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名是滿語,吉林市曾經的地名叫船廠、船營

吉林地名是滿語,吉林市曾經的地名叫船廠、船營

吉林是吉林烏拉的簡稱。吉林烏拉是我國滿族語言的譯音。據《吉林通志》記載:"吉林謂沿,烏拉謂江"吉林烏拉-意即沿江。除此外還有"小吳喇"之稱,這是為了區別於"大吳喇",即今永吉縣烏拉街。為了統一稱謂與寫法,清朝康熙二十四年(崐1685年),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昀.玄燁下令"通稱吉林"。從此,"吉林"成為法定稱謂。

吉林地名是滿語,吉林市曾經的地名叫船廠、船營

吉林市的船雕塑

清朝設船廠 明清之際,東北邊防空虛,沙俄派出哥薩克遠征隊越過外興安嶺,以雅克薩(今俄國阿爾巴津鎮)為據點,築城屯兵,在黑龍江和松花江中下游大肆燒殺劫掠。順治十八年(1861),清廷命寧古塔昂邦章京沙爾虎達在小烏拉(即今吉林市)設廠造船,黑龍江船艦也在此寄造,併成立了吉林水師營。清代的造船廠在今吉林市臨江門的松花江畔。吉林市別稱"船廠",即由此而來。

吉林地名是滿語,吉林市曾經的地名叫船廠、船營

吉林建城

康熙十年(1671),因船廠戰略地位重要,寧古塔副都統安珠瑚移駐於此。十二年安珠瑚負責監造吉林城池。東西北三面豎立松木為牆,牆高8尺。初設3門,周長7華里零180步。

吉林地名是滿語,吉林市曾經的地名叫船廠、船營

吉林設治

康熙十五年(1676),清廷命寧古塔將軍巴海由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縣)移駐吉林,吉林遂成為寧古塔將軍統轄地區的政治、軍事中心,以致有省城、省垣之稱。此為吉林設治之始。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式改稱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為"鎮守吉林烏拉等處將軍",亦稱"鎮守船廠等處將軍",簡稱吉林將軍。

吉林地名是滿語,吉林市曾經的地名叫船廠、船營

乾隆東巡

乾隆十九年(1754)八月六日,乾隆帝由熱河抵達吉林,在城內居留8日。親往城西小白山望祭殿祭祀長白山神,乘舟登龍潭山,封"神樹",祭"龍潭"。為龍潭山上的龍鳳寺、北山關帝廟分別題寫"福佑大東"、"靈著豳岐"匾額。作詩數十篇,贊詠吉林風物,譽松花江為"銅幫鐵底"。今吉林城西有嶺名"歡喜",據傳乾隆初來時攬轡於此,遠眺吉林景緻,"龍顏大悅",故得名

由於吉林森林資源豐富,盛產木材,又深廣浩大的松花江,適合大船航行,為了鞏固東北邊防,反擊外族侵略,明清兩代都曾在此設立船廠,故吉林又有"船廠"之稱。

吉林地名是滿語,吉林市曾經的地名叫船廠、船營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東巡到吉林時,曾賦詩數首,其中一為《松花江放船歌》詩中有"連檣接艦屯江城"一句。(據《扈從東巡日錄》及《吉外記》)從此,吉林又有了"江城"的雅稱。古老的吉林城,譜寫了蕩氣迴腸的歷史壯歌:古肅慎、濊貊([huì mò)、東胡北方三大族系的興亡更替、恩愛情仇;古代地方政權及遼、金、元各領風騷、代代相繼;明清兩代船廠和水師營國門禦敵、得勝凱旋;以及打牲烏拉牲丁的上山下水,入貢車隊的龍幡彩旗,都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記憶。

吉林地名是滿語,吉林市曾經的地名叫船廠、船營

船營區是吉林市的發祥地。康熙十二年(1673年)副都統珠珊監修吉林城。吉林城南臨松花江,東西北三面築有城牆和城門。吉林城初建之時,分內城和外城;內城為松木牆,高八尺,周長二里有餘,設有三個城門;外城是土牆,周長七里有餘,設有五個城門。這八大城門分別為:“東萊門”,即小東門,在天主教堂附近;“朝陽門”,即大東門,在河南街與南京街之交匯處。“巴爾虎門”(後稱巴虎門),在昆明街與光華路交匯處;“北極門”,在北大街與桃源路交匯處;“致和門”,在致和街與桃源路交匯處。“迎恩門”,即西門(後改稱臨江門),在西安路臨江門附近;“福綏門”(俗稱水門洞子),在順城街與福綏街交匯處。“德勝門”,在順城街與德勝路交匯處。以上各門,除“福綏門”、“致和門”外均為鐘鼓樓式建築,樓高五丈,寬一丈五尺。“迎恩門”城門樓毀於國民十二年(1923年)火災,其餘四門城樓均於“九·一八”事變前被拆除。宣統元年(1909年),因東關開設商埠,在“朝陽門”與“東萊門”之間,今吉林市公安局門前增開一門,叫“新開門”;國民十九年(1930年),又在“朝陽門”與“巴虎門”之間,即今吉林市食品廠東南一帶,開闢一門,叫“北新開門”。

吉林地名是滿語,吉林市曾經的地名叫船廠、船營

在歷代官衙中,有幾次修吉林城的歷史。乾隆七年(1742年),官修土城一次,形式無大變化。同治五年(1866年)。吉林將軍富明阿、副都統富爾蓀倡議文武官員募捐修整土城,這時土城周長擴展為九里零二百五十八步三尺七寸。光緒九年(1883年),吉林將軍希元兼署吉林副都統,改建土牆為磚牆,牆高一丈五尺,厚三尺,每隔二尺加築一個垛口。1935年以後,吉林城城牆被拆除。

船營這個名字來歷還有一番傳說。據傳乾隆十九年(1754年)八月初七那天,乾隆奉太后率諸王子、大臣及護衛部隊,浩浩蕩蕩地來到吉林地面,經今大綏河,在吉林將軍、副都統和打牲烏拉總管的迎接陪護下前往吉林城,途中登上吉林城北的歡喜嶺。當風塵僕僕的乾隆帝居高臨下,極目眺望時,只見長白山遠山蒼茫,叢巒疊嶂,環繞吉林;松花江一江碧水,狀若游龍,浩浩蕩蕩,繞城而過;濱江城內房舍鱗次櫛比,江畔碼頭檣桅如林;大江上下,舟帆點點;吉林水師營的戰艦整齊地列陣江中,如林的桅杆上的大清龍旗迎風招展,正在操練的水兵手中的刀矛在日光下熠熠生光,真乃軍威赫然,陣容雄壯!乾隆心情十分高興,不由哈哈笑著讚道:“船營船營,不枉此名。”於是,吉林市就有了“船營”這個名字。

吉林地名是滿語,吉林市曾經的地名叫船廠、船營

船營區依山傍水,風光秀麗,人傑地靈,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獨特而鮮明,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底蘊的老城區。第二松花江繞區而東,中國四大自然景觀之一的吉林霧凇主要觀賞帶、青水綠帶十里長堤、素有“上海小外灘”之稱的松江中路、國家級文物保護區“西團山文化遺址”均坐落在區內,景象壯觀的北山古廟宇群,造型別致的天主教堂,規模宏大的清真北寺,薈萃了獨具特色的宗教建築藝術精華。

吉林地名是滿語,吉林市曾經的地名叫船廠、船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