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給父母辦移民?怎麼做才是真的孝順

為吸引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退休人士來澳洲養老定居,澳洲政府設定了專門養老的退休計劃,其實,已經在外國定居的子女們都會面對"如何養老"這個問題,隨著父親母親年紀越來越大,是回國照顧他們,還是將父親母親接過來養老,心裡很是矛盾,獨生子女拋下父母在外國生活到底是不是不孝,移民子女的父親母親在中國退休後,在美國又能享受到怎樣的養老福利呢。


為什麼要給父母辦移民?怎麼做才是真的孝順


這讓我不由的想起了自己出國的時候,我當年已經二十四歲了,那個時候面對的問題只是成家立業,還沒有琢磨贍養父親母親的事,但是過了幾年以後,心裡也產生了矛盾,父母在,不遠遊,我是不是應該在家照顧父親母親,回家雖不見得有多大的出息,但守著父親母親,心裡也安穩。

因為"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的後面還有一句,叫做,遊必有方",我心生感激,感謝他們願意給我幾年獨闖的時間,讓我為自己的人生而成長,其實,重視血緣親情的國人們還是最重"孝順"的,然而,孝順是一種思想與認知,和是不是獨生子女沒有什麼關係,和距離遠近也沒有什麼關係,和養老方式也沒有關係,就拿我好友的親戚舉例。

他作為家裡唯一的兒子,娶妻生子,對妻兒可謂是寵愛萬分,卻要仰仗父親母親的天天幫著做飯收拾屋子帶孩子,才能把這日子過下去,自己說是天天忙的沒時間,要在外頭賺錢,卻還把老媽的工資卡"借"了過去再也沒還,老媽想出去旅遊還要看兒子的臉色,眼下,小兩口又準備生二胎,不用說,肯定還是要老母親幫著帶,這可是"父母在,不遠遊"的典型了。


要說孝順父親母親,這份"孝"與"順"是體現在拿走老媽的銀行卡上,還是讓老媽伺候一家人的吃喝用度上,就算是人在父親母親的身邊又能怎麼樣,父親母親年紀大了,仍在為子女甚至子女的下一代奉獻和犧牲,壓根兒沒機會安度晚年。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都這麼想,趁父親母親還能動彈,幫我把娃帶大,等父親母親動不了的時候,才能換我來伺候你,用養孫子來換取終老時子女的孝順,如果有一天,子女的思想與父親母親的想法產生了衝突,子女的“不順”就變成了"不孝",所謂「孝順」,此時不過是父親母親對子女情感的道德綁架。


為什麼要給父母辦移民?怎麼做才是真的孝順


任何的父親母親能夠安心養老的前提就是子女能夠過得好,獨立,並不是選一必須棄一,國外的月亮不見得比中國的圓,所以,千萬別為了和兒女團聚而傾盡身家的奔赴國外,實際卻是繼續的當牛做馬,老無所依,所以,兒女的孝敬是兒女應當給的,能兼顧家庭的生活,房貸,和父親母親養老嗎。

我希望我能照顧好我的健康,她則在自己還能動彈的時候,幫我帶帶孩子,我很希望看到他們對自己的將來有所安排,但我仍然要盡到自己對他們的職責,所有理性的父親母親們,都不想做個毫無價值的拖油瓶子,而當他們老了,需要有人照顧的時候,子女的贍養是天經地義的,如果父親母親和子女住在一起,有幾個老人是不需要為子女做家務帶孩子的.

比如我只會工作,或者說在工作中能體現自己更多的價值,那我就選擇工作和照顧孩子兩不誤,所以,成年人在做選擇的時候要知道,無所謂的兩全其美,必須有一方得做出妥協犧牲,你想要父親母親幫忙帶娃,就要容忍隔代人帶娃方式的不同,你想要和父親母親住在一個屋簷下,就要容忍兩代人生活方式的衝突。


你想要西方互不干涉的自由主義,就要以更妥善的方法把老爹老孃安置好,你想要留在國外發展而父親母親故土難離,你就要有足夠的資本和時間,勤於奔波在兩國之間,讓父親母親安享晚年是每個子女的最大夢想。

為什麼要給父母辦移民?怎麼做才是真的孝順


越來越多的小夥伴都選擇為父親母親辦理父母移民,從而可以和父親母親早日在澳洲團聚,所以,什麼樣的養老方式,才是為父親母親和為自己最好的選擇,西方人的家庭觀是"小家庭"觀,養老,是個人與社會的事,以澳洲為例,在所有人都是獨立個體的前提下,你存的養老金總體來說是自己的,其次才是在與伴侶共同生活的情況下應當如何,而若是後代盡孝的話,實際是在幫政府的忙,還會受到嘉獎。


而中國不同的是,養老是家庭的事,是整個社會保障和支撐,我更贊成“同城養老”的模式,子女應該爭取和父親母親至少住在同一所城市,我們都需要時間,我們都舍不下為兒女鞠躬盡瘁一輩子的父親母親,那就只能找到一個折中點,也許,從這個角度來看,子女最應該把父親母親接過來才對,生而為人,要知恩感謝,盡到責任,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幸福。


為什麼要給父母辦移民?怎麼做才是真的孝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