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功劳如此之大怎么才封郡公而不是国公呢?

江山壹统


薛仁贵是唐初名将,悍武威猛,骁勇善战,且通兵法,善周易,知天文,是唐朝少有的文武全才。他一生追随唐太宗、唐高宗,立下战功赫赫,威震八方。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是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薛仁贵自幼贫寒,习文练武,长成务农,娶妻柳氏。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以种田为业。他准备迁葬先辈的坟墓,其妻柳氏说:“有出众的才干,要等到机遇才能发挥。如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招募骁勇的将领,这是难得的时机,您何不争取立功扬名?富贵之后回家,再迁葬也不算迟。”薛仁贵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应征,自此步入军旅。

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遭到高句丽军的顽强抵抗,唐军数次陷入围困,几路兵马无法取得实质进展。六月,唐军在安市城与高句丽军展开激战。在此战中,薛仁贵身着白衣,手持戟枪,腰挎双弓,大呼冲阵,所向无敌,高句丽军望之披靡。唐军大举跟进,高句丽军大败,被斩首两万余级。安市城之战后,高句丽举国震惊,后黄城、银城等地军民皆弃城而逃,数百里内断绝人烟。薛仁贵一战成名,唐太宗大为赞赏,破格提拔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安市城久攻不下,且战线深入,天气寒冷,后勤补济不上,唐太宗只能撤兵回朝,回国后再次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唐高宗继位后,非常倚重薛仁贵。屡次任命薛仁贵东征西讨,立下战功无数,赫赫威名。龙朔元年( 公元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郑仁泰、薛仁贵领诏率军赴天山,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这就是有名的三箭定天山。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

公元666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病死,其子泉男生继掌国事。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产趁机发难,驱逐泉男生。泉男生投奔唐朝,恳求唐朝发兵相助。唐高宗抓住这个机会,派兵进攻高句丽,任命李勣为辽东前线最高指挥官,薛仁贵为作战将领,参与了此次征高句丽之战,获得辉煌战绩。

唐军进军至金山时,交战不利,高句丽趁胜进攻,薛仁贵引兵迎击,将高句丽军截为两段,大破高句丽军,斩首五万余级,并乘胜攻陷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会师。取得了金山大捷。

公元668年二月,薛仁贵仅率三千兵马进攻高句丽重镇扶余城。这次战役,他身先士卒,共杀死、俘虏高句丽军一万余人,攻拔扶余城。唐军一时声威大振,扶余川四十余城,纷纷望风降服。

之后薛仁贵一路凯歌,与李勣大军会师于高句丽都城平壤城外,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九月,僧人信诚开门接纳唐军,李勣趁势进攻,一举攻陷平壤,擒获泉男建。至此,高句丽灭亡。薛仁贵以军功授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

公元670年,薛仁贵奉诏领军征讨吐番,进入青海大非川,薛仁贵计划速战速决,于是率军先行,在河口与吐蕃军激战,唐军获胜,回军至乌海城,以待后援。但副将郭待从未听薛仁贵之命,故意延缓征程。等郭待封军进至乌海时,吐蕃二十余万大军已杀入乌海,郭待封军惨败,军粮及辎重都被吐蕃军掳掠而去。薛仁贵只得退军,屯驻于大非川。吐蕃派出四十余万大军围缴唐军,唐军大败。薛仁贵无奈,只好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才得以退军,然而吐谷浑自此沦陷。因为战败,薛仁贵被革职除名为平民。

后薛仁贵因事获罪,被流放,遇朝庭大赦方无事。后唐宗宗再度启用薛仁贵,立下战功。

薛仁贵七十岁时去世。高宗册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纵观薛仁观的一生,南征北战,胜多败少,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但与凌烟阁十二功臣相比,仍然是有差距的,凌烟阁的功臣都是开国功勋,只有他们资格封为国公。唐高宗虽然对薜仁贵青睐有加,在军功的封赏上也不可能超过开国功臣。凌烟阁的功臣都是元帅级别,薛仁贵封为大将,也是非常合理的。


青史别院


高宗对薛仁贵仁至义尽了,郡公爵位并不委屈他。一来之前功劳虽大却往往不是主帅,并且资历尚浅,与开国名将们尚有差距;二来大非川之败对唐朝影响极为恶劣,作为主帅的薛仁贵能逃脱一死已算法外开恩,也就没有机会再晋升爵位了;三来重新起用后不久去世,来不及建立更多功勋将功补过提升爵位。

一、先来看看薛仁贵的功劳,看看是不是受了委屈。

1、九成宫救驾,职责所在。


最早是李世民征高句丽时,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贵表现英勇,战后被李世民破格提拔,成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由普通兵卒上升为高级将领,李世民待薛仁贵恩情深厚。这才有了九成宫救唐高宗的事情。当时,唐高宗巡幸九成宫避暑,山洪爆发冲至玄武门,士兵纷纷逃窜,薛仁贵坚守岗位,向宫中高呼,李治成功避难。此事,薛仁贵算是救了李治一命。但是严格意义说,这属于岗位职责,份内的是,所以也不便大加升赏,只是赐御马一匹,也算是特别恩赐,恰如其分。

2、从争高句丽、攻打契丹,获得封赏。


显庆三年,高宗命程名振攻打高句丽,薛仁贵为副将。此战薛仁贵表现英勇,杀敌三千余人,次年又与梁建方、契苾何力大破高句丽。但是这仅仅是小规模战斗,而非灭高句丽的决战,并且第一次是程名振为主帅,薛仁贵为副将,梁建方时为左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时为左骁卫大将军,论官职高出薛仁贵太多,显然他也是跟在后面而已。

同年,薛仁贵与辛文陵破契丹,擒契丹王。注意,唐朝初年的契丹不比后来唐末那么大规模,只能说是个小部落,所以此战不算特别大的胜利。此战后,薛仁贵封左武卫将军、河东县男,第一次获得爵位,这也是对他之前战功的一次集中肯定。所以,在此之前,薛仁贵的功劳已经获得了应有的爵位。

3、攻打铁勒,功过相抵。


然后就要说到著名的“三箭定天山”了。龙朔元年,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挂帅,薛仁贵为副在天山攻打九姓铁勒。此战,薛仁贵施展高明箭法,三箭射死三人,数将惊于其神威,当场归降。薛仁贵乘此良机一举攻杀,大破九姓铁勒,擒获首领三人。

但是,此战却是高开低走。此后郑仁泰拒绝接受投降而执意追击,不仅无功而返还导致军士饿死,互相争夺食物,损失惨重。薛仁贵也屠杀降卒,侵占铁勒财物,抢略当地女子,破坏了民族团结政策。回朝收到弹劾,高宗念其功高,不予追究。所以,虽然名声大噪,但是功过相抵,无法升赏。

4、平灭高句丽,达到顶峰。

乾封元年,高宗李治下令发动灭高句丽之战。此战为高宗一朝最重要的大战。老将李勣挂帅,契苾何力、高侃等名将尽出,薛仁贵也随军出征。在这过程中,薛仁贵于新城战役身先士卒,又夺下重镇扶余城。灭高句丽后,薛仁贵封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爵平阳郡公。

以上诸战,可以看见,薛仁贵基本都不是主帅,尤其是最后灭高句丽一战,连副帅都算不上。故而战功虽多,却难以获得太高的爵位。


甚至,连那些与薛仁贵搭档的主帅,也未必有很高爵位。 比如薛仁贵第一次打高句丽时的程名振,早在唐朝刚刚建国时就归顺,在唐朝统一天下过程中立下不少战功,也仅仅获封东平郡公爵位。而诸如李勣、契苾何力等人,不是在唐朝统一过程中就立下赫赫战功,就是在李世民在位时已经是天下闻名的独当一面的大将,他们获封国公是理所当然,薛仁贵如何能比?

当然,如果薛仁贵能够保持原本的势头,将来慢慢晋升,做到国公也是没问题。可惜,接下来就是大非川之败。

二、大非川之败,前功尽弃。


自从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去世后,国相禄东赞大权独揽,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不断进犯同在青藏高原的唐朝属国吐谷浑。由于当时唐朝在百济作战,没有及时插手,导致吐谷浑被吐蕃吞并。吐蕃进而发兵吞并了唐朝在西域的十八个州。咸亨元年,李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领军十余万进驻青海湖地区,讨伐吐蕃并协助吐谷浑复国。

当西征军进抵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时,按照薛仁贵原来的战略部署,是让郭待封率两万人在大非岭上筑营固守,保护大军的辎重和粮草,然后由他本人亲率主力进击乌海(今苦海)方向的吐蕃军队。当薛仁贵率部在河口大破吐蕃前锋时,郭待封却放弃了大非岭,擅自带领辎重部队继续前进,终于遭到吐蕃二十万大军的伏击,辎重和军粮丧失殆尽。薛仁贵闻讯,连忙退守大非川。然而就在此时,吐蕃国相论钦陵亲自率领的四十万大军已经把唐军团团包围了。经过一场空前惨烈的厮杀之后,唐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几乎全军覆没。薛仁贵、郭待封等将领被迫与吐蕃议和,才得以保住性命。

随后,朝廷派出特使将他们押解回京。虽然高宗念在他们以往的功勋,赦免了他们的死罪,但均将他们革职除名,可惜薛仁贵的一世英名就这样毁于一旦!

大非川之败虽然主要是因为郭待封自恃名将之后,看不起平民出身的薛仁贵,不听号令才导致的。但由于薛仁贵才是此战主帅,难辞其咎。况且,大非川之败,一举破除了唐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成为唐朝对外战争史上由盛而衰的一大转捩点,影响极其恶劣。当年,李靖(六十四岁高龄,还患有严重脚疾需用拐杖行走)、侯君集也是在青藏高原上转战千里,大小数十战,最终收服吐谷浑,威震西域,才打下了唐军的不败神话,就这样前功尽弃。试问,薛仁贵能不承担责任吗?这等重罪,不死已经是高宗极念旧情,法外开恩了。爵位自然是没了。

三、重新起用,云州大捷,奈何已时日无多。

自从大非川惨败之后,名将薛仁贵就落入了他人生的低谷。虽说后来曾经被短暂地起用过一次,去征讨高丽叛乱,但是回朝后他不知因为犯了什么事,就再度被罢职免官,流放象州。几年后他遇赦回京,不过已经是一个无官无职的庶民。永淳元年十月,东突厥第三次叛乱,阿史那骨咄禄自立为可汗,占据了黑沙城(阴山北麓,进攻铁勒,砍杀了岚州(今山西岚县)刺史王德茂。长期镇压东突厥的名将裴行俭已去世,高宗任命薛仁贵为右领军卫将军兼检校代州都督,前往镇压东突厥前线。

但是这一年,薛仁贵已经七十高龄。当薛仁贵在云州遭遇叛军二号人物阿史德元珍时,叛军不相信是薛仁贵复出。薛当即摘下头盔,阿史德元珍确认后当即下马拜见这位名扬天下的战神,随即领兵后退。薛仁贵帅军追击,突厥人无心恋战,大败而走。此战,俘获敌军二万余人,驼马牛羊三万余头。

云州大捷后,突厥人迫于薛仁贵威名,不敢再冒进一步。奈何人算不如天算,薛仁贵不久就病倒,于年底去世。突厥也再次崛起,恢复到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唐朝最可怕的对手。薛仁贵则再也没有机会创立新功了。唐高宗追封其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这死后的追封官职也仅仅是达到灭高句丽后的平级。而爵位上就再也没有什么上升的机会了。


伊耆角木


历史不甚了解,但是演义里知道的稍微多一点。

薛仁贵是火头军出身,平张士贵之后,攻打摩天岭之前,被封为:九省四郡都招讨天下兵马大元帅。

征东胜利后被封:平辽王,镇守山西五府六州一百零三县,不必随朝伴驾。

后被冤入狱,被徐茂公救出,西凉造反,薛仁贵领征西大元帅出征,后于白虎关被薛丁山误射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