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猗冯建民:捉鼠记


在我十七八岁的时候,两个哥哥先后各自在新划的院基上建房,继而搬出了老屋。我终于能独自一个人住在一间房子里,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房子虽然不大,但必竟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那年秋天,自留地打了二百多斤谷子,一时没地方放,就散堆在我住的屋子角落。

就这一堆谷子,可给我惹下麻烦了,每到晚上房子里灯一关,谷堆旁就会出现“悉悉索索”“哧”“哧”的响声。不用说,这老鼠又来偷粮食了。

那时候的房门,都是老式的双扇门,由于年代久远,风吹日晒,不但门缝大的能塞进指头,门扇下边的角也早让老鼠啃的成圆的了。门对它们来说,形同虚设,随时可以自由出入于每个房间,连偷带咬,兴风作浪。

每次一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我就睡不着觉了,躺在那儿心里盘算着用什么办法治治这些害人的东西。

头几次把灯开关绳攥在手里,听着一有动静就猛的一开灯,光着脚跳下炕就往门口跑,但老鼠警惕性很高,回回都能在我赶到门口时逃之夭夭……

行动失败几次后,我总结了一下经验教训,得出结论。

一:捉大不捉小。大的相对来说比小的动作笨拙。小的身轻体瘦,动作灵活,往往逃的速度快。

二:宜迟不宜早。老鼠刚进来时,很警觉,此时不能惊动,让它放下胆子可劲的吃。一旦它吃饱,肚子就撑大了,行动也不那么迅速,通过门洞时也不太容易了,此时抓捕就是最好的时机。

首先,我和衣躺着,一只手攥灯绳,一只手拿鞋子(手工纳的千层底布鞋),全神贯注,做好一级战斗准备。并侧耳仔细的听着动静,大老鼠和小老鼠发出的“哧”“哧”声音不同。小老鼠则不去理会,要是听着是大老鼠就悄悄做好战斗准备。估摸着它快吃饱时,拉绳开灯,翻身下炕,冲向门口,动作要迅雷不及掩耳,一气呵成。要知道,老鼠离门口近,冲刺逃命的距离比我短的多,动作稍有迟缓,就会给它留下出逃的空档。

当我和老鼠几乎在同一时间冲向门口时,那场面就向电影中敌我双方抢占山头一样,谁快一步,谁就能占到主动权。

如果我抢先一步赶到门口用鞋子堵住门洞时,老鼠会发出绝望的惨叫,惊慌失措的在房子里上蹿下跳,四处躲避。

因为是一个人住,房间里空荡荡的,桌椅板凳什么都没有,老鼠既没有犄角旮旯躲藏,也便于我行动。此时我不慌不忙拿起另一只鞋子,追着老鼠用鞋底照着头上狠命的抽,不几下,老鼠就抽搐倒地,一命呜呼。

通过几次成功的行动,有效的打击了老鼠的嚣张气焰。老鼠界大概召开了紧急会议,发出停止偷粮行动的红色警戒信号,此后再也没有老鼠敢来粮食堆前光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