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急速海因茨”的德国名将古德里安,为何与元帅军衔无缘?

如果说起二战中的德国名将,很多人先想到的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埃里希·曼施坦因,埃尔温·隆美尔和海因茨·古德里安。这三个人可以说是德国的陆军三杰,在整个二战里也是叱咤风云的存在。其中曼施坦因和隆美尔都很顺利的当上了德国陆军元帅,可以说这已经是作为一个军人在其职业生涯中的荣誉顶点。然而让人奇怪的是,作为德国装甲部队的创始人和先驱者,古德里安到战争结束都没能当上元帅,这就不免让人有点奇怪,为何独独古德里安当不上元帅呢?


一、古德里安其人


古德里安有个绰号,叫做“急速海因茨”,这不是说他是飙车的老司机,秋名山的车身,而是说他的性格过于急躁和直率。事实上,在古德里安年轻时,这一性格就有了非常直观的体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古德里安是一个技术军官,而非一名前线指挥官。尽管他也确实当过营长职务,但绝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一名无线电军官。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新式武器——坦克,给了古德里安太多的震撼,他意识到传统的战争模式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号称“急速海因茨”的德国名将古德里安,为何与元帅军衔无缘?

战争结束后,德国国防军仅仅被准许保留十万人,在这个情况下,德国国防军只能有计划的保留自己最为精华的人员。很幸运的,正值壮年又颇有才华的古德里安被留在了军队里,算是保住了自己的饭碗。如果换一般人,估计这时候就是在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以保住自己的铁饭碗为目的。但古德里安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当他在1922年1月被调往国防部运输兵监察处担任参谋后,他就开始琢磨起坦克和装甲兵的作战理论了。

号称“急速海因茨”的德国名将古德里安,为何与元帅军衔无缘?

不过可想而知的,在当年那个坦克保守打压的间战时期,要创立独立的装甲部队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作为一战的战胜国的英国,尚且因为装甲部队的理念问题,在军队内部形成了一场大地震,最终导致以富勒为首装甲战支持者下台。那么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就更好不到哪去了,毕竟军队总数就那些,如果新建独立的装甲部队,那么必然让保守派利益受损。于是古德里安几乎是在夹缝里为他的那靠纸糊模型进行训练的实验性装甲部队求生存,谋发展,为此没少和那些他讨厌的保守派作斗争。

号称“急速海因茨”的德国名将古德里安,为何与元帅军衔无缘?

比如说在古德里安的回忆录里,他就曾提到他在推销他的作战理念时,曾经遭到了运输兵总监冯·纳茨默尔上校的训斥,声称摩托化部队只配运面粉。至于骑兵总监威廉·克罗亨豪尔更是直接,还扣押了古德里安本该得到的装甲车,还往他的部队里塞了一票骑兵军官进来(古德里安对此耿耿于怀,所以在自己的回忆录里着重写了一下这事)。此举当然是遭到了古德里安言辞激烈的反对(具体不说了,反正不是好话),并且双方展开了直接的对抗。虽然说最后获胜的是古德里安,因为他的理念更符合希特勒的需求。但是反过来说,他也因此得罪了一票人,比如说京特·冯·克鲁格这样的老将,这不免让他的仕途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过于暴躁的性格


在装甲部队开始蓬勃发展之后,古德里安的性格问题就更为严重了。

因为古德里安的性格注定了,他会是一位脾气火爆的将军(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装甲兵将领的脾气好像都不太好,从古德里安到隆美尔,再到冯·斯特拉维茨和曼菲托尔,全都是火药桶)。一旦事情不能如他古德里安想的那样,那么他就会采取一些非常激烈的言辞和手段。这一点上,吃过他亏的人可不算少,因此这让他的名声不是特别好,连带着人缘也不甚好。

号称“急速海因茨”的德国名将古德里安,为何与元帅军衔无缘?

比如说在德国实施进军奥地利的“奥托计划”时,古德里安按照命令是应该带着装甲部队作为部队先锋进入奥地利。可是摆在古德里安面前的大麻烦是,他手头可没有那么多油料可供他的部队使用。不过古德里安倒是知道哪有足够的油料让他挥霍,帕绍的陆军燃料仓库里有。但那是要给齐格菲防线的守军使用的,而且除非下达动员令,否则绝不动用。然而已经为油料问题抓狂的古德里安可不在乎,直接杀到了帕绍索要油料。在通过威胁仓库管理员之后,古德里安拿到了他想要的油料。这么一来燃料固然是拿到了,可他为此又得罪了一批人。

号称“急速海因茨”的德国名将古德里安,为何与元帅军衔无缘?

而等到战时,古德里安的脾气就更加暴躁和不可捉摸了。比如说古德里安在法国战役里,就经常性的违抗命令。比如说在渡过默兹河时,古德里安曾希望能把桥头堡扩大到至少20公里,这一要求被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驳回,但古德里安仍旧坚持继续进攻,并以“强力搜索”为名要求进攻,甚至不惜以辞职为威胁。迫于古德里安的强硬态度,克莱斯特不得不同意他这个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在这次战役中古德里安隶属于克莱斯特的指挥,而古德里安的做法不仅是让克莱斯特下不来台,也让克莱斯特的上司,A集团军群司令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颜面无光。

号称“急速海因茨”的德国名将古德里安,为何与元帅军衔无缘?

而在度过默兹河后,希特勒也担心部队可能遭到法军在南部反击,从而导致整个A集团军群葬身法国境内。为此希特勒不止一次的要求古德里安减缓他的进攻速度,以确保由装甲部队脆弱的战线所组成的能够得到步兵的增援。然而古德里安这个时候又一次的违反了命令,通过对命令的不同解释,或是故意隐瞒命令,古德里安得以让他的部队继续推进。这固然在战略上是成功的选择,但难免要在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心里留下疙瘩。毕竟一个如此自作主张的将军,是非常让他们头疼的。


三、希特勒手里的一杆枪


对于希特勒而言,他是非常看不起自己的将军们的,认为他们除了学会用刀叉吃饭之外,什么都没有学会。但是反过来,希特勒也知道他在战争中必须依靠着将军,否则的话同时不可能一个人指挥军队的(尽管莫斯科战役后,他真的开始一个人指挥军队了)。

因此希特勒就必须活用手头的资源,用可以操控的将军们来斗败那些他不喜欢的将军们。这期间古德里安就是日常被希特勒当枪使的,因为古德里安本人虽然颇有才华,奈何政治智商低下,因此时常被希特勒当枪使。

号称“急速海因茨”的德国名将古德里安,为何与元帅军衔无缘?

比如在8月23日,古德里安从总参谋长哈尔德处得知,希特勒要放弃对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攻击,转而去占领乌克兰和克里米亚,这让古德里安大感吃惊,遂和哈尔德一起去劝说希特勒回心转意。但这次劝谏本身毫无成效,古德里安的建议遭到了否决,希特勒开始大谈他的“战争经济学”。

虽然古德里安在回忆录里表示,他当时倍感沮丧,但实际情况却不尽然——希特勒说服了古德里安,并巧妙的运用了离间计,让古德里安决心证明自己是能“为人所不能”和“取得更大胜利的关键因素”。就这样,希特勒用古德里安这杆枪,再一次的斗败了陆军总司令部。

号称“急速海因茨”的德国名将古德里安,为何与元帅军衔无缘?

但是反过来,当古德里安自己开始反对起希特勒的时候,希特勒就不太能容忍他了。

比如说在莫斯科战役时,德军因为连续作战的疲惫和突如其来的降雪降温,以及苏军骤然发起的反击而节节败退。作为前线指挥挂你的古德里安也为此震惊,他和冯·博克元帅一样,向希特勒发报,要求可以退出莫斯科周边地带,到一个好防守的地方去防守。此举就实际情况而言确实是错误的,尽管对于处在“战争迷雾”的古德里安是“正确”的。但是希特勒却不是那么好说话,遂将冯·博克和古德里安等一众元帅将军撤职。

号称“急速海因茨”的德国名将古德里安,为何与元帅军衔无缘?

此后,古德里安就回到了德国,转入了预备役,过了一年多的闲散生活,直到1943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他才被希特勒重新任命为装甲兵总监,让他负责装甲部队的训练和组织工作。希特勒重新启用古德里安是因为在连续的失败后,他急需一个支持者,所以希特勒想到了古德里安,并为了拉拢他而赠予了古德里安一处位于波兰,占地面积达937公顷的庄园。这让古德里安成为了希特勒的拥护者,支持起希特勒的计划来。而希特勒也成功的利用了古德里安的威望,让自己能够在一连串军事失败后,确保军队的控制权


结语


可对于善于权术的希特勒而言,古德里安就仅仅是一杆枪,一杆用来斗败军官团的枪。既然如此,古德里安自然难以获得进一步的升迁,尤其是随着战争对于德国日渐不利之后,古德里安和希特勒的矛盾就越来越大。在希特勒的眼里,古德里安被打上了一个不可靠的标签,无法得到希特勒的信任。如果再加上那些古德里安得罪过人的人在旁吹风,那么古德里安就更不可能当上元帅了。也因此在1945年3月,希特勒无法忍受古德里安时,就将古德里安彻底罢免了。


参考文献:《闪击英雄》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山的那一边》

《第三帝国的兴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