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记(86)之雷神山」

人物:大医一院雷神山医疗队队员刘卓

刘卓

爱人是本院金普院区普外科医生,作为双职工家庭,自出现疫情,两个人一直奋战在一线,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附一人做什么都要好,在武汉,在大连,两座城,一起努力!

来到雷神山一个月了,这是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让原本不成熟的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白衣战士。

2月8日,在大巴车上,我告诉姚晨辉不要送我去机场了,我怕我管不住眼泪,可是看到他在车下的不舍的目光,瞬间湿了眼眶。

「战地记(86)之雷神山」| 成长在雷神山

2月11日,当师姐举起推子剃掉了头发的瞬间,眼泪就掉下来了,平时那么爱漂亮的我,这要秃半年。擦干眼泪,戴上发箍,这是2020最帅气的发型,没有之一!

「战地记(86)之雷神山」| 成长在雷神山

2月12日,作为辽宁队第一接诊的病区,第一天值班的医生,内心惶恐和兴奋,经过两天的培训,我相信我有能力做好感控,但是第一次真刀真枪的穿好防护服,踏入隔离仓的瞬间还是很紧张。我们呼吸科的三个女生仅仅用1个半小时就完成了接诊任务,病人平均年龄70多岁,我们逐个病人筛查血氧饱和度和看CT,进行救治。含金量和工作强度如此高的夜班,让我一直忙到天亮。工作的成就感冲淡了身体的疲惫,这就是我们千里逆行意义,人间值得!有感而发的一条微博很快就有近230万的点击量,师姐说我是雷神山的网红。

「战地记(86)之雷神山」| 成长在雷神山

2月 14日,在锦州附一负责的隔壁病区偶遇了我的同门师姐,毕业9年未见,没想到在雷神山相聚了。03年SARS,我的导师张中和主任是专家组的组长,在一线奋战数月,守护大连,17年后,您有9个学生,战斗在武汉抗疫最前线,以前您是我们的榜样,今天,我们是您的荣光!

「战地记(86)之雷神山」| 成长在雷神山

2月24日,今天的武汉20℃,风很暖,对面楼顶花园的一抹红是春天的味道,两个29岁的同道离开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020,很多朋友问我过得怎么样,难不难,怕不怕?想起杨文斌主任说的,咱们再难没有病人难!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就是众志成城,不需要做英雄,也不做逃兵!

2月26日,没有人生来就有勇气做英雄,穿着防护服的难受和憋闷,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每次出舱摘掉N95口罩的一瞬间,仿佛新生!半个多月的朝夕相处,病区的伙伴们说大家是一起进过舱的生死之交,等回大连,我们一定要经常聚。十级美颜也盖不住的压痕,姚晨辉说这是最美的勋章。

「战地记(86)之雷神山」| 成长在雷神山

3月3日,看到院徽和附一特殊的指示牌,很亲切,这熟悉的绿色是家的颜色。每天和患者的交流很暖心,他们从最开始的恐慌担忧,到唠家常,29床大爷的儿子已经从icu转出的欣喜,24床大娘的儿媳已经隔离排除,12床大爷一定要录个视频表扬我们,23床大娘说我们让她了解了辽宁,这点滴的感动却总让我泪目,我喜欢雷神山纯粹的医患关系,我很庆幸我来了,感谢雷神山让我成为自己喜欢的人!

「战地记(86)之雷神山」| 成长在雷神山

3月6日,离开家已经27天,逐渐适应了这里多变的气候,学会了照顾自己,学会了不想家。每次邮寄物资,妈妈整整齐齐的包装里是满满的牵挂,恬恬执拗的写着妈妈加油是最大的鼓励。和姚晨辉相恋15年,结婚9年,这是分开最久的一次,我在武汉,你留守附一,每天视频里逗我开心,听我诉说,相隔千里,却没有距离。

「战地记(86)之雷神山」| 成长在雷神山

疫情终将过去,樱花已盛开!盼着武汉人民回到曾经的热闹的生活,愿山河无羌,国泰民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