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的宅國外學不來?因為2000多年前我們就會

最近屢屢被國外疫情蔓延的消息刷屏,有的網友看了替他們著急,叫他們趕緊“超中國的作業”讓他們按著中國的方法來,但是他們卻學不來,甚至連帶個口罩都要抗議。這是為什麼呢?中國能夠這麼快的實現隔離和控制疫情一方面是咱們獨有的社會制度強有力,但是還有一點我們不能忽略,那就是我們2000多年以前就會“宅”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列位看官且聽我慢慢道來。

為什麼中國人的宅國外學不來?因為2000多年前我們就會

2000多年以前,正是中國核心文化誕生的時候,以老子的而道家文化和孔子儒家文化影響最為深遠流傳至今,這種文化已經深深印在我們每個中國的骨子裡了,一提到無為、修身、養性,每一個過了中年的人都會略知一二,有些體會。

而這些文化都是一種講究“靜”地文化,也就是安靜的獨處才能體會的收穫。所以,中國人,尤其是年齡大一點的中國,對於“宅”壓根就不會排斥。

例如老子主張“無為”也就是不用過多的去幹涉,有時候做的越多錯的越多,一動不如一靜。從防疫的角度來說,只要不要亂走動,宅在家裡,沒人去在招人肺炎病毒,它自然就被控制了。還記得老子的理想生活嗎: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一段簡直太適合現在處於疫情中的我們了,當然老子的意思不是為了為了讓我們隔離,他的核心思想還是“無為”少做,不要干涉自然的規律,小國寡民,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不失為一種幸福的生活狀態。試想一下,2000多年的薰陶,雖然不一定會全盤接受,但多少也會讓我們對於這種古老的“宅”有那麼有些認同吧。

為什麼中國人的宅國外學不來?因為2000多年前我們就會

而老子無為思想的背後還可以用一個字來理解就是“靜”,靜觀其變,以靜制動,用靜凝練智慧。

不出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 其出彌遠者,其知彌鮮。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弗為而成。

再看這一段,你們是不是該懷疑老子是一個宅男了。這是老子無為的智慧,有時候做的多了就真的可能錯了。就像股神巴菲特談他的炒股經驗,選到好的股票就要拿住,過幾年就能翻倍了。但是好多的股民都是不斷的買進賣出,生怕自己的操作慢了,結果還沒賺到錢,而這恰恰就做的太多了,有時候靜靜等待時機就好了。再比如,高手過招,都不會先出手。因為出招就會有破綻,不出招就沒有破綻。這些都是無為。而“宅”就是一種無為。

為什麼中國人的宅國外學不來?因為2000多年前我們就會

再來說說儒家,儒家講究什麼?講究家、國、天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那麼怎麼做到這些呢?儒家經典《大學》說的明明白白: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簡而言之就是要修身養性,正心誠意。再通俗點就是,靜坐養心,養氣。也就是“宅”在家裡靜坐,摒除雜念,增長智慧。


再以後佛教傳入,不斷吸收道教思想精華,中國本土佛教誕生,他們依然是主張靜坐與無為,即摒棄妄自作為,遠禍、慎行、清靜、寡慾、順天時、隨地性、因人心,不憑主觀願望和想象行事。

為什麼中國人的宅國外學不來?因為2000多年前我們就會

雖然儒釋道三家追求的不同,但都講究靜和打坐,大白話就是“宅”,一種內心的平靜。在儒釋道文化聯合薰陶下,中國都有一些慧根。所以我們中國人對於靜和宅的理解有區別於其他國家,也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

相信每一個人,在家宅久了之後都會有些思想上的收穫,做些有意義的事,而不是荒廢和渾渾噩噩。

再講下外國人的文化,他們講究的是個體,是英雄主義,是自由,對於“宅”根本就理解不了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諾,這就是國外關於“自由”的價值觀,對於靜和“無為”他們也許很難理解,畢竟咱們可是有著2000多年的文化薰陶,國外真的學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