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但清朝皇陵卻無一倖免

明清兩代是中國歷史上離現代社會最近的兩個封建王朝,現代很多人都喜歡將這兩個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做一些比較。

明王朝,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建立於1368年,傳12世,經16帝,享國276年。明初時期,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等治世,國家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土木之變後,由盛轉衰,後經弘治、嘉靖、萬曆中興國勢復振,到明末,東林黨爭、天災外禍頻發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最終以崇禎自縊宣告明朝滅亡。

明王朝,是繼漢唐之後的又一黃金時期,且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就連清朝對它的官方評價都是“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但清朝皇陵卻無一倖免

清王朝,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傳10帝 ,享國268年。1644年,攝政王多爾袞率領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政治上推行剃髮易服、遷海令、文字獄等 ,軍事上平定大順、南明等政權,20年間逐步掌控全國。

清初時期,康雍乾三朝國力鼎盛,但中後期,政治僵化 、閉關鎖國 、思想禁錮,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國力衰退,遭到西方列強入侵,最後辛亥革命爆發,隆裕太后代年僅六歲的末代皇帝溥儀簽訂《退位詔書》,清王朝由此宣告滅亡。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但清朝皇陵卻無一倖免

而在古代,皇帝去世後都會葬入富麗堂皇、奢侈豪華的皇陵中,因此明清兩代的皇帝也不例外。正是如此,所以古代帝王陵一直以來都遭到盜墓者的覬覦,很多帝王陵都遭到過盜掘。不過明清兩代的帝王陵,卻有一個鮮明對照,那就是明朝皇陵鮮有被盜,被挖掘的定陵也是由考古專家開挖的,但清朝皇陵卻幾乎無一倖免,比如慈禧的定東陵,乾隆的裕陵都遭到過徹底盜挖,那這又是為何呢?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但清朝皇陵卻無一倖免

首先是陵寢的選址,明皇陵一共有兩處,一個是位於北京的明朝十三陵,另一個是位於南京附近的明皇陵,但不管是哪一處,都是比較繁華熱鬧之地,人潮較多,這種地方就給盜墓者盜挖增加了很大難度,所以讓他們知難而退,而且在古代,一旦發現盜墓,就會處以極刑,更何況是皇帝陵寢。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但清朝皇陵卻無一倖免

清朝的皇陵有三處,一處是關外祖墳,還有兩處就是清東陵和清西陵,但不管哪一處,都位於寬闊的荒外野地,盜墓者們挖起來就不那麼引人注意,所以首選之地當然是清皇陵了。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但清朝皇陵卻無一倖免

此外就是朝廷對皇陵的態度。明朝的時候明皇陵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朝廷派專門的守墓人看管,即便到了清朝,也依舊被保護得很好,乾隆甚至還對明皇陵進行一次修繕。

但清皇陵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清朝統治期間雖然也很重視對皇陵的保護,但清朝滅亡後,民國時期卻是盜墓爆發的高峰時期,加之很多人對滿清王朝心懷怨恨,所以清皇陵就無一倖免了,而明朝是後人心中的鐵血王朝,大多數人心懷崇敬,便鮮有人打明皇陵的主意。

最後就是明清皇陵的保護措施不一樣。明皇陵為了防盜,陵寢結構十分複雜,內里布置了大量的機關,在一定程度上就震懾了盜墓者。而清皇陵的結構比較簡單,當初孫殿英盜挖慈禧定東陵跟乾隆裕陵的時候,一場軍事演習,幾次爆炸就搞定了,獲得了不少財物。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但清朝皇陵卻無一倖免

綜上,便是明皇陵鮮有被盜,但清皇陵幾乎無一倖免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