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政治贤明的雍正皇帝,为什么割让10万领土给沙俄?

第一军情


看过清朝电视剧的小伙伴一定都知道雍正皇帝吧。在历史上,雍正帝可是个不可多得的贤明皇帝。

既然是对国家百姓负责的开明皇帝,为什么会忍心割让自己祖国的大好领土,便宜了对手沙俄呢?情和理都说不过去,还是说事情并不像表面那简单?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其实雍正帝在政治事务上还是游刃有余的。雍正在位期间勤俭持政,对官僚和官吏制度做出了大幅度整顿,使清朝的政治更加系统化。

将土司制度改为流官制度,不再让原来当地的头领延续统治,而是中央派有能力的人才统一管辖。这样一来雍正帝更好的管理了少数民族的事务。

在财政方面,为了防止官员腐败建立了相关工资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朝廷公务开支紧张的问题。

看到这大家一定疑惑了,有这样一位治国有方的皇帝,清朝的国力应该强盛不少吧。确实如此,雍正帝颁布的一系列制度对康乾盛世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外交方面,清朝却算不上一位“巨人”。并非是当时的沙俄强大到让清朝畏惧。

虽然从明朝开始崛起的沙俄积攒了一定实力,但是还不足以与清朝抗衡。这样一来,大家肯定有疑惑,那清朝怕什么呢?要知道,刚刚建立的清朝要面对的可不是只有沙俄一个国家的威胁,还有周边的少数名族-准噶尔部。



准噶尔部与沙俄联合,东北的领土成了他们眼中唾手可得的一块肥肉。当时的康熙帝担心应付不过来,于是只能出此下策,先安抚沙俄。将贝加尔湖的土地割让给它,希望沙俄能够停止和准噶尔游牧民族的合作。

谁知道沙俄忘恩负义,并不领康熙帝的情义。暗地里,沙俄与游牧民族依旧私通,运送了大量战争武器。

后来,纵使康熙帝有战胜沙俄的经验,到了雍正帝泛泛之谈了。况且,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沙俄再次席卷而来时,战败的雍正帝慌了。情急之下,到了雍正这再一次以签署条约割让领土的方式,白白将贝加尔湖往南的十万多公里土地拱手让给给了沙俄。


就这样,沙俄没有花费一丝一毫的兵力就侵占了原属于我们的大片土地。要说以领土换和平的方式肯定不可行,没有领导人愿意做外交上的“矮子”,害自己国家低人一等吧,但是在清朝当时的情况下属实无奈之举。

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好的贝加尔湖割让给野蛮的沙俄,难道雍正帝不心痛吗?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当清朝被外敌和内政夹击得左右为难时,不得不做出选择。

雍正帝将贝加尔湖割让给沙俄的原因之一还有当时朝廷内政不稳定。签订割让领土的条约时,雍正帝刚刚上位,对于刚继位的皇帝,树立威严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朝廷里他的"人"还并不多,许多兄弟大臣也没有放下打着皇位的算盘。再加上内部官员贪污成风缺乏管制,以残暴的方式征收百姓的钱财,民间怨声一片。

要是连内部都治理不好,怎么还去谈外交呢?于是,雍正帝为了稳定内部环境巩固清朝的统治,只能先割让领土专心治理内政再发展兵力对抗少数民族。

虽然一定程度维护了统治,但也纵容助长了后来清朝的不良风气,为了不打仗拱手送出土地。清政府害怕打战,以委曲求全的方式换得短暂的和平,只能遭到更多的欺压。

没有了战争积累下的经验,武器和作战技能固步自封,导致了后来对外战争不断失败。

清政府断送的是远远过于贝加尔湖的领土,倘若我们在外交上强硬一些,积极作战防抗外敌,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我们无从得知,只能做的是坚持外交原则,让国家在世界中站起来,做真正的外交强国。


参考文献:《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


小小嬴政


自清朝以来,国家被割让的土地简直不计其数,《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瑷珲条约》等,每一寸的领土丧失都是国人心中的痛。

而在雍正年间的一个小条约,就让清朝失去了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条约的另一方受益者正式当时正在急速扩展的沙俄。

噶尔丹叛乱,威胁中原

早在明朝末年,沙俄就已经占领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他们趁着明朝和后金斗的不可开交以及李自成的起义等,明朝焦头烂额之时跨过外兴安岭,入侵了黑龙江流域。

这一切的直到康熙年间,天下太平后,才有时间对付“红毛子”。康熙的两次大规模反击,彻底将沙俄赶回雅库茨克老巢。

因沙俄又煽动蒙古的准噶尔部的葛尔丹叛乱,康熙为了稳定东北边境,于是跟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来换取这个地方100多年的稳定。在康熙亲政葛尔丹后,他们受到了清朝毁灭性的打击,从此葛尔丹消失在历史中。

沙皇彼得一世上位后,野心比先前的帝王更大,在喝瑞典的战争中胜利后,得到了波罗的海的出海权。同时,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加冕“大帝”,沙俄正式进入帝国时代。

《恰克图条约》的形成

沙俄野心不死,因《尼布楚条约》只划定了清、俄东部的边境,于是他们就用贸易的名义,大量从北部渗透侵占清朝土地。此时是雍正统治时期,在多次与沙俄沟通,要求划定两国北部边境,确定贸易市场,但俄国人置之不理后。

雍正一怒之下关闭了清、俄贸易通道,杜绝商队往来,这样的结果就是俄国商人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最后俄国被迫和大清谈判,商定双方北部的贸易和边境问题。

这次的商议就是《恰克图条约》。

在与沙俄商议的领土问题上,清朝继康熙后又做出了一次大让步。条约规定:

“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的第一个鄂博作为两国边界起点,东自额尔古纳河,西至沙宾达巴哈,北边归俄国,南边归大清。”

也就是说原来的贝加尔湖以南的10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都割让给俄国,直到现在,贝加尔湖都是俄罗斯的内湖。

为什么雍正会这么“大方”的把内加尔湖割让给沙俄?

其实,从康熙开始到雍正再到乾隆,清朝最大的威胁并非沙俄,而是准格尔蒙古。康熙的《尼布楚条约》和雍正的《恰克图条约》主要是为了明确北部与东北边界,以此换取沙俄在清朝与准格尔战争中的中的地位。

(贝加尔湖)

然后康雍两朝前前后后的战争对准格尔形成一个三面包围的,这样的方法也奠定了乾隆彻底扫除了准格尔的基础,最后趁准格尔内乱,乾隆发起了最后的真正,彻底的平定准格尔,之后大军南下将新疆完全的并入中国版图。

综上所述,雍正是个贤明的君主,不会糊涂的割让这么大的一块土地送给沙俄,从康熙开始老中青三代人为求保住大清江山,前后大小战不知打了多少场,为的就是平等准格尔。

因为从噶尔丹开始,他就想联合蒙古诸部,吞并中原,这是灭国之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为求不受沙俄干扰,只能送出土地可以专心平定准格尔。


大国布衣


题中所指的应该是清朝雍正皇帝与沙俄在1728年签订的《恰克图条约》,清朝将贝加尔湖南部割让给俄国。这是中俄两国于1728年(雍正五年)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之所以称其为不平等条约,是因为这项条约是在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的基础上,将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国土割让给俄国。要了解《恰克图条约》的签订背景,首先就要了解清朝与沙俄的领土争端。


公元1547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通过教皇加冕正式成为皇帝(伊凡雷帝),称全俄罗斯皇帝,而莫斯科公国也从公国升级为沙俄帝国,这就是俄罗斯的雏形。从伊凡雷帝开始,历代沙俄统治者不断东侵,先后攻灭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诺盖汗国、巴什基尔地区、高加索地区、西伯利亚汗国,兵锋直摧远东和贝加尔湖,与清朝接壤。

在《尼布楚条约》中,清朝默认了沙俄对西伯利亚等无主地的占领事实(不包括贝加尔湖),而沙俄也承认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清朝领土。因此,清朝在《尼布楚条约》中并没有吃亏,但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从康熙30年(1690年)开始,漠北蒙古各部归附于清朝(多伦诺尔会盟事件)。清朝是在此时才取得漠北蒙古的游牧地区,而贝加尔湖就是漠北蒙古的传统游牧地区之一。

到了雍正时期,由于清朝受到西北强国准噶尔汗国的威胁,为了集中力量防御西北,才与沙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原因是雍正皇帝过高地估计了沙俄的实力。在雍正5年时,数万清军尝试从科布多进攻准噶尔汗国,结果全军覆没,连科布多地区也丢失了。鉴于当时清朝连年作战,国库耗费巨大,雍正皇帝不愿意在西面和北面同时与准噶尔汗国、沙俄开战,于是与沙俄再次签订条约,这就是《恰克图条约》。

雍正6年,两国的代表正式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清朝将整个贝加尔湖的西南部和南部全部划进沙俄版图,终于解决了中俄的北部边界争端(《尼布楚条约》是划定东界)。这样一来,清朝就能全力对付西北的准噶尔汗国。

不过,雍正皇帝过高地估计了沙俄的实力,当时的沙俄帝国实际上正与土耳其、波斯陷入苦战中,根本无力与东方的清朝再战。他们原本担心清朝趁机北上,但雍正皇帝的表现令他们喜出望外。因此与平等的《尼布楚条约》相比,雍正签订的《恰克图条约》才是一个真正的不平等条约,也是雍正皇帝的战略失误。


世界人文通史


雍正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确实如此。但他虽在政治上比较贤明,可是他当政时期的外交就显得比较无能。因为在雍正登上皇位以后,由于边关外交问题,雍正竟割让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原因是什么?

首先,割地给沙俄,是为了让沙俄稳住准葛尔部,因为清朝还没实力去面对左右开弓的准葛尔部和沙俄。当时沙俄也是世界一大强国,它从明朝中期开始就拿迅速崛起,不仅称霸了东欧地区,还一度向东大幅度扩张,对东北地区和蒙古虎视眈眈。而此时的清朝也就刚刚建立,根基不牢,所以无力对付强大的沙俄。直到平定吴三桂叛乱以后才打击沙俄,后来在兵力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清军,与沙俄两次激战都轻松获胜。但是获胜以后的康熙为了不让沙俄继续支持准葛尔部作乱,竟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割让贝加尔湖以东的九万公里领土给沙俄,希望能还北部边境安宁。

可是沙俄并没有兑现不支持准葛尔部的承诺,后来清军在与准葛尔部的作战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洋枪洋炮,这些东西不可能是游牧民族准葛尔制造,毫无疑问,就是来自于沙俄。

其次,为了再次稳住沙俄,雍正皇帝继续向其送地。公元1722年,康熙去世,雍正皇帝继位。就在此时,沙俄支持的准葛尔部又开始了第二次扩张。清朝军队战败两次,雍正已急得手足无措,情急之下又想起前车之鉴,开始割让土地来安抚沙俄。于是在1727年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把贝加尔湖以南的10万多公里土地归还俄国。虽然雍正割让的就是之前占领的沙俄领土,但是不得不说,以领土换区和平的方法并不可行。


第一军情


历史上“以勤先天下”的雍正皇帝在国力不弱的情况下,竟然向沙俄割地达十万余平方公里?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难以置信。到底是什么原因?小熙和大家一起去探个究竟吧。


第一个原因:

雍正时期,被康熙沉重打击过的准噶尔再度强大,威胁着清朝的西面和北面,并有灭清的野心。

并且,准噶尔企图勾结沙俄,合力灭清。 面对两个强敌,雍正采取了分化政策。相比之下准噶尔比沙俄威胁更大,所以雍正的战略方针是:对准噶尔集中兵力,以图消灭;对沙俄消极退让,以求和解。来换取沙俄不支持准噶尔的承诺。

由此可见,准噶尔在大清西北的虎视眈眈,是导致雍正向沙俄割贝加尔湖地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个原因

雍正割让十万余平方公里土地给沙俄,压缩了蒙古各部的活动范围。并且,沙俄对漠北蒙古各部形成了巨大威胁,漠北蒙古各部只有依附清朝才有安全感,从而巩固了清朝的北疆。

割土求和有失国家与领土尊严,即便是为了巩固北彊,但一下子割出十万平方公里,这个代价未免太大了点!大家觉得呢?

我是小熙,每天把历史分享给大家的小熙。喜欢我,请关注我。并欢迎在留言区发表不同意见,小熙愿意向大家学习!


小熙为人人


您好,我认为在雍正皇帝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是有其深远意义的。



首先,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将蒙古的准格尔视为最大隐患,因此必须平定,同时期的沙俄也对清朝虎视眈眈,如果此时发起双线作战,当时的清政府是无力承担的,因此,两权相害取其轻,为了稳住沙俄,清政府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割让边界25万平方公里土地以稳住沙俄,这也是当时康熙皇帝做出的权宜之策,得以空出手来收拾准格尔。



其次,康熙去世后雍正继位。沙俄再次暗中支持准格尔进犯大清,清政府的两次抵抗均告失败,以当时雍正管理下的清政府完全有能力继续发动战争,但当时的雍正皇帝却主动割让了贝加尔湖一线的土地给沙俄,其意是不想将战争扩大,缓兵之计而已。

第三,贝加尔湖沿线每年的结冰期接近6个月,对当时清政府来说几乎没有实际作用,也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后世什么旅游只说在当时还没有概念),基本属于蛮荒之地。割土之举同时还明确了清朝和沙俄的边界,将历史的争端完全化解。通商促进了北方边境贸易发展,切断了沙俄对准格尔的支持路线。更重要的是,此举为雍正解决内部问题和改革争取了时间。



虽说割地对清朝的作用是利大于弊,但我认为,从国家、民族大义上来看,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事情,有了第一次,必然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就比如1890年后的晚清政府。明朝皇帝虽说不靠谱者居多,但就不割地、不投降,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精神来说,还是要向明朝致敬的,哪怕亡国,也要保持一个国家应有的尊严和骨气。



不知我的看法是否符合大众口味,喜欢的请点赞!


BV疯言疯语


要讨论清楚满清是不是丢失了贝加尔湖畔以及锡伯利亚广大的地区,一定要看当时的政治势力的角力。在那段时间,大概的政治势力为:远道而来的俄罗斯帝国。本土老演员蒙古各部,明朝,女真部落。满清只能算独居偏安的小弟弟。与俄罗斯角力的是靠近更北部的各个汗囯,他们在俄国人面前不堪一击,不是彻底投降,就是被灭族消灭。其次就是准格尔蒙古(西北蒙古),喀尔喀蒙古(正北蒙古)。满族是小本起家的,对锡伯利亚,贝加尔湖畔并没有驻足。他的第一对手是靠近他的察哈尔蒙古和明朝。对土地富裕的判断标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是一样的。所以清朝的战略方向一定是入关,问鼎中原。

蒙古的草原文明形式在工业革命成果面前已经没有未来。不论是准格尔蒙古,还是喀尔喀蒙古的未来都是和满清一样的,就是入主中原。可惜被满清占先了。

蒙古不是投降大清,就是被俄罗斯剿灭。大清牺牲小的利益,在与俄罗斯一起瓜分蒙古的大餐中,可以说占足了便宜,怎么能片面的理解为吃亏?

大清剿灭准格尔蒙古,喀尔喀蒙古几乎是完胜!

不然,没准是准格尔与明朝以长城为界瓜分天下,而没有满族的什么事呢?

这样看,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是不是都是哪个时代的明君!哪个时代世界比的是拳头,满清的拳头是硬的。结果是与拳头对等的。

满清后期的割让,也是拳头说了算的,只是这会儿的拳头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得不接受而已。

谁能假设一下,今天的中国可能在与外国打交道时吃亏?人们不答应,中央领导层也不会答应呀!

所以,不要妄加评判历史问题。


藏像


好像上次也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康熙为什么把原本属于清朝的贝加尔湖割让给俄国人。1727年,雍正与沙俄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贝加尔湖以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了沙俄。且签订《恰克图条约》,是清政府主动提出来的,且白白的送给沙俄10万平方公里土地,真的让人匪夷所思。

在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划定了黑龙江段与沙俄之间的边界线。而中段蒙古地区的界限没有划定,所以沙俄就一步一步的蚕食那一地区的土地,照这样下去,沙俄将会把蒙古的土地给蚕食。当然,清政府也害怕,沙俄与蒙古勾结,毕竟以前蒙古与沙俄勾结,曾一度逼近北京。康熙帝与蒙古噶尔丹打得很吃力,且三次亲征才将噶尔丹消灭。为了杜绝这种事情发生,清政府多次与沙俄政府交涉,但是沙俄并没有理睬。

当时沙俄在中国拥有庞大的贸易商队,这些商队在中国赚了不少的钱,利润非常的丰厚。于是,雍正中断了与沙俄的贸易往来,通商口也被关闭。沙俄为了与中国经商不得不妥协,只好与清政府坐下来谈判。双方谈判了6个月,最后清政府作出了让步,按俄方提出的划界方案达成协议,这就是《恰克图条约》。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国土,签订恰克图条约后丧失。条约订立以后,俄国使臣萨瓦甚至在给叶卡捷琳娜一世回信中称:“雍正皇帝真是俄国人民的好儿子!”大家猜猜,俄国人说这句话,是在讽刺雍正还是在感谢雍正,大家想想看。

沙俄不费一枪一弹,就得到了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雍正的确是沙俄人民的好儿子。不过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赢得了超过100年的中俄边境稳定。也许这就是清朝皇帝所要的结果,即便是把贝加尔湖周边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拱手让给沙俄,只要边境没有战争就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如果,我说清政府是拿中国的土地换和平,可能有些人不乐意。其实,清政府就是不想与沙俄有冲突,而是想腾出手来,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边境的问题他不管,却总想着如何监视自己的臣民,叫我说点什么好呢?


谋士说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社会,以少数民族统治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本就不易,要面临的问题肯定会特别多,比如民族融合、外族入侵等。清朝出现了康熙这样的千古一帝,雍正和乾隆也算得上是勤政爱民。但是在面对沙俄争夺我们领土这个问题上,却令后人唏嘘不已。

(康熙)

康熙和雍正都属于非常勤奋的皇帝,但是康熙晚年有点儿倦怠朝政,出现了许多弊端。所以当雍正上位的时候,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他是一个非常严于律己的皇帝,对待臣下也是如此,据说雍正皇帝常常批阅公文到深夜。

可见他的压力非常大,这也是他命不长久的一个原因。相比于他的父亲和儿子,他的寿命真的很短,应该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康熙在位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个葛尔丹的不断入侵,康熙甚至为了稳住葛尔丹,不惜把自己最爱的女儿蓝琪儿嫁给他,以给自己赢得更多的准备时间。

葛尔丹的一生几乎都在反对清王朝,他出生于准格尔部落,是部落首领的儿子,准格尔汗国和大清帝国建立的时间差不多,当时葛尔丹、康熙大帝、彼得大帝并立与世,葛尔丹一直和清朝作对,他甚至联络沙俄共同抵御清朝。


(葛尔丹)

单单一个葛尔丹已经让清王朝焦头烂额,他盘踞在西北,时刻准备南下入侵。康熙认为葛尔丹才是自己的心腹大患,他不想把沙俄也变成自己的对立面,一旦葛尔丹和沙俄联手对清朝进攻,康熙将毫无招架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清朝当时处于有利地位,还是于1689年9月7日(清康熙二十七年),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割让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给沙俄。

后来葛尔丹与清朝的战争中,他没有采取成吉思汗“能打则打,不能打就跑”的战略,而是与康熙硬碰硬进行阵地战,舍己之长,最终被康熙打败,葛尔丹也被杀身亡。


康熙虽然打败了葛尔丹,却没有灭了准格尔部。因此在康熙去世以后,准格尔继续对清朝进行不断入侵。准格尔部联手沙俄,对清朝发起进攻,接连两次失败,使雍正焦急万分。情急之下,他又想起了康熙的办法,对沙俄割地求和。原来慈禧对外国割地的做法源于清朝先祖,只是康雍时期尚未亡国,但我中华大好河山就这样拱手让给了人家。

1727年10月21日(清雍正五年),清朝与沙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割让贝加尔湖及附近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与沙俄。《恰克图条约》的签定,标志着清朝彻底放弃了贝加尔湖,这是多么美的一片湖泊和土地,在现在看来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就这样白白送给了人家。

沙俄就这样不费一枪一炮白白占领了我们的大好领土,俗话说寸土寸金,保卫国家领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可是在清朝皇帝手中就这样白白给了人家,让我们后人情何以堪?


此后,沙俄并没有停止侵占我国领土的脚步,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沙俄侵略者占领库页岛北端,大肆屠杀赫哲族居民,并将他们驱逐回大陆。1840年(道光二十年),沙俄并吞原为清朝属邦的哈萨克和布鲁特,两属邦面积分别约百万平方公里和约十万平方公里。

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清政府被迫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侵占。1860年11月14日(咸丰十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以确认《瑷珲条约》的合法性,并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4年(同治三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四十四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沙俄吞没。


纵观整个清朝,沙俄始终没有停止对我国领土的侵占。看着这一串串的数字,国人的心在滴血,那本该属于我们的黑土地,却白白落入了别人手中。贫穷就会落后,软弱就会挨打,这是我们的血泪史。以史为鉴,过去的一切使我们更加明白该如何保卫我们伟大的领土,我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虽远必争。(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千水千山


历史上的雍正皇帝,确实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治贪腐,轻徭役,使吏治清明,百姓安居。称得上是贤明之君,颇有作为!

但比较可惜的是,他在外交上面的表现,有点不尽如人意!

于雍正六年即公元1728年所签订的清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导致了大片领土的丧失,原贝加尔湖以南的10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都割让给俄国,直到现在,贝加尔湖都是俄罗斯的内湖。

“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的第一个鄂博作为两国边界起点,东自额尔古纳河,西至沙宾达巴哈,北边归俄国,南边归大清。”

不得不说,这是非常败家的表现,至少现在看是这样的!

当然了,这个条约并不是晚清《南京条约》那样毫无反抗能力的“不平等”条约。它是和《尼布楚条约》一样的经双方商议认可,达成利益共识的“平等”条约。

是雍正基于当时的周边形势所作出的决定!

当时的沙俄经过彼得大帝的开创,国力强盛,其在北方战争中击败瑞典,已经在欧洲霸气地站到了最高位置,其势力跟实力,已经达到了可以欺负清帝国的地步。虽然在康熙时期,毛子被揍过,双方还达成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边界。但沙俄并不满足,还在继续地向清朝扩张。


双方又开始有了边界的争议,雍正为此还关闭了两国的贸易往来。

雍正知道,面对这些贪婪的毛子,如果不尽快的以条约形势定下边界,很可能又会再一次的上演“雅克萨”,双方兵戎相见。

于是呢,《恰克图条约》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签订!

那么为什么要做出割让领土这样的让步呢?

因为对于雍正来说,自己并没有意愿视沙俄为最急切要除去的敌人,当时清政权的最大敌人只有准葛尔。

当年康熙虽然灭了葛尔丹,但准葛尔依然还在,起后继的策妄阿拉布坦和其子噶尔丹策零一直都在西北作乱,曾数度击败清军。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的沙俄的支持,就在《恰克图条约》签订的前一年,即雍正五年,新即位的噶尔丹策零正在西北大肆东扩,侵犯清朝。

为了专心对付准葛尔,雍正选择了妥协。甚至于用割让领土的方式,来安抚沙俄,让其斩断与准噶尔蒙古的联系。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的话,雍正还是会割让领土,换取平定准格尔的机会。

而且说割让有些牵强,因为《恰克图条约》的边境形势和当年《尼布楚条约》差不多。即那些地方的归属,其实都存在一定的争议,双方都没有达到完全的掌控。

雍正的做法,只是放弃了对那块土地的争夺。但不管怎样,这个失地的嫌疑是脱不了的。

而且,毛子是喂不饱的,当年的《尼布楚条约》已经证明过一次,这世界上,哪有能喂得饱的狼呢?

事实上,雍正有点短视了,对于整个国际形势不是太了解。当时的沙俄虽然强势,但日子也不好过。其主要目标是西边儿,其虽然击败了瑞典,但仍旧有许多掣肘,比如奥斯曼土耳其,根本无暇顾及。


若是雍正强硬以对,沙俄也不敢怎样,想来也是可惜!

总的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吧,不能一棒子打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