已突破173万亿元,而且这还是居民储蓄率逐渐下降后的结果。由此可见,作为全球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绝非浪得虚名。

为啥大量资金都要存定期呢?这主要是定期存款能够保障储户的资金安全:一方面,近两年很多人都投资了P2P,想谋取高收益,但就是一部分P2P伤了投资者的心,让投资者蒙受血本无归的痛苦。在痛定思痛之后,很多投资者觉得还是把钱存银行好,存大额定期存单更加实惠。

另一方面,再来看银行理财产品,2018年4月份新规落地,过渡期要到2020年止,将来的理财产品也要打破刚性兑付,这意味着国家也不再对投资者保本保息。搞理财的人心里应该有杆秤,自己要拈量了,就为了这2个点的利息,把本金弄赔了,还真不如存定期。

此外,一些人并不追求高收益率,只要自己的资金安全、流动性好就可以了,即使盈利性差一些也无所谓:一类人是想存点钱购房置业付首付或者购买小轿车,但是一时半会儿又没有这么多钱,只能每月从工资中拿出点积存起来,准备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另作它用。

另一类人,对于国内老百姓来说,身边多少还是要有点银行存款的,否则会感到很不安全,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准备养老之用。不像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士习惯于提前消费和透支。不过,现在也有很多中国的年轻人逐步学会了信用卡透支或者现金贷、消费贷等提前消费的金融工具。

当然,现在把钱存银行也有损失本金的风险,就是按存款保险制度规定,如果银行倒闭,则会对50万元以内的资金先行赔付,也就是说超过50万元以上资金的储户,超出部分的资金还暂时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所以,建议大家如果存银行资金超过50万元以上,就可以把资金分成多份,分别存在不同的中小型银行里面。这样,即使发生银行破产关门事件,储户银行里面的钱才是最安全的。更何况,即使银行倒闭了,也会有新的银行来接盘,储户的存款最终还是会有保障的,但如果换成其他理财产品就未必有这样好的结局。

目前,有很多人选择投资各种理财产品,但同样也有不少人选择把钱存银行,因为他们厌恶了不保本的投资理财风险,宁愿把资金放在保本的保息的定期银行存款里面。可能对这些人看来,货币购买力的贬值速度是缓慢的,但是P2P跑路、银行理财产品飞单,导致他们的资产损失,这才是散户们最无法接受的局面。所以,一部分人把钱都存放银行,也就不用为此大惊小怪了。


不执著财经


存定期不奇怪,毕竟资产配置,有一部分定期很常见。但是只存定期就有些可惜了,可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只存定期的人并不少见。

只存定期主要有三点原因:1.不了解,2.厌风险,3.旧观念。

1.不了解:理财知识少

理财知识较少,所知的理财产品不多,并对理财产品所对应的风险和操作方式不了解。基金怎么买?理财产品如何判断风险等级?股票如何开户?黄金投资哪种方式好?有些人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也不愿意了解这些理财产品,索性选择存款,保险又方便。于是持有定期变成了唯一的选择。

2.厌风险:厌恶投资风险

有人说:不了解理财产品,也不一定会只存款,我周边的某某某,就是不懂理财,才买了P2P/股票/等等,亏的血本无归。

没错,可能会有部分投资者理财知识少,但仍会尝试够买其它的理财产品,例如:曾经的我。但理财知识少,且厌恶投资风险的人,是只愿在低风险甚至是零风险的理财产品里选择,更有甚者只愿意选择有银行背书的存款。这不少见,大家家里的长辈总有一个或几个是这样的,且我的同事中这类人也不少见。对于这种类型我在推荐理财产品时,只有高息存款才能推荐成功。

3.旧观念:产生以上两点的原因。

无论是理财知识少,还是厌恶风险,都是源于理财观念的老旧。像我们的祖辈,经历过社会的动荡,对风险有巨大的恐慌,这种观念延续到现在,用到理财中就是保守。而年轻人持有这种观念多半是家族延续。如果可以抛弃旧的理财观念,多学习理财知识,即使是低风险甚至是零风险的理财产品,也可以有多种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