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六鎮起義:漢化改革犧牲者的反叛與隋唐盛世開啟的序曲

北魏六鎮起義:漢化改革犧牲者的反叛與隋唐盛世開啟的序曲

內蒙古武川縣

傳說北魏時期有一個術士,他一邊相面一邊雲遊,有一天,他到了武川鎮,結果發現自己相面用的書好像出了問題,因為按照相書上的描繪,街上來來往往的人都是帝王將相的面相,術士心想這怎麼可能呢?於是就把自己相面用的書燒掉了。

這個傳說雖然是後人的附會,卻反映了一定的歷史事實,當時的人們常說,武川鎮是“王氣所聚”的地方,因為在這彈丸之地,先後走出了北周、隋、唐三朝皇室,左右了中國三百多年的歷史。而這一切,都要從正光五年(524年)的北方六鎮起義開始說起。

何為“北方六鎮”?

北魏六鎮起義:漢化改革犧牲者的反叛與隋唐盛世開啟的序曲

拓跋珪雕像

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牛川自立為代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同年四月,改稱魏王。在隨後的12年裡,這個由鮮卑族建立的政權南征北伐,在一系列軍事活動中不斷擴大著自己的版圖。

398年六月,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正式稱帝,定國號為“魏”,史稱“北魏”。然而,崛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定都平城後,北魏政府經常遭到北方遊牧民族“柔然”的入侵,在北魏大軍南下作戰的時候,柔然騎兵總是趁機突破邊防,燒殺擄掠,甚至還威脅到了平城的安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明元帝泰常八年(423年),北魏在邊境修築了長城,隨後又沿著長城設置了眾多軍鎮,其中有六個最為重要,它們自西向東分別是:

  • 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縣北)
  • 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縣西南)
  • 武川鎮(今內蒙古武川西)
  • 撫冥鎮(今內蒙古四子王旗東南)
  • 柔玄鎮(今內蒙古興和縣)
  • 懷荒鎮(今河北省張北縣北)
北魏六鎮起義:漢化改革犧牲者的反叛與隋唐盛世開啟的序曲

北方六鎮:北魏國防的生命線

這就是著名的北魏北方六鎮。北魏六鎮何時正式確立目前已經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在短暫的繁榮之後,公元524年,六鎮起義,曾經對於北魏來說十分重要的邊防重鎮變成了炸燬拓跋政府的“火藥桶”,從此中國歷史逐步走向了隋唐時代。

那麼,北魏六鎮為何走向了起義之路?

北魏六鎮起義的原因

1. 遷都——社會地位一落千丈

北魏六鎮起義:漢化改革犧牲者的反叛與隋唐盛世開啟的序曲

孝文帝

公元471年(皇興五年),拓跋宏即位,是為孝文帝。說起孝文帝,大多數人最先能夠想起的就是漢化改革。孝文帝在位期間,曾採取一系列措施推動漢化,客觀來說,這次改革推動了民族融合,促進了經濟發展,接受了先進文化。但是,但凡是改革,就不可能讓所有人受益,有人成了得利者,有人就會淪為犧牲者。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一項重要的舉措就是遷都洛陽。把國都從平城遷到洛陽,既方便學習和接受漢族文化,又可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統治,但其代價也是慘重的——犧牲北方六鎮將士們的利益

北魏六鎮起義:漢化改革犧牲者的反叛與隋唐盛世開啟的序曲

遷都洛陽

北方六鎮剛剛設置的時候,北魏皇帝頻繁巡視。據統計,北魏一共12位皇帝,共巡視北方六鎮208次之多,北魏定都盛樂、平城時期,為了抵禦柔然,皇帝出巡的方向主要集中在陰山一帶,而遷都洛陽後,巡視的地區主要就集中在中原地區了。由此可見,以北魏孝文帝遷都為節點,北方六鎮以及軍民在國家中的地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空間距離的擴大加劇了社會地位的差距,以至於當時有一句話說,“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鎮者,便為清途所隔”。那些追隨孝文帝南下的貴族在繁華富庶的中原地區享受著榮華富貴,而留居在荒涼苦寒的六鎮將士不僅得不到任何好處,反而被時代所輕視,這些勇士逐漸被遺忘、被忽略、被嘲笑,最終徹底成了孝文帝漢化政策的棄兒。

北魏六鎮起義:漢化改革犧牲者的反叛與隋唐盛世開啟的序曲

錢穆先生

對此,錢穆先生曾深刻評論,“一輩南遷的鮮卑貴族,盡是錦衣玉食,沉醉在漢化的綺夢中。而留戍北邊的,卻下同奴隸。貴賤劇分,清濁斯判。朝政漸次腐敗,遂激起邊鎮之變亂。

2. 和平——軍事地位不再重要

北方六鎮設立的意義是抵禦遊牧民族柔然的入侵,那麼,如果柔然與北魏之間不再發生戰爭了,六鎮會何去何從呢?

北魏六鎮起義:漢化改革犧牲者的反叛與隋唐盛世開啟的序曲

北方六鎮與柔然的位置關係

作為當時北魏國防的生命線,北方六鎮在北魏國家軍事、政治生活中享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六鎮軍將多由拓跋氏貴族賢臣充任,不僅軍事、政治身份顯赫,而且享有極高的特權,以至於他們雖然遠離政治核心,仕途卻不受影響,並且經常被特別提拔,

“當時人物,忻慕為之”

然而,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柔然和北魏的關係發生了重要轉折。當時柔然內部發生分裂,阿伏至羅率領十萬將士建立高車政權,脫離柔然統治,並且切斷了柔然與中亞的聯繫,從此,柔然的戰略中心就轉移到了西域地區。為了避免遭受夾擊,柔然開始主動尋求與北魏建立友好關係,根據《魏書》記載,從公元487年到北魏滅亡,柔然不過3次入侵北魏邊境,而且均發生在“其人大飢”的災年。

北魏六鎮起義:漢化改革犧牲者的反叛與隋唐盛世開啟的序曲

北魏司、豫、荊、洛等州

對外,柔然與北魏關係緩和,對內,北魏的戰略中心逐步移到中原地區。就這樣,在內外雙重因素的作用下,北方六鎮從當年的國防生命線,變成了一塊可有可無的“雞肋”,六鎮將士們的命運無疑是相當悲哀的。

3. 改革——文武集團地位對調

孝文帝的改革是相對激進的。改革伊始,孝文帝就採取了改官制,禁胡服,斷北語,改姓氏,定族姓,促通婚等一系列措施,為了加快漢化速度,孝文帝甚至禁止官員在朝廷上說鮮卑族的民族語言,其目的就是儘快實現鮮卑族的全面漢化。所以從根本上講,這是一次“強制漢化”的改革。

北魏六鎮起義:漢化改革犧牲者的反叛與隋唐盛世開啟的序曲

孝文帝的祖母馮太后

這種快速的、強制性的文化改革必然會導致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吞噬,同時也會導致弱勢文化對強勢文化的激烈反抗,所以孝文帝漢化改革就產生了兩個結果——一方面,接受漢化的鮮卑族人越來越接近漢族,以至於部分遷洛鮮卑新貴在漢文化的浸潤和薰陶下,在文化表徵上與漢族士人幾乎沒有什麼差別了;但另一方面,不接受漢化的鮮卑族人更加固守舊的統治方式,堅守鮮卑族的傳統舊習,並且產生“戀舊”、“仇視”、“報復”的心態。毫無疑問,北方六鎮的將士們就屬於後者。

與此同時,孝文帝倡導學習漢族制度,因此建立了門閥制度,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官的地位不斷提高,武官的地位不斷降低,傳統的軍事貴族在政治上屢遭排擠,甚至有文官上書說,“求銓別選格,排抑武人,不使預在清品”

北魏六鎮起義:漢化改革犧牲者的反叛與隋唐盛世開啟的序曲

北魏陶彩繪武士俑

對於北方六鎮的將士們來說,他們過去引以為豪的武將身份、習以為常的鮮卑習俗,如今都已經一去不返了,他們所珍視的、自豪的事物被國家所遺棄,對過往的懷念變成了枷鎖,他們成了社會中不折不扣的另類。在這樣的背景下,北方六鎮對中原貴族愈發仇視,改革犧牲者們的反叛一觸即發。

4. 缺糧——饑荒引發社會動盪

農業一直是古代封建王朝統治的基礎,北魏政府也不例外。由於農業制度以及自然環境等影響,北魏的農業情況並不樂觀。在北魏百餘年的國祚中,發生旱災的年份居然有69年,足足佔據了整個王朝歷史三分之一的時間。更糟糕的是,到了北魏後期,災害的高發率居然達到65%,災情幾乎波及北魏全境。

北魏六鎮起義:漢化改革犧牲者的反叛與隋唐盛世開啟的序曲

農業:古代封建王朝統治的基礎

北魏前期,北方六鎮在軍事、政治等方面享有重要地位,因此國家會不遺餘力地向其輸送糧食,然而,當國家中心由北部邊界轉移到中原以及南方地區以後,北方六鎮的糧食供應就成了問題,再加上災年不斷,中原地區自顧不暇,北鎮又無法實現自給自足,饑民問題愈發嚴重,普通百姓的生活得不到保障。

在經濟、政治、軍事、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六鎮將士別無選擇,最終走向了起義之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樓勁先生曾說,“六鎮集團的鎮守者原來是最高貴的士人,現在他們被視為最低賤的軍人。因此,下層軍將就縱酒高歌,結成義父子、義兄弟等關係。這樣一種強固的集團,在面臨淪為社會底層的強大壓力的時候,所激起來的反彈、所表現出來的團結,是當時任何集團也比不了的。

北魏六鎮起義:漢化改革犧牲者的反叛與隋唐盛世開啟的序曲

樓勁先生

在這樣的前提下,六鎮將士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巨大波瀾,歷史浪潮湧向下一個時代。那麼,這一次北方六鎮起義,到底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六鎮起義導致了什麼後果?

1. 多米諾骨牌:北魏傾覆,北周、北齊並起

北魏末年,六鎮起義成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積壓依舊的社會矛盾就此爆發,河北、山東、關隴等地相繼起義,反叛活動遍佈北方各地。

北魏六鎮起義:漢化改革犧牲者的反叛與隋唐盛世開啟的序曲

六鎮起義形勢圖

此起彼伏的反叛活動持續了近十年,席捲了包括內蒙古、山東等地在內的廣大地區。眾多王宮貴族、地主郡守被誅殺,整個社會動盪不安,人們的身份地位被重新洗牌,在這樣的背景下,北魏皇帝如同走馬燈一樣頻繁被廢,以宇文泰、高歡為首的權臣掌握了政治大權。

北魏六鎮起義:漢化改革犧牲者的反叛與隋唐盛世開啟的序曲

宇文覺畫像

最終,北魏分裂成東魏、西魏兩部分,沒過多久,高歡的兒子高洋廢東魏皇帝,建立北齊政權。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接受西魏皇帝的“禪讓”,建立北周政權,拓拔族的元魏政權,正式滅亡。

2. 民族融合,歷史走向隋唐時代

在一定程度上,六鎮起義可以說是對孝文帝漢化改革的反抗,事實上,六鎮起義所引發的全國範圍內的軍事活動也的確阻礙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但另一方面,六鎮起義導致大量鮮卑將士湧向中原地區,起義被鎮壓後,絕大多數六鎮將士再次參與到高歡軍事集團與宇文泰軍事集團的鬥爭中,而後期頻繁的征戰導致鮮卑人口大減,曾經鎮守在邊疆的,也是最後一批固守傳統的鮮卑人要麼戰死沙場,要麼失去了話語權,逐漸被裹挾進民族融合的洪流之中

北魏六鎮起義:漢化改革犧牲者的反叛與隋唐盛世開啟的序曲

北魏侍女俑

不可否認的是,六鎮起義的確導致了歷史的倒退,但與此同時,它也使得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等發生新的整合。南北朝三百餘年的分裂歷史不可避免地從這裡走向結束,輝煌的隋唐盛世即將來臨。


參考文獻:

《魏書》

《資治通鑑》

《國史大綱》

《北魏六鎮起義對政治格局和歷史進程的影響》

《關於北魏末年六鎮起義原因的再思考》

《北魏六鎮起義的原因和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